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章法(五)隸書斗方的章法實例欣賞及分析

隸書章法(五),隸書章法名家書法作品實例分析及處理第三部分:隸書斗方。

斗方為正方形或準方形,尺寸為中堂的一半,長寬均等,四方四正,一張四尺、五尺或六尺宣紙橫折對裁即為兩個斗方。

斗方的章法佈局形式略同中堂,只是尺寸稍短一些,上下取勢不變.斗方的落款以簡短為好,因為本身尺寸就較小,應該重點表現主體文字內容。斗方的文字內容可多可少,字形可大可小,書體更是較為隨意,篆、隸、楷、行、草,皆可用斗方的形式來表現.現代書法創作和展覽中,斗方作品大多字數較少,注重形式感和表現力,往往一個字,兩個字或四個字,造型美觀,形式奇特,別具匠心。斗方書法作品裝裱時一般都上下加長,或只裱成鏡心,裝入鏡框,用來展覽和收藏,這樣做既省事,又省錢,而且出外辦展覽攜帶起來亦很方便。

斗方這種書法章法形式過去使用較少,僅有北朝及隋唐時期的一些墓誌和宋代以後文人的一部分手札為斗方形式。古代及近現代書法家留下來的斗方作品較為少見,近年來隨著現代藝術和少字數書法的興起,書法作品中斗方的形式便逐漸多了起來,頗受中奇年書法家的青睞,有的書法家還專門撰文探討斗方的藝術表現規律和特點,並預言斗方是書法形式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種,這些都可作為我們學習和創作時的參考。

隸書名家斗方書法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汪士慎(1686年一1759年)清代書法家,安徽歇縣人,一作安徽休寧人,流寓江蘇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精篆刻,工隸書,善畫花卉,尤善畫梅,墨淡而趣足。著有《巢林詩集》等。

汪士慎隸書斗方作品:

隸書章法(五)隸書斗方的章法實例欣賞及分析

汪士慎隸書斗方作品

章法分析:汪士慎此幅隸書斗方寫得是一首五言詩,形式新穎,章法特別。正文作五行處理,字距大而行距小,四角撐滿,題款頗具特色,兩行半行書,長短參差,錯落有致,和正文的整形成明顯的比,一整一散,頗具情趣。款為“題吳鏡秋對山書屋圖舊作,庚戌五月十二日書於七峰草堂”,款下蓋有“近人氏”(汪士慎字近人)方形白文印一枚。

作品釋文:/堂開佔雲窟,四/面青峰迎。孤桐/樹月穴,天風吹/吟聲。落落高臥/人,會盡空山情。/

------

作者簡介:鄭簠(1622年—1693年)清初書法家,上元(江蘇江寧)人。以八分隸書擅名,宗法漢人,間參草法,亦能刻印。

鄭簠隸書斗方作品:

隸書章法(五)隸書斗方的章法實例欣賞及分析

鄭簠隸書斗方作品

章法分析:鄭簠是清代隸書的代表書家之一,以草書入隸,注重寫意,筆法豐富,字形多變,章法自然。此幅隸書斗方字距行距基本均等,正文作四行半處理,形成方的格局。款作兩行,一長一短,另行起落,與正文形成對比,得錯落之勢。款為“谷口鄭簠書於雲在齋”,題款下蓋有兩方印章。款處在整個作品的正中,低於正文,用以打破正文過於方整的佈局。

作品釋文:/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蒼老。採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

------

作者簡介:金意庵(1915年-2002年)當代書法篆刻家,原名啟族,姓愛新覺羅,滿族,出生於北京。書法擅多體,風格奇崛恣肆,朴茂厚拙。又工篆刻,用刀凌厲,蒼勁醇厚。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大型展覽,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詩書畫印展”,著有《意庵詩草》等。中國書協會員、吉林市書協主席、白山印社社長、吉林師範學院教授、古籍研究所研究員。

金意庵隸書斗方作品:

隸書章法(五)隸書斗方的章法實例欣賞及分析

金意庵隸書斗方作品

章法分析:金意庵先生這幅隸書斗方為少字數作品,“積健為雄”四個字各佔一角,和印章的佈局相類似,字形大而雄健,筆力蒼中有潤,佈局方整端莊。題款另行起落“詩品句,意庵”。名章蓋在“意庵”二字之左,引首章蓋在“積健”二字之間,以求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