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內地資產的潘石屹,到底想幹什麼?

清空內地資產的潘石屹,到底想幹什麼?

SOHO創始人 潘石屹

一心想做木匠的潘石屹,最近的清倉式甩賣內地資產,引起了當年“別讓李嘉誠跑了”的猜想和質疑。

除了“無可奉告”的官方回覆,在一份“本集團會不時探討集團所處主要市場的商業地產市場環境及潛在交易機會。但截至目前,本公司確認,其不知悉任何須公佈的與集團資產出售相關的資料,或根據香港法例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的謹此聲明下方,關於在國內賺夠了要把錢轉移到海外的留言不在少數。

雖然沒有必須披露的任何內幕,也聲稱“沒有任何資金原因”,但如此大規模地拋售變現,現金將流去哪兒,又將作何用?

1.

在瞭解現金流向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下SOHO中國的架構。

根據啟信寶的信息,北京搜候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的大股東為持股95%的SOHO中國,老潘個人僅持股5%。事實上,2007年在香港上市的SOHO中國(00410,HK)還是北京搜候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開成世紀諮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朝外搜候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方。

早在2002年,SOHO中國為了在境外上市就搭建了紅籌架構。潘石屹和張欣二人通過私人公司控制了SOHO中國(開曼)股權。

隨後,SOHO中國設立了7家BVI公司,控制該公司境內的7家地產項目公司。其中,潘石屹透過Boyce(BVI)控制SOHO中國47.39%股權,張欣則透過Capevale(BVI)控制SOHO中國47.39%股權,夫妻二人分別擁有該公司的均等股權,股權共計94.78%。

2005年11月14日,潘石屹把自己在Boyce(BVI)的全部股份以饋贈方式轉讓給張欣,並設計了SOHO中國的海外信託。

具體來說,張欣把Boyce及Capevale(BVI)的全部股份轉讓給特意為成立信託而註冊的公司Capevale(開曼),然後把Capevale(開曼)的全部股份授予匯豐信託。

該信託屬於私人信託,可以緊鎖股權。其中,張欣在信託條款中專門設計了信託財產不可撤銷條款。而張欣是該信託的授予人、保護人及全權受益人。潘、張二人作為Boyce及Capevale(BVI)的董事,通過對該信託的控制,同時實現了將資產轉移國外以及對SOHO中國的控制。

這也意味著,SOHO中國最近擬出售的京滬兩地的8處核心商業物業,包括位於北京的光華路SOHO、望京SOHO、前門大街項目、麗澤SOHO,以及位於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古北SOHO、SOHO天山廣場、外灘SOHO,套現後的大約80億美元(約560億人民幣)相較之前的不動產的確加大了轉移至境外的可能。

不過,即使設立了離岸信託,仍然需要途徑把套現後的大規模資產轉移出境。

清空內地資產的潘石屹,到底想幹什麼?

2.

老潘此次清倉不算心血來潮。

公開報道稱,自從2014年以來,SOHO中國就已經開始出售在中國的資產。

據粗略計算,過去近6年時間裡,SOHO中國通過出售位於京滬兩地的商業物業資產,已經累計套現接近300億元。因此,從公開的財務數據分析,此次大規模拋售核心物業,出於財務壓力的可能性不大。

至少從表面看起來,清倉國內資產後重新佈局,更多的原因確實如聲明所稱的考慮“所處主要市場的商業地產市場環境及潛在交易機會”,即“看空”接下來的國內房地產市場。

老潘自己也說,做生意永遠不變的規律就是低的時候進貨,高的時候出貨。SOHO中國永遠在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永遠判斷什麼時候是價位低的時候,什麼時候是價位高的時候。

那麼,套現後的百億現金資產,接下來如何投資顯然更值得關注。

在今年6月的一場發佈會上,潘石屹曾表態說,表示賣樓的資金不會繼續買樓,而是會重新拿地開發建設,拿地則傾向一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最繁華地段,“我做這個房地產就認準一條,地段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來,自己公司的價值就是拿一塊地,把房子從設計到建設出來,這也是過去25年裡乾的最順手、創造價值較高的一種方式。

這倒與業內的一種聲音相符——SOHO中國最擅長賣樓,但不擅長運營,管理的大樓出租率較低,營收和淨利潤均已連續多年下滑。

除了繼續選擇國內一線城市的地塊投資外,不少業內人士也把潘石屹的此次拋售套現視為SOHO中國重啟海外佈局的開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信託的全權受益人張欣早已是美國國籍。11月4日,剛剛身著紅色運動長T恤跑完紐約馬拉松的她,看起來心情甚好。

畢業於劍橋大學,並先後在高盛和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旅行家集團任職的張欣深諳全球投資之道。早在2013年,作為SOHO中國CEO的她就牽頭地產開發商財團以7億美元購得位於美國紐約通用大廈40%股權,創下中國最大一單在美不動產投資。

另外,潘石屹與前妻的兒子潘瑞也正在英國攻讀雷丁亨利商學院房地產博士學位,同時在當地成立了EREC Estates房地產公司,並擁有多個大型地產項目,包括首個由華人主導的英國學生公寓品牌UNINN。

清空內地資產的潘石屹,到底想幹什麼?

張欣在紐約馬拉松現場

3.

把上市公司資產裝入離岸信託公司,再由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離岸信託公司的方法,在港股尤其普遍。

長期關注家族企業的香港中文大學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範博宏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約有150家企業使用信託的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保守估計,全香港超過半數家族企業使用了信託來持有資產。

大多數企業家設立離岸信託,主要作用包括:滿足財富傳承需求,類似家族信託;滿足資產隔離需求,避免因婚姻等分割家族財富;避稅方面的安排。

可以說,實現家族財富傳承是當前“創一代”們設立離岸家族信託首要的需求。

根據香港交易所披露的公告,2018年,至少20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設立或將股權轉讓給離岸家族信託,其中15家系在港上市的國內企業,包括龍湖集團(0960.HK)、周黑鴨(1458.HK)等,相關信託計劃所控制股權市值約為285億美元。

比如,2018年11月,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就通過其設立的一隻離岸全權信託基金,把自己持有的龍湖集團44%股權(約79億美元市值),全部分派給女兒蔡馨儀設立的另一隻離岸全權信託基金。

周黑鴨的實控人唐建芳作為委託人,以其本身及家族成員為受益人設立了“富裕家族信託”,並通過轉讓讓該信託間接持有上市公司周黑鴨51.34%股份。

雷軍在小米於2018年7月上市前,也已成立家族信託,管理市值逾4000億元的小米股份。

2016年的輿論焦點——90後女孩紀凱婷因80億元身家榮登胡潤富豪榜,成為最年輕的女富豪,也即因為父親、龍光地產董事長紀海鵬進行了離岸家族信託的設計,讓女兒間接成為了龍光地產的第一大股東,也讓女兒及其家庭成員成為了家族信託的受益人,實現了家族財富傳承。

SOHO中國的離岸信託受益人是張欣,而今年,潘石屹與張欣的小兒子已成功被哈佛大學錄取。

在5年前,潘石屹夫婦曾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上億元,也被視為在為兒子“買哈佛的門票”。

不管小兒子進入哈佛是否和當年的捐贈有關,但老潘的三個兒子均在英美留學或工作的現狀,也讓此次清倉內地資產另作佈局之舉有了財富傳代的意義。

畢竟,在兒子們的眼裡,父親從來不是什麼房產大鱷,而“從始至終只是一位善良、普通的父親”。雖然反感“富二代”的帽子,但財富對於小潘們來說,多多益善,從來不是壞事。

- The End -

撰文 大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