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白泥井鎮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白泥井鎮位於達拉特旗東部,早在7萬年前,古“河套人”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西口文化在這裡交融發展。以後,祖祖輩輩開荒種地,辛勤勞作,創造美好生活,今天,告別刀耕火種的白泥井,正在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探索開啟農業3.0時代。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這裡是白泥井鎮萬通農業高效科技示範園,過去這片土地“雨澇是水灘、颳風是沙灘”,基礎設施條件差,2009年,在市、旗兩級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佔地19560畝的農業示範園,實現了統一管理、標準化種植、大機械作業,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也是從那時起,小鎮開始向機械化、規模化、科技化農業要產能。現在的示範園內,大型機械化節水噴灌,如同巨龍吐珠,輕歌曼舞地降落在田裡。五彩農田,碧綠牧野,生機勃發。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今年園區和伊利、金泰禾等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的技術優勢,發展有機青貯玉米、馬鈴薯訂單種植,農民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不再是農民種什麼企業收什麼,在市場倒逼機制下,農民按照企業的要求優選優種,好糧賣出好價,不僅在示範園,白泥井鎮一半以上的耕地都實現了訂單種植,散兵散將、單點突擊的農業正在升級為抱團連片、多點開花的產業鏈條。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回溯過去

然而,回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種地可沒這麼簡單。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仍舊吃不飽肚子。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生產牲畜緊缺,仍有人工拉犁現象

1974年,村裡開進了第一輛拖拉機,機器的轟鳴聲加快了小鎮農業從原始到傳統再到半機械化的發展進程。農民放下手中的犁、耬、耙,取而代之,一臺臺農用機械穿梭于田地間。“農機進田,馬放南山”,傳統耕種方式在歲月的更迭中變成歷史,小鎮也在全區率先實施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經營。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引進小型四輪車播種

放眼現在


現在,白泥井鎮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18萬畝耕地中,七成以上的土地通過流轉,實現標準化種植,累計建成現代農牧業示範項目2萬畝。2018年,小鎮人均年收入18000多元,是二十年前的五倍還多,白泥井用全旗十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全旗五分之一的糧食產量。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蔬菜聯體、羊聯體、優質牧草聯體等一批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小鎮如雨後春筍,迅速成長為本土農業經濟的標杆,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引領小鎮現代農業邁上新高地。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農業是基礎,吃飯是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產業融合讓農民有了奔頭,技術革命為小鎮帶來了希望。十八大以來,農業發展從過去靠天到現在靠智,曾經高攀不起的“黑科技”漸漸走入田間地頭,給農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農業無人機是今年白泥井田地裡請來的新幫手,輕輕鬆鬆就可以完成農情監測、農作物觀測、農藥噴灑等工作。一架小小的無人機,相當於過去100多人的工作量。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過去靠經驗,現在靠科學,按照中央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小鎮還依託農業大數據平臺,給農業裝上智慧大腦,全程精準把關,依託遠程監控,實現360°監控無死角。科技範兒十足的裝備成為小鎮開啟農業3.0時代的“神助攻”,讓農民更有奔頭、鄉村更有活力,農業更有內涵。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時下,走在小鎮沃野平疇的田地間,目光所及,是笑臉,是喜悅,是豐收。春華秋實70年,小鎮從解決溫飽到邁向小康,今天的白泥井糧谷滿倉,豐衣足食。從莽莽荒原到國家商品糧基地,從粗放農業到精準農業,小鎮成為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一曲曲致富歡歌迴盪在白泥井人的心裡,迴盪在新時代的農村大地。


我們與小鎮

白泥井鎮

《小鎮故事》報道組達拉特採訪小分隊採訪時正值三伏天,驕陽似火,在33℃的高溫天氣下,我們來到了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看風景,聽故事,參與發展,收穫幸福。

↓↓↓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這次小鎮之行我們和農民一起晾麥子,在麥田裡聽蛙鳴,在泥土地裡採“芬芳”,在番茄地裡摘番茄,感受他們收穫的喜悅。↓↓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走到地裡才發現,現如今種田都是“科技範兒”。在白泥井,這裡實現了無人機飛防,通過無人機飛撒農藥,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攝像記者柳東為了拍好一個畫面,反覆找角度,手提、肩扛、腳蹲,每一種姿勢都是為了把小鎮最出彩的一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記者奔走於白泥井田間地頭,看到這裡沃野千里,滿是豐收喜悅。↓↓

小鎮故事丨沃野平疇白泥井

一串串火紅飽滿的番茄

一片片金黃沉實的麥田

寓意農民豐收的喜悅

而這次小鎮之行

我們的記者是 體驗者

更是 見證者和記錄者

我們用鏡頭記錄了70年來小鎮農業的變遷,感受到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喜悅,期待小鎮解鎖農業3.0之後,更加蓬勃活力的白泥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