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这条百年老街,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雁门街位于峨眉山市绥山镇北门桥头之下,此街长约400米,宽约6米。街面两旁有铺门,房屋是古时遗留下的木质结构,房子高矮参差点缀整齐有序。街面左右分别有修建者根据计划安排的大小岔道,提供给居住在后院的民众和路人的过道。雁门街南面与顺河街有一条水渠为界,这条水沟是麻萌(门)堰的一条支流。雁门街北面与纸钱街毗邻。也有一沟相隔,是麻萌(门)堰另一条支流 。

峨眉这条百年老街,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雁门街的老人陈德全回忆,他小时候常听茶馆里的评书先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光绪年间,峨眉县令要为峨眉办两件大事。第一件:在北门桥边新修一条长街,提供给居民谋生;等二件:在新修的街上建一座“贞节牌坊”,以此表彰峨眉县的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劳善良、道德高尚、热爱劳动的妇女。峨眉县要新建一条模范街的信息传出后,广大妇女都争取当家庭和睦、和谐社会的模范,争取在“贞节牌坊”刻上自己名字,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峨眉这条百年老街,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家蒸功德碑

新街修好了,县令请来了有学识的文秀才们为北门附近的街道取名,秀才们说:第一条街顺河边,就名叫“顺河街”吧,大家一致通过;第二条街,专卖冥币,就名叫“纸钱街”吧,大家也表示同意;但是这第三条街(今天的雁门街)如何取名,秀才们争议较大。县令让大家仔细的思考,定个有纪念意义的街名。

大家经过几天的考察后,认为这条街绿树成荫,有高大枝繁叶茂的黄角树;有一年四季花香醉人的各种果树;还有很多的麻柳树,这麻柳树虽然不开出漂亮的花朵,但是人们却把它打扮的既清香又美丽。那就是都在麻柳树杈上,挂上了许多的吊兰,这吊兰到了开花时节,其香四溢,满街四面飘香。峨眉县令曽经给它命名叫做“绥山兰”。秀才们有的说干脆就叫“绥山兰街”,有的说叫“贞节街”。他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县令也迟迟没有下定论。

峨眉这条百年老街,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转眼秋天来了。一天,人们听见天上“呱儿嘎、呱儿嘎”的大雁鸣叫声音,大家都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出街目送大雁往南飞。大雁们一边飞,一边相互呼朋唤友,间断性地鸣叫。正当人们高兴的迎送大雁飞过时,突然,一只大雁从天上跌落了下来 ,掉到了黄角树上了。当时街上有个青年人马上爬到树杈,将大雁抱了下来,经检查发现大雁翅膀在流血。原来,它的翅膀骨头断了。这只受伤的大雁,再也跟不上队伍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孤雁因为离去了伴侣与身上的伤痛,不停地呱儿嘎、呱儿嘎地哀鸣着。

当时,街上有一对老夫妻,他们把受伤的大雁抱了回家,每天精心的换药、喂活食、喝水、洗澡等等,经过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大雁一天天的好起来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大雁群要到北方去避暑,当它们飞过此地时,在天空盘旋着、呼叫着。街邻们赶快把伤愈的大雁,抱到了黄角树顶上,这只大雁张开翅膀飞上了天空,它与雁群融合在一起,它们欢快的在街面上空鸣叫、盘旋了几圈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告诉给县令,县令高兴得哈哈大笑说:“大雁获得重生的地方,就是最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了,这条街就叫‘雁门街’吧。”

峨眉这条百年老街,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曾经峨眉县城出北门经夹江到成都的必经之路,雁门街有过一段辉煌时期。这里的店铺很多,商业繁荣,百货、食品、土杂、酒坊、铁匠舖、医药铺等一应尽有。雁门街和顺河街交界处,曾经是峨眉县城很大的茶叶集散地——周茶店。此茶店紧靠峨眉河,曾经是峨眉县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码头。1994年《峨眉山市交通志》载:“三十年代前,进入峨眉的日用百货、盐、糖、布匹等物质和茶叶、药材、白蜡、粮食等物质主要通过峨眉河间日一趟的筏运。符溪(镇子场)则是发运物质的集散地——主要码头。峨眉城北顺河街的周茶店又次之。建国后,周茶店成为峨眉一小校。”雁门街尽头雁门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异常繁荣,是自发形成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也是峨眉山市最大的竹木市场。

峨眉这条百年老街,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徜徉在雁门街头,古朴清净的感觉扑面而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雁门街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迎来崭新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