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在很多人印象裡,混凝土是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行業,似乎沒有什麼科技含量。水泥、沙子、石塊混在一起,攪拌幾下,灌出來就成了。

因為幹這行技術含量低,容易受地產行業波動影響,近年來不少生產企業紛紛轉型。

但在重慶永川,重慶江通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賢俊用一項項科技創新,把混凝土“玩”出新花樣,讓一次次危機變為商機,將企業引領上衝刺A股IPO的賽道。

人生低谷 浴火重生

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1970年出生的彭賢俊,是土生土長的永川人,十幾歲就跟著姐姐做家電生意。19歲那年,事業剛剛有點起色,彭賢俊卻一病不起,當地醫療條件有限,一度還給他下了病危通知書。

在成都治療了一年後,恢復健康的彭賢俊,重新回到永川經營音響器材店。幾年下來,還投資了一棟三層樓的餐廳,在當地小有名氣。

1994年,不幸從天而降。在女兒出生後不久,彭賢俊卻意外出了一場車禍,生活一落千丈,事業也滿是荊棘。

生意最困難的時候,他欠了800萬的外債。“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這筆錢我就自己扛下來了。那時候800萬真的是天文數字。為了還債,我賣完房子又賣車,不行就去給人打工,反正再難也得堅持把債還清。”

抓住趨勢 站穩腳跟

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2001年,彭賢俊在做建築骨料經營時,經朋友介紹,來到永川三環混凝土公司做起了銷售業務,憑著出色的業績和自已的建築骨料的經營,幾年中他不但還清了欠款,也慢慢在這個行業摸清了門道。

“過去土作坊式的攪拌方式,工地隨處可見一包包的水泥,一堆堆的石子,工人拿著鏟子人工攪拌,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揚塵滿天飛”。2004年,國家出臺政策,禁止在城市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這讓彭賢俊看到了商機。

他看準了國家鼓勵的方向,投資組建了自己的建材公司,開始進入預拌商品混凝土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將業務佈局在實施工廠化的混凝土攪拌。

在重大機遇面前,彭賢俊“該出手時就出手”。憑著精準的判斷力,果敢的決斷力,2008年,彭賢俊接手了三環公司,2014年,他又佈局收購礦山資源,在永川混凝土行業佔據了一席之地。

2010年初,他把公司搬到了永川區鳳凰湖工業園區,淘汰低端產能,大量購入高端設備。從進料、計量、攪拌到卸料,全程採用電腦自動化控制系統,可生產供應各種強度等級的普通混凝土和特種混凝土,很快就在工業與民用建築、高速公路、橋樑、隧道、水利水電等領域遍地開花,工廠效益節節攀升。

很快彭賢俊就意識到,雖然效益不錯,如果不創新,終將被淘汰。

在科研開發上,彭賢俊招兵買馬培養人才,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比如,礦山中的石灰石,經過精加工生產出石粉和精品機制沙,成本比江河沙更低,而強度比江河沙更高,效能更好。

如今,在混泥土配合比方面,江通已經拿下了兩項專利。

突破創新 不斷進化

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2014年到2016年這兩年,受地產行業波動影響,不少建材企業舉步維艱,紛紛轉型。

彭賢俊卻潛下心來研究政策,他預測未來環保要求會越來越嚴格,於是大膽做出逆向而行的決定:繼續堅守建材領域,危機中找商機。

同時,彭賢俊選擇“慢下來”,借市場調整實現規範發展,將三環公司改制,改為現在的江通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並衝刺深交所A股中小板,準備IPO。

2017年市場逐漸回調,江通憑藉豐富的礦山資源、規範的管理體制,在新一輪市場佈局中又拔得了頭籌。

隨著2018年國家環保政策的出臺,加之多元經濟發展,人口紅利漸失,建築工人短缺嚴重,彭賢俊卻下定決心要把混凝土“玩”出新花樣,再次轉型升級。

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一種新型PC預製裝配式混凝土被提上了研發日程。“通俗的說,就是像搭積木一樣,可以量化生產,直接在現場組裝,徹底改變了建房的傳統工藝流程。原來修好100米樓的房子加裝修至少要一年,現在3個月就可以完成,而且抗震能力可以達到8級。”

在彭賢俊看來,用裝配式混凝土取代傳統預拌混凝土,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是未來混凝土發展趨勢所在。“到2020年,重慶30%的工業、商業樓宇和市政設施將用上裝配式混凝土。”彭賢俊說,永川一年有240萬方的需求,這意味著單是重慶的一個區,就有70-80萬方的住宅廠房會逐步淘汰預拌混凝土。

目前,江通建材旗下的多家公司已形成了從礦山開採、生產製造到物流運輸的混凝土產業鏈,其中混凝土的年銷售超過80萬方,建材產值已達5億元以上,在建材領域被稱為“渝西龍頭企業”。彭賢俊的商業版圖也逐漸拓展至新型建材、物流運輸、旅遊農業、酒店、商貿、金融為一體的跨行業綜合性集團,年總產值約20億元以上,年創稅額約8千萬以上。

據介紹,到今年,江通已經走過三年培育期,被納入重慶擬上市重點培育企業名單,計劃2020年初向證監會申報。如果IPO成功,江通將成為重慶第三家登錄資本市場的建材公司。

尊重人才 用人不疑

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規矩,規範”,是彭賢俊管理企業的口頭禪。他認為,這樣做,企業才能走得長久。

江通經營礦山會嚴格控制灰塵和噪音汙染,全都第一時間拿到了綠色環保評級。生產工藝全密封,降塵降噪,及時復耕造林。對有汙染的崗位,專門給工人定做口罩,安排每年定期體檢,企業運轉十幾年來,至今沒發現一例職業病。

從2006年起,彭賢俊就給所有職工上了“五險”,那時候國家沒有強行規定。當年最早的一批工人,如今已經按月拿上退休金了。彭賢俊說,“我也是農民的兒子,將心比心,能為大家做的,我會盡力做好”。

在市場經營規範上,彭賢俊從不以次充好,不搞惡性競爭,無論生意遇到多大的麻煩,從不拖欠應付款項,而供應規範上,不是什麼材料都收,嚴格把握原材料質量;財務規範上,多年來一直是被稅務局評為A級納稅人。

彭賢俊培養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他認為這是創業致勝的法寶。建材升級後,科研缺人才,江通不僅引進來大批高級工程師,也把技術骨幹送出去培訓,成就了不少“草根專家”。

即便對於非技術崗位,彭賢俊也鼓勵員工多考證,請假去考試不扣工資,考上了還發補貼。江通後勤部門的普通員工,居然考出了兩個律師,三個註冊會計師。

曾經負債的他,如今把混凝土玩進IPO賽道

彭賢俊說,“我尊重人才,用人不疑,我希望員工把江通當成家,在這工作有奔頭,有鍛鍊平臺,集體下面有20多家企業,以制度管理出效益,推行經理人負責充分給管理人放權”。

甚至連公司要不要上市,彭賢俊也會讓中高層員工開會來定。“既然是大家同意的,就要做到細緻規範,將來要對股民負責任。”

員工對彭賢俊最多的評價,一個是有肚量。他對員工要求嚴格,有錯誤會指出來,但是從來不訓斥,像朋友一樣親切,和員工什麼時候都能打成一片。

另一個詞就是善良。他出資為永川青峰小學修建愛心食堂,為當地居民出資修建公路;參加“鄉村振興戰略”,資助貧困大學生,關愛白血病兒童,每年都會組織員工走進敬老院關愛老人和小孩。近年來,彭賢俊個人和所屬企業為社會各界愛心捐款1000餘萬元。

圖/受訪者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