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往事並不如煙

潘石屹:往事並不如煙

這幾天,好像地球人都知道潘石屹要跑了。

在3月10日早間,路透社報道稱“黑石集團擬以每股6港元、總價40億美元的價格將SOHO中國私有化,並接管SOHO中國的相關債務,有關交易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這一在往常歲月裡本該掀起驚濤駭浪的消息,在這個非常時期,僅僅湧起一朵微小的浪花。

不過,在3月11日晚些時候,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在與海外金融投資者洽談,以探討進行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導致就本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約。

有人說,soho官方公告就像一個無肩帶胸罩,局內人對於其中內幕早已爛熟於胸,但局外好事者只能痛罵官方曖昧的言辭。

對此,號稱言辭見長的潘老闆沒有按照慣例,擺擺手,扶著黑框眼鏡,談笑風生:

這一次,潘老闆甚至都沒有站出來澄清,告訴大家我不會走。

3月14日,潘老闆近期很少更新的微博上,轉載了“三哥慢時光”一條彈唱微博《我怎麼哭了》,前一位轉載的媒體人劉春說到:

往事如煙。

也許,當人開始認真懷念過去,心就老了。這一次,潘老闆或許真要跟SOHO中國說再見了。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印象中的潘石屹,早已對自己和世人說過了再見。

01

在地產圈裡,關於潘石屹的發家傳奇,有這麼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1988年,潘石屹從體制內辭職下海,先到深圳搬磚,後跟隨牟其中南下海南,承包磚廠,投身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

如果時間有聚焦點,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發財這門學問,岸上的很多人或許會說:

膽子要夠大。

從陝西出來的農村小夥潘石屹,在時代下看到了資本的秘密,跟著周邊人接觸了地產,和馮侖一起學著借用銀行槓桿資金在海南炒起了地皮。

潘石屹在海南迎來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也迅速實現了資本原始積累。不過,世事難料,潘老闆從他送出的一袋橘子,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據傳,潘石屹有一天去政府部門辦事,買了5斤桔子慰問工作人員,不經意間竟看到了海南房地產的核心文件——海口不過30萬人,炒地公司卻有18000家。

潘石屹當時就震驚了。在那個泡沫橫飛的天涯海角,原來一切都是虛假的繁榮。他立馬說服馮侖拋空了所有資產,幾個人帶著錢連滾帶爬地逃回了北京。

事實證明,即便當時房地產已經算作國勢所趨,但在特定條件與地點裡,投機主義依舊鬥不過經濟規律。

從屍橫遍野的海南成功撤離,按倖存者偏差的說法,潘石屹在隨後幾年真正飛黃騰達後,這一經歷成了他商海旅行裡最為傳奇的一筆。

但反過頭來再想,現如今潘石屹的真選擇套現走人,眼光是否也像二十年多年前一樣敏銳呢?

早些年,社論曾刊登過一篇振聾發聵的文章——《別讓李嘉誠跑了》。

這一次,當種種跡象表明潘石屹好像在玩真的,人們紛紛將潘石屹與李嘉誠相提並論。

但顯然,如果潘老闆的資產能與李嘉誠五五開,那麼相信疫情熱點即便再能引流,現在大家討論最火該是:

潘石屹,你真是個xx賊!

潘石屹本不可以與李嘉誠成為同一量級,但潘石屹最後僅僅收穫幾百個小目標,很可能就即將宣告自己商業生涯終結。

俱往矣,在大西洋彼岸的那一邊,號稱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現如今在疫情爆發後或許也會質疑自己:

當初為什麼要相信英吉利海峽的風景會更美呢。

年齡稍大的那一批60後、70後的企業家,在辦公室的最深處,很多都拜著關公。

很多人不信風水,但有時候,也不得不信命。

02

現如今潘石屹的soho中國的體量,即便大浪淘沙,放在中國滾滾浪潮的企業中,也足夠讓互聯網圈的眾多後起之秀望塵莫及。

但世間的事,很多就遺憾在一句:

我本可以。

在soho中國最輝煌的2010,曾一度對標萬科,誓奪中國房企的頭名。但令人難堪的是,幾年過去soho中國在2019年的營業額,甚至不如小字輩的碧桂園單個樓盤的銷售額。

可是,若要問潘這些年的最大的遺憾,或許不是現在將soho中國放手出去,而是在早些年,潘老闆被兩個女人掐住了命運的咽喉。

準確的來說,是一個。

在海南迴京後,潘石屹認識了高盛年輕分析師、歸國女精英張欣。

據說,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站在張欣面前離過兩次婚的小潘,穿著紫紅色西裝,白皮鞋,戴眼鏡,頭有點禿,沒出過國,一句英語也不會說。

雖然不免好奇,這兩人愛情是不是需要翻譯。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歸國女精英與中國創業的結合,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甚至可以當做東西方經濟交流的一個範本,來供現在學者研究。

不過,就如同李國慶和俞渝的結合,那段特殊時節下的婚姻,除了生意,哪來花裡胡哨的愛情。

即使如此,在兩人認識的第4天,潘就向張求婚了。1994年,張欣成了潘的妻子,也成了其合夥人。第二年,老潘和馮侖鬧掰,拿著從萬通分家得來的一百萬,和張欣一起開了夫妻店。

隨後,像童話故事裡書寫的那樣,在90年代的這段春光裡,這對小夫妻駕駛著愛的輪船,正式在中國房地產業中披荊斬棘,向著愛與鈔票的方向大踏步行軍。

當時,在將從海南的學到的高端金融知識——借銀行貸款做槓桿撬動京城樓市後,潘石屹作為先驅者,將今天房企最大的法寶高週轉玩得十分出色。

不得不說,潘氏夫婦的商人頭腦與海歸精英的審美視野堪稱天作之合。

隨著快速和分散銷售的模式,及陽光遍地、純木空間和簡約風格的建築,soho中國成功將商業與藝術變成了一種西式中產階級的生活浪潮,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一代購房人群中奔騰不止。

在正式邁入21世紀後,潘石屹的身家也水漲船高,一舉成為圈子裡叱吒風雲的大佬。

更重要的是,這個漸漸禿頂的男人在當時即使不是當時最大的房地產商,但潘老闆出書、演講、拍電影、搞沙龍,將玩票表演的出神入化,風頭無量。

開發完建外SOHO後,這對經常發起各種高大上藝術與建築沙龍的夫妻檔,也成了中國最著名的地產商之一。

從這一點上說,比起碧桂園熱衷農民發明家與製造機器人的楊國強老師,潘老闆在十幾年前的趣味,真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在上世紀80年代,楊振寧在高能物理界發出這麼一句感嘆:

the party is over——盛宴難續。

盛宴難續,這對風光無限的潘老闆來說,在2005年鬧得滿城風雨的婚外戀裡,已經提前向世人說出了再見。

03

有一個大家默許答案的問題:

若要問一個商人,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答案都會指向利益。

但若要問潘石屹、劉強東這類能夠在現代中國載入歷史的大商人同樣的問題,答案就很值得玩味。

金錢、權力、女人,這都是男人最原始的追求。但重新再讓潘石屹選擇一次,想必他率先會排除掉女人。

對於一個歸國女精英張欣來說,傳統女性的行事準則,根本無法調和自身強烈的自尊心。

當潘石屹在2005年坐實出軌後,橫亙在soho中國上空的分裂意味就格外強烈。

最終的結果,soho中國並沒有分裂,不過,張欣也徹底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搶班奪權。

出軌的代價是慘重滴,這點老潘深有體會。

潘石屹曾在05年被妻子張欣嚴重限制出行,最後還將soho中國自己持有SOHO接近一半的股份,以饋贈方式轉給了自己的合夥人兼妻子。

本來,老潘的商業故事到這就該步入尾聲,但因為愛情,老潘不得不繼續本色出演。

在07年後,精英投資者思維主導的張欣,逐步將soho中國流程化上市,並給SOHO中國製定了一個精英型的發展戰略:

堅持做商業地產,只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發展。

同樣的歷史背景,放在不同人的手裡卻有著不一樣的解讀。

彼時,萬達和恆大迅速衝進二線城市。萬達在2008年進入了福建、合肥、天津、石家莊、武漢、長春等地,拿了上千萬平米的土地;恆大在那幾年土地儲備甚至迅速膨脹至5000萬平米。

萬達和恆大在二線城市的加槓桿、快打快消,和SOHO中國的保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王健林和許家印們和保守的老潘張欣們,走上了不同的終局。

可就如愛情一樣,錯覺總是讓人盲目樂觀。

當時,SOHO中國的形勢也是一片大好。不管是建外SOHO、三里屯SOHO的成功,還是香港資本市場的追捧,都給了張欣一種錯覺——她甚至覺得自己能幾年內能夠超越萬科,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老大。

2010年是SOHO中國最高光的一年。銷售額達到了創歷史的238億元,在部門會議上,張欣提出:

SOHO中國要在5年內超越萬科。

不過沒幾年,SOHO中國員工再提到張欣這句話時,只能哈哈哈哈哈哈。

商業之所以值得玩味,不單有前車之鑑,後世之師,更令人深思的是:

前人的錯誤,後人也會完美重複。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十年後的中國。當拼多多將眼光投放到五環外的中國,初時曾找到京東尋求投資時,卻得到了不靠譜的答覆。

或許,當歸國精英的戰略思維,開始降維思考中國經濟的生長時,想要在腳下這片廣袤的黃土地種樹乘涼,最應該讀的就是《傲慢與偏見》。

不要傲慢,也不要偏見嘛。

04

如今,當soho中國在近些年不斷傳出變賣資產消息,老潘故事的結局也漸漸浮出了水面。即使他自己並不願意承認。

當潘石屹在2015年開始新業務3Q,入局商務寫字樓,亦或是共享辦公時,他對自己的東山再起飽富信心,不斷重複著地產裡最有名的那句話: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但這麼多年,老潘也該想得通透了,更珍貴的東西,其實是:

時代,時代,還是時代!

從2014年2月,SOHO中國以52.32億元的價格將上海SOHO靜安廣場和SOHO海倫廣場出售開始,到2019年非流動性資產只有636億,2019年底又準備拋售價值80億美金的8大資產。

Soho中國已經在用自己的誠實的商業行動,宣告了自己時代的終結。

過去幾年,SOHO中國一直深陷發展困局,自從2012年實現百億利潤的高光時刻之後,其營收和利潤就一直在節節下滑。

根據今年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SOHO中國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僅5.65億元,同比下滑了48.36%。

然而,比大數據更觸目驚心的,是SOHO中國不斷上升的空置率,辦公室租不出去,這才是最大的難題。

就以潘石屹最喜歡的望京SOHO為例,根據SOHO中國官方小程序SOHO公開出售平臺的數據顯示,目前望京SOHO唯一自營的塔3,470件辦公室空置的數量超過了60間,空置率達到了12%以上。

從當年的上百億淨利潤,到現在半年掙不了十個億,從當年的一房難求,到現在的大規模空置,如今的SOHO中國確實走到了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

潘石屹此前曾表示:“在北京這樣的城市,SOHO中國的租金回報率不到3%,但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超過了4%,這幾乎是地行業最低的資金成本,但在此情況下,這意味著全年的物業經營仍然會虧損2%,這個生意怎麼做呢?”

生意不好做,那就換個地方做。

這些年來,潘石屹對外宣稱不會撤資中國,但私下裡卻在加速清倉,並且悄然在國外購入大批資產。

2011年開始,潘石屹夫婦通過家族信託投資了大量海外資產,先是斥資7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後又花費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的49%股權,接著耗資7億美元聯合巴西財團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同時,潘家大公子潘瑞也成立了Estates房地產公司,擁有多個大型地產項目,其中包括首個由華人主導的英國公寓品牌UNINN。

就在最近,從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註冊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東均為註冊在境外的公司,註冊資本從150萬元至2億元不等。

潘石屹內心也該明白,在這片大地上,自古至今,是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勢時。

但老潘的潛臺詞卻是——那就換個地方,柳暗花明。可這算盤真能成真麼?

05

潘石屹曾經感慨:改革開放後,我可以在北京建房子,在長安街上蓋樓,這都像做夢一樣。

在潘石屹這幾年開始變賣資產時候,不時會傳出這麼一些呼聲:

潘石屹吃了時代多少紅利,怎麼就想著從國家把資產轉移出去呢?

但這些批判,站在在道德角度或許成立,但在商業角度對潘老闆還是有些殘忍——

他的夢都碎了,手上就只有幾百億了,你不覺得他很可憐嗎?

但是,逐漸失去商業夢想的老潘,在道德層面也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此次疫情期間,潘家公子潘瑞公然發聲:口罩都發不明白,還想碰我錢?

果不其然,他老爹真就一分錢沒捐。

即使傳言,當年老潘為了讓小潘成為跟他媽一樣的海龜精英,潘氏家族向哈佛、耶魯上億美金捐款,終獲得了就讀兩所世界名校的門票。

不僅如此,SOHO中國在給中建三局和武漢凌雲等合作商寫的信中,在對合作商在建設臨時醫院的行為點贊同時,還不忘自我宣傳:

中建三局是古北SOHO的承建商。

自從武漢進入緊急狀態以來,許多企業慷慨解囊,阿里系共捐款11億;騰訊系共捐款15億,恆大集團捐款2億元,外加5000噸新鮮蔬菜……

而老潘除了在微博上喊“武漢加油”外,沒有任何實質性動作,這也直接導致了潘石屹關閉了微博評論。

有人說,搞地產的,不意外。商人逐利,地產除了金錢的價值,還能有什麼呢?

這些年,國內地產行業出了很多大佬,也在某個階段裡,成為了一批青年人學習的榜樣。

但可嘆的是,這些大佬們對此也深信不疑,甚至飄飄然以精神領袖自居,講創業故事,爬個珠峰,寫本成功學的書,玩的不亦樂乎。

但再回頭來看這些所謂的地產大佬,多年來坐擁頂級社會資源,即使行業所限,但從結果上說,他們既沒有帶來實際的科技進步,也沒有推動文化發展。

唯一對社會的影響是催生千千萬萬的房奴。

在商言商沒錯,但到了鉅富的層次,在意的依然只是戶頭的數字,著實可悲。

其實他沒變,他依然是當年那個單純地想要出人頭地賺大錢的農民。

錯的是我們,誤把這些由慾望驅使的投機者,當成了時代燈塔。

在潘石屹3月16日最新的一條微博中,他再度轉發了“三哥慢時光”彈唱的微博老歌《送別》。歌曲最後唱到:

聚雖好,別雖悲,世事堪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