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三種斑點叉尾鮰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秋季魚病進入二次多發季節,細菌性疾病作為水產養殖行業的主要病害之一,對養殖動物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應當引起養殖朋友的足夠重視。

危害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大多數病原菌為條件致病菌。常態下,這類細菌可長期潛伏在魚體內並不引起疾病,但當生態環境突變或水體受到汙染時,動態平衡遭到破壞,處於“靜態”的條件致病菌被“激活”並大量繁殖,則可迅速導致疾病發生或流行。

秋冬季節,三種斑點叉尾鮰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斑點叉尾鮰常見細菌性疾病

1、腸道敗血症 ( 又稱斑鮰愛德華菌病 )

病原:叉尾鮰愛德華菌

流行情況:

這種病的危害性很大,已成為斑點叉尾鮰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該病可以影響所有規格的斑點叉尾鮰,它是影響苗種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和冬季罕見,春秋季是發病高峰期,當水溫在 18~28 ℃ 時往往會發生。但是,在這個水溫範圍之外也可能發病,只不過病程發展得稍微慢一些。當放養密度過高、飼養池中 有機物質和底泥過多、飼養設施不良時均可誘發該病,導致斑點叉尾鮰大量死亡。 病原菌在水體中存活的時間很短,但在池底淤泥中存活的時間很長,可存活4個多月。這就是斑點叉尾 鮰池塘養殖時此病會反覆發生的原因所在。

主要症狀:

隨著魚的大小、水溫、發病情況的不同而不同。病魚早期攝食不好,身體不平衡,尾巴向上露出水面慢慢地遊動。嚴重時頭朝水面,尾下垂,呈“吊水狀”。受刺激時無規則遊動,通常會發瘋似地旋轉。急性感染的病魚,體表出血 ( 多出現 在頭部的頷、眼眶周緣、腹部、體側或鰭的基部 ) 。隨著病情的發展,體側表皮損傷將進一步形成開口小潰瘍,眼睛突出,鰓片灰白、腫大。慢性感染的最主要特徵是位於兩眼之間的顱頂中部被腐蝕成一個洞,俗稱“頭上洞穴”病。病魚通常腹部腫脹,突眼,體腔內通常有透明或淡黃色的液體,肌肉、內臟和體腔內壁會有淤血,肛門紅腫,脾和腎常腫大,肝通常有白色的壞死組織覆蓋在上面。

秋冬季節,三種斑點叉尾鮰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2、柱形菌病

病原:柱狀屈橈桿菌。

流行情況:

柱形菌病是斑點叉尾鯝養殖中第二常見的細菌病,在一年中較溫暖的月份均會發生,特別在晚春和初秋,其暴發與很多應激因素有關,如高溫、密度過大、機械損傷、水質惡化等。當池水水質惡化,有機物和鈣含量過多時,水體中的細菌數量增加,就可能引發該病。所有淡水魚幾乎都能感染柱形菌病。柱狀屈橈桿菌的不同株系可感染不同的溫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並且致病力不同。

主要症狀:

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有多種表現,如爛鰓、爛身體等。一般病症為:發病初期在頭部、軀幹部或鰭條部出現灰白色或稍有充血的腐爛區域;當病情加重時,病灶皮膚受損,露出其皮下肌肉組 織,隨後可因細菌性敗血病造成病魚死亡。鰓組織也是常見的感染部位,

鰓部損傷的特徵是:開始在鰓絲末梢出現褐色的壞死組織,而後逐步擴展到基部。內部感染往往跟著外部感染,但內部感染也可能在外部損傷出現前就出現了。內部感染柱狀屈橈桿菌的魚通常體內很少顯現出該病的症狀。

秋冬季節,三種斑點叉尾鮰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3、爛尾病

病原:嗜纖維菌和嗜水氣單胞菌

流行情況:

通常是在池塘淤泥過多,水質不好,施用沒有充分發酵的糞肥,或在捕撈、運輸等過程中操作不慎引起魚體受傷等誘因存在時,才會感染髮病。此病與國外資料上介紹的“柱形病”相似。主要發生在 100g 以下6~15cm的魚種飼養階段。發病季節一般在每年春秋季和初冬,天氣多變、水溫20~25℃左右易發病,水溫低於15 ℃時病情可自行減輕,但來年春季又會復發,引起魚死亡。

症狀:

發病早期,病魚遊動緩慢,攝食減少,常遊於岸邊,尾柄部皮膚變白,失去粘液,肌肉紅腫,繼而尾鰭分支,尾柄肌肉潰爛脫落,尾部骨骼外露,可發生死亡。隨著潰爛面的擴大,還可繼發大量水黴。剖解可見肝臟、腎臟腫大,腸道無食物或只有少許食物,腸道壁充血,心臟水腫,部分鰓絲潰爛。

秋冬季節,三種斑點叉尾鮰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導致叉尾鮰細菌性疾病主要因素

在斑點叉尾鯝的養殖過程中,以下因素是導致魚病發生,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

1、部分養殖戶為減少成本,忽略了對魚病的預防,往往等到發病時才開始用藥治療;

3、養殖密度過大,水溫過高或過低,水質惡化,機械損傷;

4、一些不常見的新病的暴發等。只要做好預防工作,管理得當,合理用藥,由前三種原因造成的損失是可以減少的。而對於新病,由於其病原不清楚,發病機理不明,一旦發病往往給養殖者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秋冬季節,三種斑點叉尾鮰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斑點叉尾鮰細菌性疾病防控建議

目前,抗菌素能夠治療斑點叉尾鯝的細菌性疾病,但前提是需要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斑點叉尾鯝細菌病往往是由多種病原菌或細菌和寄生蟲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治療時應分清輕重緩急,先對症治療,再對因治療,並採用聯合用藥、中 西藥結合的方法。近來,很多細菌對藥物都產生了耐藥性,一些傳統的化學藥物雖然有效,但因危害人類健康已經禁用。

建議從改底、消毒、保健三方面入手,防控細菌性疾病。

1、定期使用複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降解底部大分子有機物,使其沉澱懸浮再利用,疏鬆底泥,同時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

2、對水體進行解毒,並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注意補充微生物製劑,建立平衡的菌相和藻相,恢復池塘的微生態平衡。

3、有些養殖戶習慣在飼料中長期添加原粉或抗生素,用來預防細菌性疾病。事實上,這種做法容易加大肝臟負擔,破壞腸道內細菌的正常菌群,增強致病菌的抗藥性,造成養殖水產品品質下降。

正確做法是,拌料使用一些中草藥產品,如杜仲葉提取物(抗菌抗病毒),樂暢桉樹精油(抑菌驅蟲),提高體質,保護肝臟和腸道功能,能夠有效防控叉尾鮰細菌性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