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内地资产的潘石屹,到底想干什么?

清空内地资产的潘石屹,到底想干什么?

SOHO创始人 潘石屹

一心想做木匠的潘石屹,最近的清仓式甩卖内地资产,引起了当年“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猜想和质疑。

除了“无可奉告”的官方回复,在一份“本集团会不时探讨集团所处主要市场的商业地产市场环境及潜在交易机会。但截至目前,本公司确认,其不知悉任何须公布的与集团资产出售相关的资料,或根据香港法例须予披露的任何内幕消息”的谨此声明下方,关于在国内赚够了要把钱转移到海外的留言不在少数。

虽然没有必须披露的任何内幕,也声称“没有任何资金原因”,但如此大规模地抛售变现,现金将流去哪儿,又将作何用?

1.

在了解现金流向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下SOHO中国的架构。

根据启信宝的信息,北京搜候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为持股95%的SOHO中国,老潘个人仅持股5%。事实上,2007年在香港上市的SOHO中国(00410,HK)还是北京搜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开成世纪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朝外搜候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方。

早在2002年,SOHO中国为了在境外上市就搭建了红筹架构。潘石屹和张欣二人通过私人公司控制了SOHO中国(开曼)股权。

随后,SOHO中国设立了7家BVI公司,控制该公司境内的7家地产项目公司。其中,潘石屹透过Boyce(BVI)控制SOHO中国47.39%股权,张欣则透过Capevale(BVI)控制SOHO中国47.39%股权,夫妻二人分别拥有该公司的均等股权,股权共计94.78%。

2005年11月14日,潘石屹把自己在Boyce(BVI)的全部股份以馈赠方式转让给张欣,并设计了SOHO中国的海外信托。

具体来说,张欣把Boyce及Capevale(BVI)的全部股份转让给特意为成立信托而注册的公司Capevale(开曼),然后把Capevale(开曼)的全部股份授予汇丰信托。

该信托属于私人信托,可以紧锁股权。其中,张欣在信托条款中专门设计了信托财产不可撤销条款。而张欣是该信托的授予人、保护人及全权受益人。潘、张二人作为Boyce及Capevale(BVI)的董事,通过对该信托的控制,同时实现了将资产转移国外以及对SOHO中国的控制。

这也意味着,SOHO中国最近拟出售的京沪两地的8处核心商业物业,包括位于北京的光华路SOHO、望京SOHO、前门大街项目、丽泽SOHO,以及位于上海的SOHO复兴广场、古北SOHO、SOHO天山广场、外滩SOHO,套现后的大约80亿美元(约560亿人民币)相较之前的不动产的确加大了转移至境外的可能。

不过,即使设立了离岸信托,仍然需要途径把套现后的大规模资产转移出境。

清空内地资产的潘石屹,到底想干什么?

2.

老潘此次清仓不算心血来潮。

公开报道称,自从2014年以来,SOHO中国就已经开始出售在中国的资产。

据粗略计算,过去近6年时间里,SOHO中国通过出售位于京沪两地的商业物业资产,已经累计套现接近300亿元。因此,从公开的财务数据分析,此次大规模抛售核心物业,出于财务压力的可能性不大。

至少从表面看起来,清仓国内资产后重新布局,更多的原因确实如声明所称的考虑“所处主要市场的商业地产市场环境及潜在交易机会”,即“看空”接下来的国内房地产市场。

老潘自己也说,做生意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低的时候进货,高的时候出货。SOHO中国永远在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永远判断什么时候是价位低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价位高的时候。

那么,套现后的百亿现金资产,接下来如何投资显然更值得关注。

在今年6月的一场发布会上,潘石屹曾表态说,表示卖楼的资金不会继续买楼,而是会重新拿地开发建设,拿地则倾向一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最繁华地段,“我做这个房地产就认准一条,地段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来,自己公司的价值就是拿一块地,把房子从设计到建设出来,这也是过去25年里干的最顺手、创造价值较高的一种方式。

这倒与业内的一种声音相符——SOHO中国最擅长卖楼,但不擅长运营,管理的大楼出租率较低,营收和净利润均已连续多年下滑。

除了继续选择国内一线城市的地块投资外,不少业内人士也把潘石屹的此次抛售套现视为SOHO中国重启海外布局的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信托的全权受益人张欣早已是美国国籍。11月4日,刚刚身着红色运动长T恤跑完纽约马拉松的她,看起来心情甚好。

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先后在高盛和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旅行家集团任职的张欣深谙全球投资之道。早在2013年,作为SOHO中国CEO的她就牵头地产开发商财团以7亿美元购得位于美国纽约通用大厦40%股权,创下中国最大一单在美不动产投资。

另外,潘石屹与前妻的儿子潘瑞也正在英国攻读雷丁亨利商学院房地产博士学位,同时在当地成立了EREC Estates房地产公司,并拥有多个大型地产项目,包括首个由华人主导的英国学生公寓品牌UNINN。

清空内地资产的潘石屹,到底想干什么?

张欣在纽约马拉松现场

3.

把上市公司资产装入离岸信托公司,再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离岸信托公司的方法,在港股尤其普遍。

长期关注家族企业的香港中文大学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范博宏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约有150家企业使用信托的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保守估计,全香港超过半数家族企业使用了信托来持有资产。

大多数企业家设立离岸信托,主要作用包括:满足财富传承需求,类似家族信托;满足资产隔离需求,避免因婚姻等分割家族财富;避税方面的安排。

可以说,实现家族财富传承是当前“创一代”们设立离岸家族信托首要的需求。

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的公告,2018年,至少20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新设立或将股权转让给离岸家族信托,其中15家系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包括龙湖集团(0960.HK)、周黑鸭(1458.HK)等,相关信托计划所控制股权市值约为285亿美元。

比如,2018年11月,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吴亚军就通过其设立的一只离岸全权信托基金,把自己持有的龙湖集团44%股权(约79亿美元市值),全部分派给女儿蔡馨仪设立的另一只离岸全权信托基金。

周黑鸭的实控人唐建芳作为委托人,以其本身及家族成员为受益人设立了“富裕家族信托”,并通过转让让该信托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周黑鸭51.34%股份。

雷军在小米于2018年7月上市前,也已成立家族信托,管理市值逾4000亿元的小米股份。

2016年的舆论焦点——90后女孩纪凯婷因80亿元身家荣登胡润富豪榜,成为最年轻的女富豪,也即因为父亲、龙光地产董事长纪海鹏进行了离岸家族信托的设计,让女儿间接成为了龙光地产的第一大股东,也让女儿及其家庭成员成为了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实现了家族财富传承。

SOHO中国的离岸信托受益人是张欣,而今年,潘石屹与张欣的小儿子已成功被哈佛大学录取。

在5年前,潘石屹夫妇曾向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上亿元,也被视为在为儿子“买哈佛的门票”。

不管小儿子进入哈佛是否和当年的捐赠有关,但老潘的三个儿子均在英美留学或工作的现状,也让此次清仓内地资产另作布局之举有了财富传代的意义。

毕竟,在儿子们的眼里,父亲从来不是什么房产大鳄,而“从始至终只是一位善良、普通的父亲”。虽然反感“富二代”的帽子,但财富对于小潘们来说,多多益善,从来不是坏事。

- The End -

撰文 大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