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广州文化公园十三行博物馆

引子: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列举了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个人。六名中国人榜上有名,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宋子文和伍秉鉴。前五位大家都不陌生,唯独伍秉鉴可能并不熟悉。

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同人行潘振承被清政府选为广州十三行商总,也是连续出任商总时间最长的洋商。由于积累了雄厚的财富足可敌国,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广州十三行的范围,珠江码头附近的文化公园

现存遗迹:

广州文化公园北侧长315米、宽12米的十三行路,是当年十三行所在地;

广州文化公园内十三行博物馆,则是当年各国商馆所在地;

8.3万平方米广州文化公园,曾被数万家商铺、作坊、工厂、仓库所覆盖;

当年以十三行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买卖兴旺的大市场,特别以今天的下九路一带最为繁荣;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广州文化公园北边400米长的十三行路,曾经十三行所在地

十三行的毁灭:

1743 年,潘振承刚刚创建同文行,广东十三行就第一次遭遇了大型火灾;

1822年,一场七昼夜的大火令风光一时的十三行盛极而衰。大火中融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了一二里地远。仅此一场大火就烧毁了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大火,最终将声名显赫的十三行,以及周边库房、作坊、外国商馆都化成了灰烬;也结束了广州十三行数百年的辉煌。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1822年的大火,让风光的十三行急转直下

潘振承:能说外语的中国商人

175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一口通关政策。1840年,《南京条约》开放5大通商口岸。

广州的近代经济,始于清朝的广州十三行。而十三行的发展和壮大,则始于潘家。

潘振承,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出身农民的潘振承是五个儿子中的老大。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海禁后,潘振承辍学到海边给人当船工。

潘振承曾冒着风高浪大和被海盗抢劫的危险,三次驾船南下吕宋(菲律宾),贩卖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给西班牙、英国、葡萄牙等国商人,积攒了他人生奋斗历程的第一桶金。

有心的潘振承趁着逗留吕宋时间,不断与所接触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学习语言,同时也为他日后在广州行商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关系。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潘振承,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乾隆三年(1738)潘振承由福建来到广州。在一位福建籍陈姓的洋行里做工。由于诚实经营、精明果断,陈姓老板委任他全权经营洋行一切商务,潘振承由此积累了与外国商贸集团打交道的经验。

几年后,陈姓老板获利回乡。积攒足够资金的潘振承于乾隆七年(1742年)向清政府请旨开设同文行(“同文行”有各国语言大同之意),独立成为行商老板,把原来陈姓老板的客户吸引过来。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十三行博物馆中,深受欧洲喜欢的广彩瓷器

敢为天下先的世界首富

因为潘振承有多次下南洋、与西洋客商直接面对面交流的经验,他拥有中国商人所不具有的前瞻性和独特视角:

1、在广州十三行中,潘振承率先使用汇票(当时英国发明汇票不久)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结账。比美国要早10年。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英国东印度公司当年的建筑

2、潘振承有一整套选择客户的思维:一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客户,也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这两家可以赊账。对于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则不能赊账。

3、潘振承一切为客户着想: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销售呢绒、羽纱等制品不适合国情、销路差;但潘振承的同文行经常承销1/4、甚至一半以上。而且,潘振承还对英公司每年从伦敦退回的废茶都如数赔偿。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十三行博物馆中当年的茶叶销售

4、闻名于世的瑞典哥德堡号商船一直是潘振承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由于当时瑞典经济窘迫,常年欠同文行的货款。潘振承提出债转股的方式消解了债务,并给自己开拓了新的盈利模式。

5、潘振承提出“认夷为友”。从眼界上讲,比林则徐当时提出的“睁眼看世界”,以及容闳提出的“将西方文明引进来”更先进。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十三行外,各国商馆的建筑模型

伍秉鉴:福布斯的义父

第二位世界首富:伍秉鉴并非白手起家,而是继承和发展了父亲伍国莹的事业。伍家祖籍福建泉州(与潘振承是老乡),伍国莹早年在同文行里当学徒,在那里积累了人脉、经验和第一桶金。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他离开了同文行,创立了怡和行,此行很快就成了广州城里发展最快的洋货行。

1837年,24岁的美国商人约翰·穆瑞·福布斯带着50万墨西哥银元离开广州回美国。8年前他来中国时,还是不名一文的学徒。在中国,福布斯不仅挣到了一笔拓展事业的资金,还认了一个义父——当时的广州商界领袖伍秉鉴。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福布斯的义父,广州十三行总商伍秉鉴

福布斯利用这笔钱开始了一门新生意——成为横跨北美大陆的泛美大铁路的最大承建商。

也由于这层关系,伍秉鉴很愿意尝试新的投资领域,他买美国的证券、放贷、投资铁路;还涉足采矿、电报、钢铁、石油、房地产、保险业等。仅在美国的投资收益每年多达二十万两银子。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美国泛美大铁路建设成功

投资海外、有利有弊

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同时,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也向伍家借贷。

伍秉鉴还资助福布斯在中国成立了旗昌洋行,成为19世纪垄断了美国在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美国代理商行。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旗昌洋行破产前,每年的利息所得超过四万美元。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1835年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安娜铜币

香港老字号——怡和洋行(旧名“渣甸洋行”,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就是借用了当年大名鼎鼎的怡和行的名头。只不过“怡和洋行”的出身不太光彩:靠往中国贩卖鸦片起家。

但,怡和行的衰败也跟与他与外商亲密关系有关:为了弥补贸易逆差,英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里经常夹带着鸦片。林则徐到广东销烟,伍秉鉴的怡和行成为最大的查处洋行。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十三行还需要肩负皇家对于珍玩奇宝的采购

虎门销烟之后紧接着鸦片战争打响、再到签订《南京条约》。伍秉鉴捐钱打仗、广州赔款、战后赔款,连续几次数百万两白银的亏空。名利两方面遭受重大打击。

最重要的是, “南京条约”广州之外的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被迫打开,广州一口通商的时代永不复返。

“南京条约”的第二年,伍秉鉴去世。

不到4平方公里的十三行,83年内出了2位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

珠江河南南华西伍氏花园

财富估算:

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商人发回巴黎《法国杂志》的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值3百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潘家最辉煌的时候,号称拥有财富价值1亿法郎(约合2600多万两白银)。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 “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银元。”

(本文照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