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在華選股邏輯曝光!高盛喊話超配A股,消費和醫藥成首選,MSCI“帶貨”資金預計達2800億

外資已經成為A股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之一,對國內市場定價話語權逐漸提升,最新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持續高歌猛進,合計流入約2400億元。

更重要的是,一大波外資增量資金又將襲來。11月6日在深圳舉行的2019高盛中國論壇期間,高盛亞洲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接受券商中國在內小範圍媒體採訪時表示,MSCI將在11月底再一次擴容,預計帶來超過400億美元(約2800億人民幣)增量資金,超過今年北向資金流入的總和。

外資對於A股的選股邏輯是怎樣的?劉勁津表示,簡單來說外資選擇配置在海外市場無法配置的板塊,這導致消費和醫藥板塊成為海外投資者配置的首選,未來幾年可能類似趨勢都不會改變。

同時,劉勁津認為,正是外資持續帶來增量資金,建議維持對A股的超配,重點推薦保險和券商的非銀金融、基礎建設和消費行業,而滬深300指數基於基本面的短期目標是4200點,最樂觀情況下有望挑戰5000點。

主要觀點概覽:

·第一階段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協議問題不大,關稅在目前的水平下不會進一步提高,市場目前主要擔憂的是第二階段。

·2019年中國GDP增長約6.1%,四季度將企穩。

·11月MSCI擴容,A股預計吸引400億美元外資流入,配置特定週期板塊、非銀金融和消費。

·維持超配A股,短期內滬深300指數基於基本面目標是4200點,樂觀情況下有望挑戰5000點。

·科創板公司潛在市值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

超配A股,滬深300短期內站上4200點

談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劉勁津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第四季度和明年GDP增長比較擔憂,但隨著美聯儲連續三次降息、貨幣政策和金融環境改變,對經濟增長形成了較好的支撐。

其他較大的經濟體,歐洲和日本也類似,中國央行MLF降低了5個BP,9月LPR報價時,一年期的短期利率也降低了5個BP,如果流動性比較寬裕,全球經濟衰退風險較低。

同時,就中國市場而言,去年不少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增長持謹慎態度,認為中國企業盈利增長是負數是市場共識,但是剛剛結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中國企業盈利增長達到了10%,在整個亞洲11個不同市場中表現最佳。

對於市場擔心的中美貿易摩擦,高盛認為,第一階段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協議的問題不大,就目前而言,關稅維持在現有水平,不會進一步提高,目前市場擔憂的是第二個階段,往後的不確定性仍然較高。

在亞洲,高盛比較喜歡三個市場:印度尼西亞、中國和印度,“這三個市場都有以內需為主、增強潛力較好的特點,因此,對於A股和港股市場,高盛建議維持超配。”劉勁津表示。

為何看好A股,維持超配?

劉勁津認為,首先,預期四季度中國經濟企穩,預計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1%、5.9%和5.7%,雖然增速放緩,但在全球而言仍然屬於比較高的增速。

其次,中國經濟企穩有三個因素支撐:一方面是中國貨幣政策仍然存在放鬆的空間,不過取決於CPI漲幅會不會過快;另一方面,房地產雖然在“房住不炒”總基調之下,但是陸續有些地方政府政策有所放鬆,這對於經濟的支撐依然重要;最後,高盛的大數據顯示,2018年包括互聯網、教育和醫療行業管制政策嚴苛的行業,2019年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放鬆,這有利於鼓勵民營經濟增加投入。

此外,劉勁津表示,預計對滬深300指數基於基本面的短期目標是4200點,在最樂觀市場情況下有望挑戰5000點。

“在最近A股不錯表現之下,滬深300漲到4200點已經空間不大了,貨幣政策寬鬆和企業盈利增長,加上11月底繼續納入MSCI指數,都是比較有利的支撐,”劉勁津說。

11月MSCI預計帶來2800億增量資金

實際上,除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高盛認為,MSCI即將提高A股納入因子,並首度納入中盤股,帶來的增量資金較大,影響不可小覷。

劉勁津表示,11月底是MSCI短期內最後一次將中國股票納入,將帶來兩個方面的改變,一是,現有的MSCI的200多隻A股納入因子從15%提高到20%;另一方面,將有170只中盤股第一次納入MSCI指數,納入因子從0提高到20%,兩方面給A股帶來的流動資金將達到400億美元(約2800億人民幣)。

400億美元增量資金意味著什麼?截至11月6日,滬港通、深港通中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資金約2400億元,這意味著,11月MSCI擴容帶來的增量資金,將超越今年前10個月北向資金的總和。

“資金量還是很大的,這也是我們看好A股的重要原因之一,”劉勁津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對於板塊的看法和行業配置來說,高盛建議配置週期性板塊,保險券商非銀金融、基礎建設板塊和消費、教育板塊。

外資在A股話語權越來越高,下一次MSCI將何時繼續擴容A股成分?劉勁津表示,取決於MSCI股指期貨產品的推出,這也是MSCI公司明確提出的條件,“如果沒有股指期貨的推出,要把A股進一步納入的難度比較高。”

海外投資者A股的選股邏輯

由於帶來的增量資金較大,同時,從北向資金的風格來看,外資投資A股不是雨露均霑,而是集中偏好,A股個別股票外資持股比例達到15%~20%,因此,外資對A股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那麼,海外投資者對於A股選股邏輯究竟是怎樣的?

高盛作為國際性大投行,觸角遍佈全球,劉勁津表示,其多次與海外投資者交流發現,包括滬港通在內外資持股中,40%集中於消費和醫藥,外資對A股銀行和週期性板塊興趣不大。

這是為何?劉勁津分析,從海外投資者做中國股票組合而言只有3個途徑:A股、港股和ADR(美國存託憑證),因此,大部分海外投資者投資銀行和週期板塊,首選是估值便宜和政策熟悉的港股,而投資科技和新科技概念股票,海外投資者選擇美股的阿里巴巴、京東和百度等,但是要投資消費和醫藥板塊,A股成為諸多海外投資者的首選,尤其是MSCI納入中國股票後,不少外資被逼著買醫藥和消費等股票。

因此,劉勁津總結稱,“海外投資者選擇A股票的時候,一般選擇買海外市場無法配置的板塊,這也導致海外投資者在某些板塊和標的的倉位非常高,這種趨勢未來幾年可能都不會改變。”

科創板潛在市值或高達2萬億美元

除了持續擴大開放,中國自身資本市場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尤其是科創板註冊制的推進,對“中國版納斯達克”也成為外資關注的板塊。

高盛在最新策略報告中認為,科創板“新經濟”公司的潛在市值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

“2萬億美元市值是一個類推。”劉勁津表示,美國納斯達克佔美國市場整個市場32%、韓國的科斯達克佔韓國整個資本市場的比例是15%,取一個平均數,如果往後科創板可以作為中國納斯達克佔據約20%市場份額,相對於中國資本市場來說是2萬億美元的市值預測。

同時,科創板的定價也採用了市場化報價,較以往的IPO定價有著較大不同。“從監管角度來說,他們也願意看到IPO沒有估值限制,打破打新就能賺錢的預期,市場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科創板才能健康發展。”劉勁津表示。

劉勁津表示,在海外市場,打新並不是100%賺錢的,據高盛統計,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市場IPO上市一個月以內,賺錢和虧錢的概率分佈為60%和40%。

不過,劉勁津也表示,儘管海外市場對中國科創板市場較為興奮,但是由於唯一參與渠道是QEII且額度有限,加之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公司招股書以中文為主,存在語言障礙,海外投資者參與比較困難。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