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有點冷,天安財險“雪上加霜”困境難脫

這個冬天有點冷,天安財險“雪上加霜”困境難脫

流動性可控,對於今年冬天的天安財險來說,是個難上加難的問題。

冷暖自知,近日,天安財險披露最新的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直言,“公司‘優質流動資產的期末賬面價值不能完全覆蓋‘未來一個季度的淨現金流’”。

更嚴峻的是,天安財險融資補血的道路也“此路不通”畫上句號,近日天安財險2017年獲批發行60億資本補充債的資格到期失效。

拆東牆補西牆,天安財險的困境,進一步惡化。

激進後遺症苦果難嚥

事實上,今年以來,天安財險一早便開啟了籌錢過日子的模式。

5月,一紙問詢函,將天安財險超550億的兌付重壓公佈於眾。華麗的袍子下爬滿了蝨子。此前,追求規模至上,天安財險選擇激進的開展理財險業務,業務規模直線上升飆至千億。

然而,2017年開始,短期的理財險在強化監管之下受到限制,業務量隨之驟降。一邊是業務規模的回落,保費的青黃不接;另一邊則是此前售出的大規模理財險產品逼近了兌付期。於是,缺口像一條裂痕,迅速蔓延。

根據公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天安財險理財險餘額為566.35億元。

壓力之下,天安財險開啟了“賣賣賣”模式。根據天安財險披露,2019年1月至4月,完成理財險兌付404.80億元。其中,通過債券、股票、基金、不動產等資產賣出釋放資金112.85億元;通過信託產品提前清算、銀行存款提前支取等方式籌集資金142.99億元;通過賣出回購融入資金146.18億元。

暫且應付了兌付高潮期,但天安財險仍未輕鬆。因為今年年內,天安財險仍有超百億的理財險兌付。但隨著優質資產的縮減,天安財險資產質量也大大縮水。

今年中旬,中債資信曾披露報告表示,近年來,天安財險持續處於理財險淨兌付期,“若優質資產最終控制權轉移,公司資產質量和流動性將進一步下降,對公司信用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2019年大概率盈利無望

眾所周知,保險公司盈利要靠兩端,即承保端和投資端。

從承保端來看,承保虧損,是一直襬在天安財險面前的狀況。從2018年數據來看,天安財險綜合成本率107.48%,較2017年增加6.86個百分點,佔保費收入95.6%的險種承保利潤為負,車險、意外險和保證保險虧損明顯,全年承保虧損高達11.13億元。這一狀況在2019年將繼續持續。

那麼,無疑,往年,天安財險實現盈利,投資端貢獻不小。以2018年為例,天安財險2018年投資收益為73.18億元,整體盈利1.29億元,投資收益成為撐起盈利的“頂樑柱”。

但步入2019年,流動性危機之下的“賣賣賣”,不斷削弱投資“頂樑柱”,看來,天安財險盈利之路或在2019年被切斷。

根據此前公開披露數據,2019年一季度,天安財險為滿足流動性需要,變現投資資產規模較大,導致投資收益大幅下降至-0.86億元,對淨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再來看今年前三季天安財險淨利潤情況,根據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天安財險淨利潤為-13.48億元,二季度改數據更為難看,為-14.72億元,到了第三季度,虧損雖有緩解,但淨利潤依然為負,為-1.55億。

發債補血?此路不通!

為補流動性“窟窿”,天安財險賣掉了優質資產,而這一舉動卻也引發了投資收益的縮水及整體盈利狀況的堪憂,更為持續填補流動性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

自給出現難題之時,尋求外援也成為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就在近日,天安財險尋求發債融資的道路,也被堵上。

10月19日,天安財險發佈公告,兩年前拿到的定向發行資產補充債的批覆,由於未能在批覆有效期內完成發行資本補充債事宜,導致批覆自動失效。

事實上,發債“補血”之路,天安財險走得也並非一帆風順。

2017年,天安財險獲原保監會批覆,可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發債規模不超過120億。超百億的資本補充,將對天安財險的流動性形成良好支撐。

但好消息卻在同年打了折扣,央行將天安財險發行額度“橫刀砍半”,資本補充債的規模被攔腰砍至60億。

如今,無論是基於債券市場的風雲變動,亦或是因發債主體天安財險資產狀況變動等原因,“補血”路已被堵上。天安財險緊張的流動性所等待的“救援”,明確落空。

結語:
理財險兌付仍在繼續,承保虧損,優質資產縮水,投資收益下滑,融資補血之路被堵,對於天安財險而言,這個冬天,確實有點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