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杰作,越看越有味道,前边几篇文章写了龙文章,阿译,迷龙,今天这篇文章写本剧的另一位核心人物,也是本剧的第一人称主人公。

在粗略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对这个人物并没有太多想法,因为全剧以他为第一人称,本能的认为他是本剧的主角,但是我又不觉得他很出色,乃至有些反感,所以反应平平。第二次看的时候我竟然有点讨厌他,这个家伙嘴太损了,而且自以为是,从一个学生混成了兵痞!再次观看我竟然很喜欢他他。也许是看的多了,慢慢的就懂了!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孟烦了,一个北平的学生兵,和阿译同是学生兵,却反差极大。

从阿译身上能够明显体会到学生与兵痞的差异,阿译的军装永远是最干净的,说话永远是最文明的,心中是充满激情的,无论何时何地,尽管被炮灰们嘲笑也一样,心中的信念和意志从来没有衰退,他是积极的,和炮灰们在一起,就像是一朵奇芭,格格不入!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而孟烦了,自称小太爷,给人的第一眼感觉,此人就是一个兵痞,毫无书生之气,和炮灰们打成一片,堪称完美!他嘴上功夫了得,练成了一副炮灰团最毒的嘴。他是消极的,却总能点评的很到位,他心中的信念已被浇灭,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一撮火苗了,完全失去了学生的激情。用龙文章的点评就是“装了满肚子用得上的学问,还从不乱掉书袋子,还满嘴粗话。一个打了四年还没死的读书人,宝贝儿”。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对于孟烦了这个人物,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很讨厌。可以说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生兵,能讲英语,会几句日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硬生生的混成了兵痞

你可以这么看

他的嘴很毒,是整个团里最毒的嘴,损天损地损自己。

他脸皮很厚,在收容站里为了弄包粉条可以不惜自尊。

他鄙视一切身边的东西,他也鄙视自己,有时嫌自己烂,有时候又觉得烂得不够彻底。

他想得太多,纠结得迈不开步子。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永远差个十万八千里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但是也可以这么看

他是一个学生兵(连长),满腹才学,即使再烂,依旧可堪大用。

多年战争的溃败,让他的激情消耗殆尽,慢慢的学会了保护自己,他不怕死,是怕当成炮灰去死,他嘴最毒,但似乎在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他永远的心口不一,他嘴上鄙视的东西,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里。他嘴上鄙视着小书虫子,恨不得把他打扁,实际上却被这个书虫那种劲头感染。

他嘴上对团长不依不饶,从来没说过几句好话,可每次都在团长最需要的时候发力,是团长的左膀右臂。

他从来态度消极,却从来没有真正惧怕,实际行动上充分展示了一个老战士的该有的敏锐,沉稳,平静。。。

他看似兵痞子,但作为团长的翻译官与英国人对话,作战会议上“对战”虞家军,冒充日本人还能讲几句日语,这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那个年代很宝贵。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他看似对有所一切充满失望,但是心中的那团火焰即使再小,也总算没有熄灭,总是失望着,又希望着,他憎恨光明,因为热爱光明。即使国家再烂,也是自己的,他渴望一盏明灯,他渴望胜利,渴望一个能带他向前冲的人,谁也不猜忌谁,一直像前冲!

再说对于感情,他从来不肯表达对小醉的爱意,即使大战在即,他去小醉那里逗她开心,却仍不敢给她任何承诺。记得他对张立宪说:"我们都是要死的人,回不来了,你有什么资格骗取一个活人的眼泪?"小醉就是心中的那片美好,他越喜欢,他越不敢去碰。这可能是出于他心底的自卑感。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小醉可以对张立宪呼呼喝喝,但在孟烦了面前就变成什么都怕做错的小女人。因为她看得透他,她对他说:"哪个男人都讲自己了不起,但是我晓得,他们做不来。你咽下那么多鬼气,你都不说,你顶天立地。"

孟烦了,永远的心口不一

点评到此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