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毕业的高平人」侯奇:从医生到投资人 学习永远在路上

「北大清华毕业的高平人」侯奇:从医生到投资人 学习永远在路上

侯奇,高平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获得硕士学位,现在一家医疗VC机构任执行董事,从事医疗器械领域的风险投资。从医疗跨界到金融,对侯奇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是机遇也是选择,是挑战也是成长。

一个小时,从医疗行业跨入金融领域

2000年,侯奇以高平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七年制本硕连读。毕业后,他先后在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和民航总医院骨科工作。

“高考—达到分数线—报到—开始上课—实习—进入临床科室—毕业后到医院工作,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走,我也就随大流了。”

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侯奇对于专业选择并没有太多想法,临床专业是听从家长的意见填报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侯奇本身对金融投资领域也十分感兴趣。工作以后,侯奇逐渐发现自己的性格和医生这个职业的匹配度欠佳。虽然自己已经获得了泌尿科和骨科两个专业的主治医生资格,也已经成为民航总医院骨科的主治医师,可以自己主刀完成一些骨科手术,但在2016年中旬,他最终还是觉得离开医疗行业。“这个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解释起来又是另外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恰巧这个时候,一个做PE投资的朋友得知他有换行业的想法后,鉴于他之前的工作经历,介绍他去一家专业做医疗领域投资的VC机构,这个新工作可以将他十几年的医学专业知识、经验与性格和兴趣融合在一起。在和这家VC机构的老大喝了1次茶,聊了差不多1个小时之后,侯奇顺利获得了offer,至此从医疗行业跨入金融领域。

侯奇现在主要做医疗器械领域的股权投资。据他介绍,现在医生使用的医疗器械都需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好产品的注册证,从研发成功到医生可以使用,短则需要1—2年,长则8—10年。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水平整体对比美国、日本等地是比较落后的。20年前我国开始对进口产品进行仿制,10多年前尝试在进口产品上进行微创新,虽然现在整体上还是以仿制为主,但也逐渐开始出现全球创新产品。大部分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产品在没有上市之前,都是没有收入的,侯奇所做的就是为这些厂家进行股权融资,帮助他们获得资金以推动发展。

“未来自己会充分利用医疗+金融的跨界优势,继续寻找优质项目,同时也会和一些有想法的医生和研发工程师更好的合作,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创新的产品。可以让中国的老百姓早日用上更先进的医疗器械,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侯奇骄傲地说道。从治病救人到医疗器械投资,从台前到幕后,侯奇致力帮助患者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过。

「北大清华毕业的高平人」侯奇:从医生到投资人 学习永远在路上

“学习并不代表可以挣很多钱,但却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权力”

“整体来说,转行到现在还是非常满意的,现在的工作和自己的性格爱好匹配度挺高的。”第一年熟悉和学习行业。第二年快速成长,获得公司2018年度最佳投资人奖励。截至目前第三年,已经投资了5家公司,最好的一家心脏器械公司在不到2年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0倍左右的回报,取得这个成绩在医疗器械领域是非常不容易的。“到现在为止,我对整个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可以说非常自信。”侯奇的话语中满是坚定。

刚转行第一年,其实侯奇也是比较迷茫的。在转行之前,侯奇想象中的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是每天坐在办公室分析资料,注重的是专业技能、信息收集以及评估能力,但实际工作后才发现这个行业更需要的是综合能力,经常在外面跑,进行一些社交和谈判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做过股权投资,也没有系统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完成一个项目的投资对他来说简直是毫无头绪。

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侯奇一方面不断加强个人学习,不仅报名商学院系统性地学习金融和管理学知识,购买有关股权投资的书籍来看,还主动和周边的同事以及上级学习。另一方面,侯奇积极参加各种项目路演和投资人聚会,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结合自己的医学背景,用了大约一年时间,他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就是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增强专业能力,同时结交朋友,拓宽朋友圈的过程。”

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信心满满,侯奇之所以能转行成功,离不开他不断的学习。谈到对毕业生的建议,侯奇也特别强调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关于对毕业生的建议,侯奇很认真地为大家总结了三点。第一是要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标明确就更容易规划前进,少走弯路。第二是要明白选择大于努力。中国现在已经不再是总体高速发展阶段,开始出现了分化。有些新兴行业正开始高速增长;有些夕阳行业已经达到顶点,即将开始走下坡路。所以选择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会更容易拉开和周边人的差距。第三是要持续学习,不管是本行业的更深知识,还是其他行业比较宽泛的知识。一个深度,一个广度,都是有益无害。“学习并不代表可以挣很多钱,但给了我们可以选择的权利,否则即使有好的机会给到面前,不能选择也是没有办法的。”侯奇的自身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高平产业规划涉及我的领域,我十分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学习,侯奇很少有时间回家乡,大部分都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在外经常怀念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饭菜,比如炉面、酸菜饸饹、川汤等等。”乡愁在侯奇心中,具化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浪漫的一蔬一饭。

侯奇最近一次回高平是2019年的春节,“三馆三中心、炎帝公园等一些公用建筑都修建的很不错;电动三轮和公交车也让出行非常便利;商场特别繁华,但是太拥挤了,要注意安全。”在谈到发展的同时,侯奇也真诚地提出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从2000年离开高平到现在,侯奇觉得高平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大了。“以前东西南北街+古城路是主城区,其他地方相对有点荒凉。现在高平城扩大了很多,很多街道都非常繁华。当然这是在节假日时期见到高平的样子,平时的样子见得偏少一些。”他很严谨地说道。

“现在全国的大城市都在不约而同的做同一件事,就是抢人才。有人才有可能性。希望高平也可以出台一些人才计划,留住人才,为高平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

“国家科创板提出了六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大的方向已经出来了。高平要看看在哪个赛道上有一定积累和优势,然后进行适度布局。如果发现自己和这六大产业一点沾边的都没有,那就真的需要担心了。”

“我现在是在做医疗领域的股权投资,对其他领域的投资也有一点点认知。现在地方政府都在做招商引资和产业引导基金。如果高平的产业规划涉及到我自己的工作领域,我十分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二连三的意见不断被提出,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满是对家乡的深情与关心。像所有在外工作的游子一样,侯奇虽然远在他乡,但内心却始终在牵挂着家乡的一举一动,如果能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他很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