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塔夫、色丁上機率下降,你不屑一顧的“爛布”或將成為稀缺品種

想過沒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190T、210T滌塔夫、380T尼絲紡等面料,有一天可能再次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看一眼這幾塊面料,再看看現在的紡織行情,肯定有人覺得這些面料再次熱銷是不可能出現的。但實際是這波紡織淡季過後,看似爛大街的面料可能再次被捧上天。

先看一下常規面料現在的情況:

滌塔夫、色丁上機率下降,你不屑一顧的“爛布”或將成為稀缺品種

常規面料的現狀,從天堂跌入地獄

常規面料的現狀,從天堂跌入地獄

用“從天堂跌入地獄”來形容今年市場上的常規品種是一點都不過分的,因為這些面料基本已經消失在了紡織市場中。整年下來無論是行情相對較好的時候還是很差的階段,你已經很難聽到關於這些面料的情況,整個紡織市場的焦點都跟隨著T400、T800、“王者榮耀”、再生面料、醋酸、仿醋酸等新興、特殊、小眾的面料。

但從價格方面就能聽到這些常規品種在痛苦的哀嚎:210T滌塔夫坯布價格從年初時候的2.1元/米跌至了現在的1.4元/米,380T尼絲紡坯布價格從去年的4.6元/米跌至了現在的3.3元/米,75D 24T雪紡坯布從去年的3.3元/米跌至現在的2.6元/米,50*75有光色丁從去年的2.7元/米跌至了現在的2.15元/米……

每個品種的跌幅都超過了20%,甚至不少品種已經突破了30%,當然這些降幅很大部分原因是由於原料價格在下降,但是下游市場對這類面料的需求下降影響也不容小覷。另外原料價格下降,很大程度也是由於終端需求降低導致。總的來說就是市場上對這類面料的需求在下降。

滌塔夫、色丁上機率下降,你不屑一顧的“爛布”或將成為稀缺品種

1

常規品種滯銷,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常規面料出現如此困頓的局面,首先可以說是“天災”,全球經濟形勢走弱,增速減緩,終端市場需求萎縮,紡織面料訂單數量迅速下降。2018年我國服裝銷售相比2017年減少超過170億件,降幅接近25%,;另外面料銷售數量也“跳水式”下跌至十年前的量。

滌塔夫、色丁上機率下降,你不屑一顧的“爛布”或將成為稀缺品種

尤其是今年,大概率是暖冬讓適用於羽絨服面料的滌塔夫、尼絲紡等銷量極速萎縮。而仿真絲等面料則在時尚風向轉變面前,毫無應對方法。這些面料從熱銷幾十萬、上百萬米一瞬間變得無人問津。

另一方面則是“人禍”,噴水織機產能急劇擴張的產物。從2017年開始江浙傳統紡織地區開始颳起“限噴”環保之風,大量噴水織機被轉移,產能大幅下降。緊接著這類噴水織機的產品滌塔夫、春亞紡等等開始出現供小於求的局面,價格開始飛漲。當時一臺普通的噴水織機每天的利潤超過一百元,即使這樣還是有大把的人拿著現金在等貨。

豐厚的利潤立即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江西、蘇北、安徽、湖北等地的噴水織機產能迅速崛起,織機數量增長超過20萬臺,而江浙地區累計淘汰數量只有十多萬臺。並且外圍紡織地區生產的面料絕大數又回到江浙地區售賣。供小於求的局面立即反轉,滌塔夫、春亞紡、尼絲紡等面料開始積壓。

1

利潤低、銷量少,常規面料生產積極性下降

你肯定以為那些那些賣不動的滌塔夫、春亞紡、尼絲紡,只要你想要隨時可以買來一大車。但實際情況可能比較打臉,這些今年被市場無視的產品,正在慢慢的消失在織造、印染等各個環節中。

貼著成本線甚至是虧本的售價,以及那少的可憐的訂單量,將織造廠家的積極性消磨殆盡了。據一家滌塔夫生產廠家介紹,他們廠裡目前已經不在生產密度較低的滌塔夫了,例如190T、210T滌塔夫這些品種,織出來就是庫存,放久了就是虧本,現在在織的坯布都是290T以上的規格。

另一家色丁織造老闆也反映了類似的情況,他們的客戶今年下達的訂單很多都是要定做的,常規現成的品種根本沒人看。他們也調整了廠裡的生產模式,最常規的50*75有光色丁,以往僅這一種面料,他們至少生產5種不同克重的坯布,每個不同克重的備貨都在30萬米以上,並且根本不愁賣。但今年他們只生產了兩種不同克重的規格,總共備貨只有十幾萬,且已經賣了很久了。

織造企業避免庫存與虧損調整生產方向,減少常規品種生產而向利潤豐厚、較為熱銷的面料靠攏是必然的。

滌塔夫、色丁上機率下降,你不屑一顧的“爛布”或將成為稀缺品種

常規面料品種規格減少、備貨數量下調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再去市場尋找這類面料,可能已經很難找到你想要的品種,或者一家的備貨無法滿足你的訂單需求。甚至坯布價格也會因為“物以稀為貴”,而出現不降反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