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王莽之哀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前45年),父亲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 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对外结纳贤士。王莽就是这个大族中的另类,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很快声名远播。

白帝王莽之哀

王莽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岁的王莽入中枢开始做官。王莽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前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同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也认为王莽很贤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岁,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王莽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汉成帝(刘骜)之世,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王莽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政君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越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的信任,很快升为卫尉(九卿之一),掌管皇宫的禁卫。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扳倒他仕途上的竞争死敌,秘密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汉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他杀死。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在淳于长死后,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汉哀帝的祖母定陶王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期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罚了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新都(今河南新郑)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登临高位,欲救世人于水火。一个儒家体系内造就的天才,恪守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他为何做下篡位之举呢?这世间谁能始终如一,不被时势所移呢?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对于失败者,你所做一切都是错的。

一个儒门宗师,一个满怀信仰,欲求世间大同,人人如龙的贤者,在西汉末年看到道德败坏,人民困苦,世家嘴脸的可恶,末日就在边缘。在一班斗士的鼓吹和支持下,终究走上了那一步。谁也不知道前路如何,只是一丝憧憬,一点信念。

天真的君子是一个失败的君主,那些看似美好的理想政策,却极大损害了那些曾支持过他的世家大族,理想可以改变一小部分人,但利益可以团结绝大多数人,因此他输了,不在于政策,不在于品德,只是不适合局势而已。

而后位面之子的传奇逐渐打开,王莽终究成为了踏脚石。所谓三十万大军居然被几千军队打散全歼,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其实不过一场世家主导的叛变而已,借用神鬼彗星之说粉饰背叛,把刘秀吹成救世主,无非是一种安慰。

那个曾经代表儒家宗师地位的蠢货,那些年万世敬仰的天真,那些理想斗士都用他们的鲜血和头颅告诉世人,儒家输了,天真者不适合政治。王莽也用他的头颅抵偿了他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