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2002年,在杭州西湖景区建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2年10月1日清晨,在办公室睡了不到3个小时的我被窗外传来的嘈杂声惊醒,透过纱窗,我发现办公室外的游步道上已经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那天正是国庆节,也是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竣工开放的第一天,没想到一大早就来了这么多人。我简单洗漱后也随着逛公园的人流沿滨湖游步道朝湖滨方向走去,不经意间听到石桥边有几位大妈在大声说笑,其中有一位高兴地说:共产党真当好啊!市委、市政府花了介多钞票把公园改造得介漂亮,而且还免费开放,杭州人真当(有)福气啊!听得出这几句话是她们的真情流露。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缘起西湖“南冷北热”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2001年的9月,雷峰塔、万松书院恢复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时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的张建庭同志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对西湖南线景区各公园景点进行整合的建议报告,立刻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报告认为西湖环湖南线一带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地区。报告建议通过采取拆除围墙栏杆、调整树木、加大绿化、引入水系、辟建河埠、建设滨湖游步道、配置夜景灯光和背景音乐等措施,增强该区域的“开放性、通透性、可进入性”,打破独立公园的组景概念,引西湖水“南下、东伸”,拓宽南线环湖绿地,整合湖滨一公园、柳浪闻莺公园、老年公园、少儿公园、长桥公园资源,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为品位高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设施一流、秩序井然的西湖南线新景区。展示西湖独特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景观廊道,免费向市民和中外游客开放,彻底改变西湖核心景区旅游“南冷北热”的格局。

不久,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由市园文局组建工作班子,启动实施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这也成为此后实施数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格局。

“大幕”在黎明拉开

随着“十一”国庆节的临近,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施工进入了最后倒计时阶段。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对工程质量提出的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努力打造世纪精品、传世之作的要求,南线办公室组织参与南线景区整合工程的所有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利用竣工前的最后几天时间对各项工程进行再检查、再加工,精雕细刻,追求完美、不留遗憾。同时,由于开放在即,省市各家新闻媒体的报道热度不断升温,点燃了广大市民早日一睹南线景区新貌的热情,对原来那几座熟得像自家后花园的公园,上经过近8个月全封闭施工后到底变成什么样子充满了好奇,不断有三五成群的市民群众进入施工现场参观,不仅给紧张的施工带来影响,而且还给市民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为了确保市民游客的安全,同时也为开放前各种设施调试、保养、完善争取足够的时间,指挥部决定把整个南线景区的施工围护拆除时间定在9月30日的晚上进行。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9月30日晚上10点多,南线景区“水南半隐”大草坪,为庆祝南线景区整合工程竣工开放而举行的“梦想天堂”文艺晚会刚刚结束,观看演出的市民观众已经散去,平日里热闹的南山路开始平静下来。这时,只见十几路人马几百号人从不同方向扑向南山路沿线,他们都是根据南线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前来执行乘夜拆除南线景区施工围护突击任务的。

根据部署,突击任务分五个步骤:第一步拆除围护,及时将拆下的钢管和彩钢板运离现场;第二步清理围护内残留的各种建筑、施工垃圾;第三步对围护拆除过程中损坏的绿化、铺装进行及时修复;第四步对南山路沥青路面及西侧人行道铺装进行彻底清扫冲洗;第五步值班管理人员全部到位,对南线景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管理。就在施工单位进场进行围护拆除的同时,市政市容管理局组织市、区环卫系统的300多名机关干部、近30台扫地车、洒水车、冲洗车已在省军区司令部门前集结,准备投入突击战斗。等到各路人马向设在柳浪闻莺公园大门口的突击指挥部报告各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时,时间已凌晨3点钟了。

国庆“黄金周”的考验

南线景区整合工程竣工在即,开放以后的南线景区将全线免费,公园的围墙、栏杆没有了,通透性、可进入性大大增强,这给公园的日常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早在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启动之初,市园文局不少干部职工对“拆除围墙、免费开放”的举措不理解,特别是对开放以后公园如何搞好管理存在着担心和顾虑。针对干部职工中出现的思想波动,同文局领导班子及时在全局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讨论活动,提出了要将过去以管理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转变到以市民游客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上来,管理只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而不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我们搞好公园管理的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不能老是考虑我们自己管理怎么方便,而是要认真研究通过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为市民、游客营造优美、文明、舒适、安全的游览、休闲环境。学习讨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在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实施过程中,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被始终贯穿在工程设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但对10月1日南线景区开放以后,管理上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情况、遇到哪些问题,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景区开放以后、特别是国庆“黄金周”期间的管理工作,市委书记王国平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市园文局认真研究,提前谋划,制定预案,严字当头,加大执法力度,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南线精神”,在“保洁、保绿、保安全”上下功夫,为实现南线景区长效管理开个好头。

9月18日,市园文局召开了全局“迎国庆、迎西博”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对国庆节、西博会期间,特别是南线景区开放以后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要求全局各单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好国庆“黄金周”景区管理“保卫战”。国庆“黄金周”期间,南线办公室从工程建设办公室转身变成了景区管理办公室.局领导每天晚上召开会议,听取当天情况汇报,及时协调景区开放后诸如管理力量不足、损坏绿化补植、安全隐患排除等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各责任单位当晚就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国庆期间景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西湖南线景区的夜晚游人如织

据杭州市“假日办”2002年10月8日通过媒体公布的数据,国庆“黄金周”7天,南线景区共接待市民游客128.94万人次,平均每天近15万人次。

南线景区整合工程虽然已经过去17年多了,而且从那以后我还先后参加了 “西湖西进”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二期工程、龙井村整治工程、灵隐村整治工程等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其他整治项目,但在参与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建设的300多个日子,在“南办”与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工作的那段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我终身难忘。

链接: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2002年,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严格遵照“申遗”标准,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传承历史、突出文化”、“以民为本、还湖于民”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控制、整治,保护有机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至2008年,已连续七次隆重推出新西湖。

西湖不会忘记:2002年杭州市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1) 2002年2月20日,全面启动西湖环湖南线整合工程,到10月1日向社会开放,该工程开挖水面26900平方米,新建、拆建各种桥梁24座,辟建河埠近10处,复建历史文化景观18处,同时还恢复了雷峰塔,万松书院等景点。

(2)2002年底,启动西湖综合保护“三大景区”建设工程,历时300天,至2003年10月1日竣工开放。主要包括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

(3)2004年,对西湖北线(主要是北山街)以及散落在西湖周边的“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点”等15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整治改造。

(4)2005年,按照规划继续实施8个项目,分别为两堤三岛、西湖博物馆、龙井村、龙井寺,韩美林艺术馆、北山街部分景点、灵隐头山门牌坊、西湖学研究院等,实现了西湖的第四次推出。

(5)2006年,继续深化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打好“收官之战”,主要实施灵隐景区综合整治二期、吴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龙井八景”恢复整治等三个重点项目,已于国庆前竣工开放。

(6)2007年,先后实施灵隐景区综合整治二期、吴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高丽寺恢复、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八卦田遗址保护,虎跑公园保护整治,虎跑路沿线及满觉陇村庄整治等7大项目,第六次推出新西湖。

(7)2008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又推出第七批八大项目:一是九溪—杨梅崎综合整治工程;二是杭州孔庙复建工程;三是玉皇山南综合保护工程;四是三个“西湖十景”纪念标志项目;五是西湖夜景亮灯优化工程;六是吴山景区综合政治工程三期;七是“梅坞春早”综合整治工程;八是南山“景中村”综合整治工程。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恢复全景,按照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原则,重建雷峰塔,恢复杨公堤,拓展西湖水域,圆了 “一湖二塔三岛三堤”西湖全景世纪之梦;二是提升格局,通过全方位挖掘,整合西湖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构筑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实现了核心景区旅游布局的均衡化和旅游容量的最大化。三是还湖于民,打通西湖环线、免费开放沿湖公园,把一个更加美丽、完整的西湖还给市民,还给中外游客,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2004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荣获2003年度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被专家评委赞誉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典范。2005年7月,在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联合100多家权威行业协会及30多家权威网站共同挙办的“首届中国消费者(用户)喜爱品牌民意调查”中,西湖风景名胜区脱颖而出,荣获“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称号;2005年9月,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荣获“2004年度国家重点风景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10月,西湖与青海湖、喀纳斯湖、纳木错和长白山天池一起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媒体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2006年,中央文明委、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中,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喜得桂冠,荣获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

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的同时,2002年,杭州市将西湖南线的涌金公园(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等三大公园以及中山公园实施免费开放。2003年10月,又免费开放了位列“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公园以及杭州花圃,此后历年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综合整治后也将所有新增景区、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2003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这些“国字号”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自2002年10月至今,西湖风景区免费开放公园景点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共56个,占西湖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总数76处中的70%。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还给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的思路还促使杭州推出符合海外游客口味的100个“访问式”深度旅游项目。杭州的“公共资源免费开放”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老百姓拍手称快,该做法使杭州成为更加宜人、更加和谐发展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