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青山“金”滿園

——贊皇縣以生態發展為引擎拉動縣域經濟發展

贊皇,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地貌格局大體是“七山二灘一分田”,山場面積11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70%。深秋時節,沿107國道走進贊皇縣內,放眼望去,層林盡染,碧水潺潺,景色醉人。

近年來,贊皇縣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不懈開展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修整河道……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調整種植結構,開發生態旅遊,開啟了大地增綠、產業增效、百姓增收的新徵程,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

清槐河綠荒山築牢西部生態屏障

沿槐河大橋進入贊皇縣城,一條“玉帶”映入眼簾,這是贊皇縣的新晉“網紅打卡地”——綜合整治後的槐河。今年國慶節,這條昔日常年乾涸、亂石滾滾的河流重現碧波,兩岸綠草茵茵,呈現出一幅詩情畫意、人水和諧的景象。

“槐河俗稱石河,每年雨季過後,河道內滿是亂石,雜草叢生,以前是人見人厭的臭水溝,誰也不願意到這裡來。”在贊皇居住了大半生的王佔民,提起以前的槐河,不由得皺起了眉。“不過現在情況變了,自從槐河綜合整治後,這裡的人氣兒越來越高,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居民去河邊遛彎兒。”說著,笑意悄悄綻放在王佔民臉上。

以水為脈,建設宜居宜業的山水之城,走綠色發展之路是贊皇縣城建設的重要著力點。“槐河治理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了一河多用、跨河發展,也拉開了縣城發展的框架。”贊皇縣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贊皇縣立足本地實際,大力實施“小縣大縣城”戰略,全面推動縣城生態建設,堅持落實“一河兩岸兩園區”規劃總體佈局,逐步提升縣城品位。

除了讓槐河還清,贊皇縣還大力為大地增綠。

在院頭鎮上麻村大西溝長壽坡,雖已步入深秋,但滿山的林木仍以旺盛姿態展示著綠色的活力。一陣微風吹過,3000畝山林湧起層層綠濤。

回首以前,這裡曾是一幅荒山禿嶺、草木難尋的荒涼景象。如今,山巒起伏依舊,但面貌已然天翻地覆。這變化,是贊皇縣全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的成效之一。

作為我市的西部生態屏障,贊皇縣多年來著重增強太行山的生態功能,堅持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生態環境重大舉措,立足自身廣闊的山場資源,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發展戰略,把綠色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加強生態建設,不斷完善生態體系,靠山吃山、吃山養山、養山富山,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良性互動的綠色發展之路。森林覆蓋率穩居全市第一,成為河北省最綠的地方之一,先後獲得“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等榮譽稱號,相繼被確定為“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範區”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願景正在變成美好的現實。

展風光秀美景打造生態旅遊佳境

贊皇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旅遊資源“紅、綠、古”兼具,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深秋,到嶂石巖景區欣賞太行山色的遊人絡繹不絕。從遠處眺望,嶂石岩層林盡染、五彩繽紛,美得有些動人心魄。漆樹、棕樹、楓樹……遍佈山間。

滿山的紅葉更是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地從山頂到山底競相爭豔,與“萬丈紅綾”的山體一同構成了一幅萬紫千紅、絢爛至極的天然畫卷。

“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來這裡,除了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植被覆蓋率高,空氣好,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嶂石巖景區負責人說。

多年生態建設為縣城旅遊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贊皇縣委、縣政府依託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圍繞旅遊創特色、調結構、擴總量等措施,延長產業鏈條、豐富旅遊載體,爭創“國家旅遊扶貧示範縣”,打造中國旅遊強縣。目前,該縣已初步形成了以嶂石巖、竇家寨、石柱山等景區為主,以黃北坪紅色文化、許亭唐相故里歷史文化、秦家莊、鮑家灘村等鄉村遊、採摘遊為輔的大旅遊格局。

按照市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承辦2020年度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通知》要求,第七屆市旅發大會定於2020年9月由贊皇縣承辦。

屆時,贊皇縣將緊緊圍繞“生態強縣·大美贊皇”這一主題,依託贊皇秀美山川和濃厚歷史文化底蘊,按照“一核、兩軸、百點”旅遊產業發展佈局,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拓展旅遊文化內涵,發展旅遊新業態,弘揚贊皇旅遊文化,打造華北康養休閒旅遊目的地,打造全市旅遊新名片。

調結構促增收實現山綠民富雙贏

62歲的池二熬是贊皇縣黃北坪鄉槐疙瘩村一名普通的村民。藉著嶂石巖漂流服務區的優勢,他在馬嶂公路上經營了一家農家樂,打造了以“迴歸自然、親近自然”為主題的河邊帳篷、林間小木屋和山間窯洞為主的住宿,每到節假日遊人如織。

“就是因為縣裡下大力氣開發生態旅遊,才有了俺現在的農家樂,走上了致富路。以前俺們全家只靠一畝地生活,一年收入也不過一兩千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池二熬告訴記者,去年農家樂收入就有5萬元,接下來他打算擴大農家樂規模,讓日子過得更紅火。

贊皇縣把生態旅遊作為拉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槓桿,確立“旅遊興縣”戰略,全縣農家樂達到150多家,年收入2000多萬元。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是贊皇縣委、縣政府的發展目標。因此,除了以生態旅遊帶動經濟發展外,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經濟林,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為了充分發揮帶動作用,贊皇縣在發展經濟林過程中,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千山一樹,而是因地制宜、因地選樹。除規劃發展核桃片區外,還規劃了櫻桃、蘋果、壽桃等精品果種。

在鮑家灘村,3000多畝櫻桃樹隨風搖擺,煞是好看。據介紹,鮑家灘村依託獨特的“小盆地”氣候和弱鹼性土壤優勢,選準了發展櫻桃種植這條道路,經過多年的大力推廣,全村的荒坡丘陵全部栽上了櫻桃樹,家家戶戶都有櫻桃種植園,每到採摘季節,該村通過發展觀光采摘遊,實現了果品身價倍增,全村櫻桃產業總收入能達7000萬元左右。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苦幹一年也只能掙3萬元左右,後來回村種櫻桃,一年能掙9萬多元,收入翻了番。”村民王雪英笑著說。

如今,櫻桃樹已經成了鮑家灘村的“金字招牌”,依靠櫻桃產業,大部分村民蓋上了新房,買了汽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來,贊皇縣在大力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提出了建設果品強縣的目標,推進果品產業結構調優,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在山區丘陵地區大力發展經濟林和經濟作物,實現了儲綠與富民的“雙贏”。如今,贊皇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 記者 嶽金宏 見習記者 李坤曉 通訊員 安獻鋒 張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