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修缮中的主门

济南的老建筑里隐藏着许多动人心弦的老故事,我们或许能从文人笔墨里,在泉水旁摇扇纳凉的老人口中略寻一二,但时光变迁,日月斗转,老建筑在斑驳中不断消失,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为了守护记忆中的老城,近几年政府对一些老建筑进行了修缮,维护,位于济阳回河街道的卢氏旧居就是其中一座。旧物换新颜,镌刻在济南人记忆中的老建筑如今是何种模样?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车棚门楣处的灰雕

灰雕绝无仅有 雕刻手艺濒临失传

据了解,卢氏旧居是北洋上将卢永祥在老家济阳区回河街道举人王村修建的集住宅、宗祠、学校于一体的建筑群。

祠堂车棚门楣位置的灰雕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草丛,硕大、优美的花朵还有一只潜藏在草丛中的公鸡,花纹图案细密精致,公鸡雕刻的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虽然在经过风吹雨蚀后,灰雕已经残缺不全,但仍然可以从留存部分一窥雕刻技艺的高超。对于灰雕的寓意,卢氏旧居修缮工程负责人陈维华有话说,“这只公鸡雕刻在车棚的位置,代表着‘出门大吉’。”在嘉惠小学大门的门楣位置同样设置了一副硕大的灰雕画,但内容却大不相同,竹子、荷叶之类的植物锦簇的的占满整幅画面。“这上面雕刻的图案是希望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将来可以成为高风亮节、清雅纯净的君子。”陈维华说,“这种‘灰雕’绝无仅有,雕刻技巧濒临失传,我们正在从南方寻找手艺的传承人来进行灰雕的修复工作。”据济阳博物馆馆长王邕介绍,‘灰雕’是南北文化、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艺术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象征着“聚宝生财”的砖雕,被雕刻成如意的栓马鼻,一件件寓意深远的雕饰显示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也吸引着人们进一步深入卢氏旧居。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象征“聚宝生财”的砖雕

主门经过修缮,仿佛从风烛残年的老人摇身变成了青春靓丽的少女。门楣宛若裙摆般绚丽多姿,上面点缀着花瓶、莲花的图案。屋檐尾端高高耸起,气宇轩昂的向世人昭示着自己重新获得的生机活力。在门楣正中间的位置,是三幅尺寸较大的彩画,最左边是“松鹤延年”,中间是“猫蝶富贵”,最右边是“高官厚禄”。陈维华说:“最有趣的是中间的猫蝶富贵,猫蝶通耄耋,有富贵吉祥、健康长寿之意。同时“猫蝶富贵”还是济南市天桥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猫蝶富贵是流传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园沃家庄、北坦庄一带的舞蹈和灯种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一把刀”型建筑格局

“一把刀”型建筑格局 蕴含特殊含义

进入主门,由南向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三进院落以主门为中轴线营造出平衡和谐的美感。陈维华说:“在过去,只有在有祖宗祭祀时,祠堂正门才会开,平时想进入祠堂都必须从侧门走。”

沿着铺设的石砖地板缓步前行,身在其中,心中便涌现出几分庄重的仪式感。从主门进入第一院落,院落东侧是东边延伸出来的房屋,西侧也有一排屋,主要是用来放清扫工具等其他杂物的,屋的中间,有一条通往嘉惠小学的过道。在第一与第二院落的隔墙,上半截是透花砖墙,两院隔而不堵,透而不露。第二院落,北屋为正房,前出厦式,据说这个院落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从第二院落继续向北进入第三院落,第三院落只有一个北屋,是主人氏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

“这卢氏旧居的布局非常有特点,”王邕说“从南向北看,像把刀,从北向南看,像把枪,主流说法是布局像把刀,因为猜测旧居的主人是想把刀把握在自己手里。”根据资料显示,旧居基本建筑格局分为南北两路,中间以过道式城墙连接,南为住宅,北为祠堂、学校,现南北两路建筑被村中乡村路隔开。乡村路以北建筑分为东西相连的祠堂、学校,其中东部建筑为主体建筑祠堂,由三进院落组成;西部为两进院落,主要使用功能是嘉惠小学。乡村路以南住宅部分以中部客厅为主分南北两院,北院为主宅,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南院为次宅,由客厅、西厢房、南倒房和大门组成。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工人正在进行修缮

此时修缮工程还没有完成,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的作业中,为了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顺着一条小路来到后花园,此时后花园还没有完成修缮,地面刚经过翻新,还没有种植植物。“我们会在这里种上满园的波斯菊,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陈维华表示,后花园的修缮将是第三期工程的收尾之作。据了解,修缮工程计划分四期进行。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完成,第三期工程将在10月底完工。

充分利用 老宅今后将变身多种展馆

新中国成立后,卢氏旧居收归国有。1951年以来先后做过县里的粮食仓库和村小学,后来处于闲置状态。2013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自2015年2月2日开始,卢氏旧居正式开始第一期修缮工程的施工。“我们的修缮标准是‘修旧如旧’,最大特点是使用原材料来还原旧居最具风采的外观。”王邕说,在修缮工程的用料上,我们最大限度的使用了原材料,尽量还原一幢原汁原味的老建筑。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如意”型栓马鼻

与其他老建筑一样,在这座民国旧居也有一段老故事。据了解,这座建筑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卢永祥的北洋皖系军阀。卢永祥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年私塾。于1890年参军,两年后即由士兵升为哨长。1895 年被派往山海关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在天津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等成为密友,后来一同成为皖系军阀的骨干。此后连年征战,卢永祥在风雨飘摇中辞职,最后隐居天津,1933年病逝,时年67岁。

出名啦!济阳这处神秘老宅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

猫蝶富贵

现在看,卢氏旧居确实具有旧时代达官贵人将军府第的气派。据说它的设计图纸是卢永祥在担任江浙地区军政要职时让专家设计的,它的布局风格,有着清晰的时代烙印。卢永祥在外40余年,极少回家,但乡土观念颇重,曾出资在济阳区修建水坝、学校、民刑看守所及印刷(民国)《济阳县志》等。

据介绍,结合文物本体的修复,还将同步考虑旧居的利用,由于其现存的房屋空间规模较大,且分布合理,下一步将计划建立卢(永祥)督军纪念馆、张稷若(尔岐)纪念展室、华北地区民俗(农耕文明)历史陈列馆、非物质文化展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