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縱橫」策,誤入監管深處

新氧「縱橫」策,誤入監管深處

8月7日,當著一眾媒體,新氧CEO金星對公司未來戰略侃侃而談。面對廣闊的醫美市場,言談中,金星盡顯從容自信。

這份自信,不止來源於快速爆發的醫美市場,還在於其成長環境,母親整形醫生的身份,給了金星天然的接近性與認同感。

但股票的波動,卻給金星當頭一棒。

8月29日,新氧半年報甫一公佈,股價便一瀉千里,單日大跌33%。從更長的視角來看,即便最近經歷了5周連續回調,與上市首周的每股超20美元相比,當下新氧股價(11+美元)幾乎腰斬。

是新氧的財報難看麼? 其實不然。2019年上半年,新氧總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84.7%。其中,毛利潤為4.048億元,同比增長76.1%;淨利潤7520萬元,同比增長90.4%。

究竟何種原因,讓新氧如此不受資本認可?

01 監管之刃,直指醫美黑產

醫美行業亂象下,監管趨嚴,或是新氧股價大跌的最關鍵因素。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一年內,市場監管部門檢查醫療美容廣告29878條次,其中責令改正者743條,違法者251件,停業整頓機構達51家。

正是醫美的廣告亂象,拉開了行業整治的序幕。

8月末,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專題會議中,明確將聯合國家七部委相關司局整治醫療美容行業亂象。9月5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稱,醫療美容產品不是化妝品,應由醫生操作使用。

幾乎同時,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上海市衛健委,加速整頓醫美廣告市場,矛頭直指醫美平臺的過度宣傳與廣告氾濫。

一時之間,包含新氧在內的頭部醫美平臺,首當其衝。

在金星看來,“很多壞事都是黑醫美平臺做的,它們沒牌照、虛假宣傳,但往往由正規醫美平臺來背鍋。”言談中,滿是無奈。

但一路走來,新氧盈利機制,從效果收費轉向廣告收費,也是公認的事實。

趣識財經整理發現,信息服務收入佔新氧全部營收比重在不斷上升,從2016年的41%,至2019上半年的72%。並且,信息服務收入增速越來越快,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同比增長104.6%,同期預訂服務收入增速為47.5%。


新氧「縱橫」策,誤入監管深處


據瞭解,信息服務費用主要由推廣顯示區固定費用、點擊曝光量浮動費用,以及發佈文章固定費用組成。

“說白了,就是廣告推廣業務,商戶付費越多,位置越好,用戶點擊量也更大。”醫美行業人士李川補充道,“但跟百度等搜索競價排名有所不同,搜索排名有更強的技術性、參考權重指標更復雜,但兩者本質都是廣告推廣模式。”

於是,在這一模式指引下,為吸引用戶,醫美機構不惜血本加大推廣力度,讓本就魚龍混雜的行業,更加混亂。

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渠道營銷費用,佔據中國醫美機構收入的50%以上。高價引流費用,擠壓了醫美機構的利潤空間,並衍生出過度診療、漫天要價等系列問題。

不少行業人士道出一個實情,“醫美機構戶外廣告獲客單價早已超3000元,但高額成本,最後還是消費者買單。”

我們發現,在搜索引擎醫療廣告被限後,

一個由醫美平臺搭建的,數千家機構推動的醫美廣告鏈正在形成。而上述監管揮刀相向的,很大一部分是醫美亂象背後的廣告黑產。

02 巨頭殺入,新氧縱橫策

實際上,醫美平臺轉身廣告服務,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以新氧為例,醫美行為必須由用戶與商家線下完成,兩者很容易跳過平臺直接交易,這便極易產生“飛單”行為。此前有媒體爆料,新氧每年因“飛單”產生的損失達數千萬。於是,廣告信息流收入,就成了新氧為數不多的選擇。

但在廣告信息服務收入大幅上升外,新氧單客成交額大幅下降,更值得推敲。

如下圖所示,新氧單客交易額由2018年的6709元(交易額21億元/31.30萬用戶),降至2019年二季度的4431元(交易額8.929億元/20.15萬用戶),降幅達34%。不止是單客交易額,新氧毛利率,也由2018年Q2的86.1%,降至2019年Q2的82.5%。

新氧「縱橫」策,誤入監管深處

種種數據證明,新氧正有意降低醫美服務價格/毛利率,以此換取更多的市場用戶,為後續轉化做準備。

而圍繞市場份額爭奪,金星搭建起“一縱一橫”戰略佈局。

在金星心中,構建多元化內容生態,深耕醫美產業互聯網,是新氧的縱向戰略。金星表示,“過去,在新氧社區裡,更多的是消費者分享,但除消費者外,醫生、醫院、諮詢師、廠商、達人,構成了完整的醫美生態,怎麼把這些要素盤活,是我們後續的重點。”

橫向戰略,便是拓展更多的消費醫療品類。

“潔牙、洗牙不賺錢,但齒科診所不惜賠本賺吆喝的初衷在於,從洗牙中篩選正畸、種牙用戶,賺取高收入。”這與新氧降低單客交易額,謀求後續更多盈利一個道理。

“無論是橫向延伸,還是縱向深挖,醫美平臺的核心在於低成本獲客,降低單客交易額就是這個思路。

”李川補充道,“新氧急於跑馬圈的原因,還與外部巨頭的快速殺入有關,比如阿里、京東、平安好醫生等。”

對於泛醫美健康巨大產業鏈,應了行業所言,“巨頭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以京東為例,繼京東數科、京東物流後,京東健康也於2019年獨立運營,並被認為是京東的下一個重要戰略佈局。

據瞭解,京東健康涉及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和智慧解決方案等四大業務,目前已實現盈利。而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更是早已佈局。與單純醫美平臺相比,巨頭有更豐富的場景生態,更強的品牌,這些都是醫美平臺難以比擬的。

在李川看來,外部勢力入侵,正倒逼醫美平臺走上華山一條路:加速鋪量,加快入場。但過快的擴張,讓平臺自身問題暴露無疑,尤其在監管趨嚴環境中,醫美平臺要經受越來越嚴的市場檢驗。

2019年10月25日,鵬愛醫療美容醫院海外主體醫美國際,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當日,鵬愛醫療開盤價12.16美元,盤中一度跌至7.19美元,最高跌幅達40%。

截至11月5日,鵬愛醫療收於8.33美元,短短數週,股價便下跌31%。

03 後記

李川認為,雖監管不斷加深,但歸根結底,醫美平臺更大的是問題出自幾身。醫美不同於購物,而是事關顧客的切膚之痛,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就會致命。

新氧用戶李芳告訴趣識財經,自己屬於醫美的輕度用戶,術後沒出現問題,但身邊手術失敗,引發糾紛的案例不少。

在新氧重點打造的“美麗日記”,不少用戶投訴被無故“刪帖”禁言。顯然,運動員與裁判員的雙重角色,讓新氧難以自圓其說。

正如,此前負責新氧公關品牌的CMO胡冠中,在10月25日離職中所言,“感謝團隊,也感謝我的朋友們…….感謝!”一連三個感謝,或許適用於當下熱衷醫美的用戶,正是醫美平臺的興起,讓美“唾手可得”。

但醫美不是化妝,這個行業容錯率很低,它急需更強的自律與監管規範。

注:應當事人要求,文中李川、李芳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