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買了高價學區房,是幸福還是憂傷?

老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成為寶媽寶爸,面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很顯然這個群體有著自己的看法。


與上一代的“放養式”教育方式不同,年輕的父母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好的學校更是成功的關鍵!於是,買高價學區房成為他們的選擇。

01

高價學區房是“定心丸”還是“負擔”?

如何解析購買了高價學區房的人群心理?我採訪到了一部分家長,聽到了這樣的心路故事

在聽他們的故事前,我們觀察發現,這類家庭大概符合以下幾個條件或特徵。

√ 有不錯的經濟實力

√ 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

√ 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

√ 名下至少有一套房

“買了學區房,卻還是很焦慮”

採訪對象一

個人檔案

H女士

工作單位:某國企

家庭情況:女兒就讀幼兒園,老公也在國企工作

H女士的育兒觀點是,孩子的成長離不了父母的悉心栽培,另外,環境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作用

作為80年末期的80後,H女士打小一路優秀過來,985院校畢業,畢業後直接進入某國企。或許是自身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條件就一直很優質,她秉承了父母灌輸給自己的觀念:

教育,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

H女士在2015年購入了一套力學小學的學區房。回想起當初的情形,H女士表示:“為了拿出首付的現款,我賣掉了鼓樓的一套老破小(學區一般),加上爸媽支持了一下,全款買下這套學區房。”

拿房之後,H女士又花了40多萬進行了裝修,原先裝修全部拆除、重裝,做了全屋地暖、中央空調、新風,還安裝了智能系統。

70平的老破小,在裝修後變得敞亮大氣,“之前住的大房子也在市區,其實停車不方便是老小區的通病,不過也習慣了。現在住在這,上班直接步行就到,學校就在家門口,過條馬路就是河海,生活還是挺方便的。”

H女士的女兒目前還在上幼兒園,“給她報了不少課外班和興趣班,比如英語課、鋼琴課、畫畫、芭蕾......一個學期下來幾萬塊。”

我驚詫於一個幼兒園的孩子竟然課外時間排的這麼滿,H女士只是淡定回了一句:“她的同學們基本都是這樣的節奏,要想每一步都走在別人前面,不吃苦怎麼行?

果然,優秀的孩子父母覺悟都很高。

進入了名小,下一步進入名初希望就更大,對此有沒有什麼壓力?H女士則表示:“頂層的也不急,下層無所謂,中間的夾心層才焦慮,就是我們這種。雖然買了名校學區房,但不是說就獲得了南外的入場券,這是種種因素堆積起來的結果。還是要家長和學校一起抓,兩手都抓,兩手都硬。

“市區老破小,上班又遠又堵,嚴重降低我的生活質量”

採訪對象二

個人檔案

Z先生

工作單位:某大型企業

家庭情況:孩子上四年級

Z先生的女兒就讀於

鳳凰花園城小學,而他在麒麟科創園工作。每天經歷一波出城高峰的“洗禮”後,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整個人都清醒了”。堵到沒脾氣、習慣就好等這樣的關鍵詞用來形容他的早高峰上班路再貼切不過了。

相比較擁有一套鼓樓老破小,Z先生直言不諱:“我其實更傾向於住距離公司不遠的商品房。為什麼呢?我們現在住的房子(學區房)在頂樓,下大雨就會漏水,經常需要找人維修。老房子隔音效果差,經常會聽到鄰居拌嘴、訓小孩各種聲音......晚上加班回來晚了,沒有車位,只能開著車出小區尋找可以停車的地方。整體來說,居住體驗不佳。

“但是為了孩子,這些都不算什麼了,有失才有得啊。”他如此感嘆道。

像Z先生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為了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選擇犧牲掉自己的生活質量為代價,環境、舒適度、房子大小,沒有那麼重要。孩子的教育,必須放在頭版頭條。

“孩子就讀名小,不要給他太大壓力,畢竟童年只有一次”

採訪對象三

個人檔案

Y女士

工作單位:某事業單位

家庭情況:二胎家庭,大兒子四年級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Y女士有兩個孩子,老大馬上升四年級,在遊府西街小學(本部)就讀。

她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表現的相對“佛系”:“我沒有給孩子報過課外輔導班,頂多給他佈置一些課外作業。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是要快樂一些的。兒子自己很用功,自覺性比較強,成績也說得過去。但是到了高年級,為了升學,我肯定會抓緊他的學業,不能掉隊。

Y女士的大兒子,小小年紀,個子卻長得很快。熱愛運動的他擅長籃球,據說已經收穫一票小迷妹了,除此以外,手風琴也拉的很好。週末放假,Y女士夫妻倆有時會帶娃去看兒童話劇,陶冶小孩子的藝術情操。有時候會進行一些寓教於樂的戶外活動。

“說老實話,現在的孩子壓力真的很大。就算身處名小,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壓力,甚至壓力更大。我們作為家長,也會心疼孩子,不想他那麼累,成才或許沒有那麼重要,成人才是一生的功課。

“學區房很重要,居住條件同樣很重要”

採訪對象四

個人檔案

M女士

工作單位:傳媒行業

M女士給兒子選擇的是建鄴區某優質公辦小學,她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民辦小學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和準備,公辦更為穩妥

2、相比較鼓樓老牌學校,商品房居住感好很多

3、孩子就讀的學校課程也非常豐富,沒必要非選擇老破小不可

“其實當時我給孩子擇校的時候,考慮過幾種方案。鼓樓老破小是一種,但是居住體驗感不好,第二種方案是民辦,但是民辦的選拔要做很多準備,當時我們就沒有想那麼多,覺得上公辦更為穩妥,所以就買的建鄴區的學區房。”

“現在看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我兒子的學校,很多課程也非常豐富。比如說3D打印課、打擊樂團等等課程,都是很新鮮、能夠開闊孩子眼界,增長知識的。”M女士表示。

在交談中,M女士的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

她講到,“長輩來帶孩子,家裡至少有2個衛生間,不然很有可能會產生摩擦。早起洗漱,衛生間是非常重要的戰場,大面積的房子可以滿足,而這恰恰也是老破小的‘軟肋’。

對於課外補習班,M女士的觀點則和不少家長不太一樣。她認為,“補習班只是一種方式,不一定就是逼著孩子學習學習打雞血,現在的孩子很多沒有兄弟姐妹,送他們去上課,也是幫助他們找到同齡的玩伴,

交到朋友的同時還能增加知識面,也是一種社交的手段。

“沒有名小學區房也沒關係,努力考取好的民辦中學”

採訪對象五

個人檔案

G先生

工作單位:私營業主

家庭情況:女兒即將升六年級

我採訪到一個高淳的案例。G先生是高淳人,女兒上的是家門口的公辦小學。不是名牌,也不是民辦,就是普通的公辦。這樣一個家庭,他們對於學區房是怎麼看的呢?

G先生認為,小學教育質量差不到哪裡去,家門口的學校接送也方便。基本對於初中、高中比較關注。

女兒成績還不錯,學習上全靠自己,也沒報什麼補習班。家長偶爾輔導一下。自己對女兒的要求是:門門功課在班級前10名,保10衝5,接下來一年的目標就是衝擊當地民辦學校——武家嘴實驗中學

他告訴我:“我已經準備好了,這一年多騰出時間輔導孩子功課,她自己也已經有緊迫感了。

“兩個孩子,乾脆買套初中學區房一步到位”

採訪對象六

個人檔案

L先生

工作單位:未透露

家庭情況:二胎家庭,老大即將升初一

“我家兩個孩子,一家人擠在六七十平的小房子裡,老大五年級時開始張羅換房,最後選擇了

鍾英中學學區房,以後兩個孩子都能上學。”L先生說。

很巧的是,今年鍾英中學出了狀元,一下子成南京“網紅”初中了,我和妻子都很慶幸當年選對了。L先生非常開心。

今年9月,老大就要正式就讀鍾英中學初一了,L先生對他充滿了期待:“當初一方面是想改善全家的居住環境,一方面也想為了孩子的教育考慮,我們現在的家就在鍾英旁邊,走路幾分鐘就到,希望孩子在這裡開始新的征程。”

曾幾何時,80、90年代的我們,童年是彩色的,做完作業就可以看電視、與小夥伴相約玩耍,沒有被塞滿輔導班的寒暑假,沒有龐大的課業壓力和超前學習的任務,無憂無慮的童年有著多樣的色彩。

反觀現在的孩子,是課業負擔變重了嗎?也不是,現在提倡“素質教育”。是競爭,家長生怕自己孩子落後於他人的恐懼和追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購買高價學區房的家長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02

南京名校光環下的學區房

對於雞血滿滿的家長而言,提到教育,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每年的5-7月,也是躲不開的教育話題月。今年南京的小升初、中考、高考,同樣在廣大家長中製造了形形色色的話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年小升初的南外錄取情況:

南外仙林以120人上榜的成績領跑,在各校中遙遙領先;

拉力琅芳等鼓樓優質公辦名小學表現穩定強勁,穩居南京小學第一梯隊;

黑馬小學浮現,龍江的寶船小學、江北的蘇傑學校、雨花的雨花外小等,今年勢頭強勁,南外錄取人數、名次較2018年明顯提升。


在南京,買了高價學區房,是幸福還是憂傷?


中考成績中,以最新統計的情況來看:

南外以620分的均分位列榜首,優勢明顯;

玄外、鼓實、育英二外、東外、秦外、南外仙林等民辦學校表現突出,力壓樹人中學、新城本部、匯文中學、29中等一批優質公辦初中;

公辦學校格局中,樹人、新城本部、金陵匯文、29中等成績名列前茅,出了最高分的鐘英中學也是秦淮區的優質公辦學校。


在南京,買了高價學區房,是幸福還是憂傷?


在名校的光環照耀下,對應的施教小區二手房價格也水漲船高,以名小學的學區房均價情況舉例:


在南京,買了高價學區房,是幸福還是憂傷?


在這份最新的名小二手房價格統計表上,我們可以看出頂級梯隊中,“拉力琅”均價在8萬/㎡以上,而部分小區的小面積戶型成交價更是直指10萬/㎡以上。


在南京,買了高價學區房,是幸福還是憂傷?


今年,隨著南京公民同招政策的實施、民辦學費上漲,優質公辦教育資源變得更為稀缺。從成交價格上就可以直觀反映出來,一二線名校房價幾乎都在上漲。

聽了這麼多人的故事,您覺得在南京買了學區房,是幸福還是憂傷?

歡迎留言與我們進行互動。

精彩預告:《聚焦學區房:說出您的故事》系列專題,接下來將關注家長名校陪讀路,您如果有在孩子就讀學校附近買房/租房陪讀的經歷,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箇中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