“雞娃”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作 者:羅維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

這世界就像是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拼爹、拼娘”不成的人,紛紛將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拼娃”成為社會上的一股熱潮。幾個網絡熱詞自行體會一下:

雞娃:北上廣深中產家庭流行的教育方式,“虎媽”“狼爸”打雞血式養娃。不停給娃安排各種學習、培訓班等。

牛蛙:特長拔尖的娃。比如,英語很棒叫英牛;奧數棒就叫奧牛。英語、奧數都很強?恭喜你,英奧混血牛。

素雞:主攻素質教育培養,如鋼琴、圍棋、舞蹈、編程等各種才藝、情商活動統統包含。甚至延伸到馬術、擊劍、花樣滑冰、冰球等一對一的課程。

反之葷雞就是學業興趣兩不誤,均衡培養的娃。

自雞:不報任何補習班、培訓班,在家自行教育。

青蛙:指普通孩子,也叫普娃。很可能是自己家的孩子。

01孩子們的假期:超車還是翻車?

對於“雞娃”的家長來說,一到假期,不得不再次祭出這張圖:

“雞娃”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孩子一年的學習就像四百米競賽,是超車還是翻車,全在寒暑假這兩個彎道上了。作為一位寶媽,家有幼升小的熊娃一枚。為了讀個好學校,費心費力折騰了一大輪,好不容易塵埃落定,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暑假又要來了。

又開始各種糾結:趁著假期,既想帶娃出去看看世界的美好,學習和興趣培訓又不能落下,不僅要行萬里路,還要報幾個班,除了累就剩感慨了……

不管承認與否,還沒到暑假,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悄悄打響:

平時比較淡定的家長群又熱鬧了起來:“暑假打算給娃報什麼班?”“我已經報了某某思、編程、鋼琴、………”“我娃上午下午晚上都排滿了,還想讓他學一門語藝,怎麼辦……”“我打算讓他去參加夏令營,鍛鍊一下他的獨立性……”

培訓班更是卯足了勁,忙著招生搶生源,各種優惠價和電話騷擾,電話一天響個不停:“你好,這裡是某某書畫院,暑假班連報兩期,打八折哦……”“你好,這裡是某某英語中心,暑假提前報班有優惠哦……”“你有一節免費試聽課,歡迎你帶孩子前來體驗……”

手機關了,耳不聽,也不行。

無處不在的培訓機構,早已經滲透到各條街道、各個小區、各個商業中心。一到週末,這些機構門口門庭若市,都是揹著書包的孩子,等待的家長。機構周圍車水馬龍,都是接送的各路家長車馬。還有一些知名的培訓機構,上下學時段交通必定擁堵,嚴重一點就是瞬間變馬路停車場。

“雞娃”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從娃上幼兒園開始,家長眼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今天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上了什麼課,明天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報了什麼班。看著我家的孩子還不緊不慢的放養著,原本遵循“佛系”“遵從孩子天性的”的我也開始著急上火: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然長大了肯定會怪我。於是乎火急火燎的家長們就開始尋求各種輔導班、興趣班,逼著自己承擔起對孩子教育很多額外的負擔。

於是乎網絡上就出現各種相關報道:“顫抖吧,我們的假期又來了”“補習這場戰火早已從幼升小開始就燃起了”“月薪八萬撐不起一個暑假”……

還有各種段子“陪小孩做作業到5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還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交給輔導班吧”,“有問題要補習,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補習”……

這邊廂孩子們正開心的準備慶祝放假,終於可以好好玩一通了。殊不知那廂,比上學更繁重的假期培訓課程準備出爐……

一切的一切,註定了,你的娃,只要上了學,就已經無形中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管你願不願意……


02火爆的校外培訓

在孩子教育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論什麼樣的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再窮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都是一種信仰,加上永恆的“自己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的對比焦慮的推波助瀾,成就了校外培訓班的火爆。

在這裡有必要理清一個概念,你所瞭解的校外培訓是什麼樣的呢?

在大多數家長眼裡,校外培訓就是成績差的孩子才去的地方。其實不然,現在的校外培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體系,包括學科類培訓和興趣拓展類培訓:

學科類培訓:主要是針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而設的培訓,又分為補習類和培優類;有些是因為成績差才報補習班,這只是輔導班“補習”的功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培訓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培優”,越是尖子生越要超前學習和補習,保持優勢。

興趣拓展類培訓:包含藝術類比如合唱、鋼琴、語藝等,體育類例如游泳、羽毛球等,現在比較火的還有科創類,比如編程、機器人等。此外還有研學等等。

有數據表明,學科補習類的市場規模約佔校外培訓市場的約72%左右,興趣拓展類培訓的市場規模約佔校外培訓市場的約28%左右。

校外培訓機構從最初不起眼的小本生意,規模逐步發展壯大,市場規模擴大得相當驚人。教育部辦公廳於2018年11月發佈關於全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整改工作進展情況的通報,截至2018年10月30日,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0532所。這麼多培訓機構能夠生存,證明市場需求力是有多旺盛。

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現有中小學生1.8億,參加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


“雞娃”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 2016年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佔比圖

培訓機構的火爆,只是家長們的焦慮所致?非也非也,如此龐大的參與培訓的學生群體,主要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1、剛需型:在校成績跟不上,不得不參加補習;

2、跟風型:同學都參加了各種培訓班,感覺好玩,自己也去;

3、焦慮型:同學們都去參加培訓班,自己不去的話就落後了;

4、提高型:在學校學習已經很優秀了,還需要更全面發展,變得更優秀。

這幾種類型基本涵蓋了所有學生,校外培訓想不火都難。

作為一個家有熊娃的寶媽,校外培訓機構的群體為何如此龐大,粗略總結了幾點:

1、根本原因是家長的焦慮。在家長的眼裡,除了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由自主就進入各種攀比的狀態中。因為比較,所以家長們就不得不心甘情願的付出更高的價格去購買更高端的教育產品,而沒有考慮是否貼切孩子的日常學習,甚至不惜讓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報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廣撒網,看孩子對哪個班更感興趣,然後擇優持續培訓。

一個輔導班不上,一次培訓課沒來,就生怕孩子被趕超,家長都像熱鍋螞蟻,爭先恐後的急著。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教育區別:大城市裡不同區域的教育差別,同一區域不同學校的教育差別,又無形中讓家長們產生差別焦慮。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和數量暴漲,也是因為孩子的需求被家長的焦慮被動的助長了。

2、與現行的招生考試製度息息相關。選拔性考試從幼升小開始,到小升初,中考、高考,明裡暗裡的進行著,光憑藉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根本不能應付各種選拔性招生,各類優質教學資源集中的學校通過選拔性考試擇優招生,進行優中培優才能突出成績,於是就陷入了教育更加不公平,教育資源更加不均衡的死循環中。

3、所在的教育生態環境不夠理想,如果學校教學資源非常充裕,可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那麼還會有學生願意去校外參加各種補習輔導培訓班嗎?或許正是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資源分佈不均,對每一個學生的投入不一樣,從而導致學生所攝取的知識不一,理解各異,出現差別化。所以學生想填平這種差距,就不得不求助於校外培訓機構,這是需求所致,這是教育資源不平衡所導致的需求。

“雞娃”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03相愛相殺:學校、家庭、校外培訓

校外培訓市場規模龐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只是經過十幾年的野蠻生長,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很多問題。

同時一些教育人士表示:“一些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髮展規律,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社會反響強烈。”

物極必反,面對瘋狂的校外培訓,國家也出臺了各樣文件進行規範和治理,明確中小學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校外培訓的內容要鼓勵發展以培養中小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對學科類培訓要重點關注和規範,不能讓本該在校內完成的文化課程和教學任務,轉移到校外培訓完成。

校外培訓要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者”,充當校內課堂學習的加固工,課外知識的修飾工。

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需要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家長的陪伴輔導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對家庭教育加強引導和指導,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校外培訓作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補充,三者協同發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校外培訓,比家庭教育更有計劃,目標更明確,有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配合學校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挖掘培養孩子各種能力潛能,這是愛。不能讓校外培訓成為大多數家庭的負擔和焦慮,不能讓愛變無奈。

“雞娃”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暑期,不可避免筆者也給娃報了校外培訓班。但是,個人認為,未來還是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加強家庭教育作為輔助,校外學科類的培訓各取所需,適當取捨,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愛好,課業情況,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培優的校外培訓。

“雞娃”這種教育方式存在即為合理,但有句話說得好:“雞娃不如雞己”。提升自己比雞娃更重要。父母的品格、習慣、眼界、思維甚至整個家庭的氛圍等等方面都無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這些影響遠比一項技能更深遠……

孩子的未來,是屬於他們的,我們只有一起和孩子努力,去更多的瞭解孩子,去陪伴孩子,和他成為親密的朋友,一起成就他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