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乞力马扎罗山就像是一个吝啬鬼,每年只会施舍不足30厘米的降水给守望的土地,如今,河流干涸了,河床成了一片焦土,布满着坚硬的荆棘;不远处是一片长着禾本植物和纸莎草的沼泽地,这里原本是非洲象的日常活动场所,现在也变成了一个满是污泥的巨大陷阱,只留下凌乱的脚印见证着它们以前的光顾,旷日持久的干旱迫使象群不得不离开这个草木凋零的地方。

本期内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象的世界。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迁徙中的象群

非洲象简介

非洲象主要分布在非洲,非洲象这个名字是在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命名。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最高可达4.1米,体重约为4至5吨,最重记录有10吨,它们的耳朵非常大,上下可长达1.5米,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非洲象可以生活在从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包括森林、开阔草原、草地、刺丛以及半干旱的丛林。历史上,非洲象主要居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丛林低地地区,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侵犯和农业用地不断扩张,现阶段它们的栖息地仅限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森林、矮树丛和稀树大草原。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保护区内的非洲象

雌性为尊的母系氏族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非洲象是少有的几个以雌性为尊的物种之一。它们一般20-30只集成一个家族群,在迁徙的时候负责指挥的是最年长的母象,因为它承载着整个家族关于迁徙的记忆,尤其是在异常干旱的季节迁徙,唯有母象首领可能经历过那样的生存环境,先辈曾为它指引前进的方向,并教会它如何寻找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水源和食物。

而雄象在族群中是没有位置的,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从此过着流浪和离群索居的生活。不过它们始终会与母象保持着联系,这种联系在繁殖期尤为密切。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离群索居的非洲雄象

在繁殖季节,当成年雄象与象群擦肩而过时,象群中往往会有一两头母象正处于发情期,在这个时期,雄性的睾丸酮分泌会增加二十多倍,这使它们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情敌之间会展开一番较量,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然而当激素作用的高峰一旦过去,它们又会重新回到孤苦伶仃的生活中,受精后的母象会经过2年的怀孕期,然后生下一头120公斤左右的小象。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发情期的雄象会相互争斗

团结一致的群体观念

同甘共苦,团结一致,在非洲象的生活中,最值得捍卫的无疑是家庭,同时作为个体,它们又非常的无私,之所以这样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发生危险的时候,母象会集合起来围成一圈,面朝敌人,把小象保护在圈中,如果攻击者的进攻异常猛烈,母象首领就会毫不犹豫的扬起耳朵,挺身而出,作为群内的一个个体,不管是首领还是普通成员,它们的家庭观念都很重。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面对攻击象群会把小象围在中间

二、每一头母象的分娩都是整个家族的大事件,所有家族成员都会围在这头母象身边,它的姐妹们帮忙去掉胎膜,然后帮助新生小象站立起来,它的兄弟们虽然平时游走在象群边缘,但是此时也会回来在周围警戒,小象会在大家的关心下茁壮成长。

三、受伤的大象不会被遗弃,家族成员会一直守在它的身边,直到它恢复健康或死亡,即使发生了最坏的情况,大象们也会在同伴的遗体边守候数日,并用泥土和树枝将其掩埋。

四、对于大象来说,鼻子是一件多功能的工具,可以用来奏乐、淋浴、透气、握住物体,一旦大象的鼻子出现了问题将很难进食,尤其是在食物匮乏的旱季,这个时候,其他家庭成员会用自己的鼻子扭断野草或树枝喂给鼻子受伤的大象,直到它自己想出能够不依靠同伴独自进食的办法。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鼻子对于大象来说至关重要

结伴而行的迁徙

在广袤的草原上,非洲象这些庞然大物的迁徙几乎全部都受到气候条件的支配,也正是因为气候的差异性,有一些象群占据着十几平方公里的小范围领地就能安居乐业,而另一些象群即使守着上万平方公里的领地,依然会食不果腹。例如在纳米比亚的沙漠,尽管地域辽阔,但那里干旱、荒芜、了无生气。所以类似这样生存环境差的象群,它们在迁徙的时候,往往会同路上其他的象群汇合,结伴而行。

为了采食,非洲象一年要走几万公里,迁徙的路线往往还要穿过溪流、湖泊、沼泽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极有耐性、漫长的寻食旅行,以至于相隔甚远的象群能够彼此汇合,这看起来像极了巧合,但实际上是经过了精心的组织。它们能利用14-24赫兹之间的次声波进行远距离的交流,这些声音有着丰富的和声结构,能够让接受者破译出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准确计算出自己与声波发出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每头大象便可以随心所欲的回避或者是亲近自己的同类。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正在迁徙中的非洲象群

先辈记忆下的砥砺前行

如果说象群为了生存进行的迁徙,之前是沿着先辈传授的家族特有路线在顺利进行,那么现在,虽然这一迁徙行为仍在继续,但却受到了严重的干扰,有时候甚至被完全抑制,可以说是砥砺前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类对象牙的大量需求引发了频繁的偷猎,造成非洲象的大批死亡。1970年的时候,整个非洲大陆上共有约250万头大象,可是今天,它们已经大多成了亡灵,目前只剩下30-40万头大象在这片土地上苟延残喘。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津巴布韦最大的非洲象被猎杀

二、非洲象之所以会被猎杀,偷猎者主要是为了谋取象牙,所以这些人会有意放过那些还没有长出象牙的小象,而把成年象列为主要猎杀目标。这样有选择性的杀戮,造成了非洲象群体的严重失衡:一头大象在二十岁左右才成年,然后进行交配繁殖,成年大象的死去是家族的一大损失,随之消逝的,还有有关迁徙路线、水源定位以及危险地带辨别等信息的记忆,而那些年幼、还不曾从成年象那里获取记忆的小象,是无法独自完成迁徙的,最终只能成为其他大型肉食动物的食物。

三、受先辈记忆和迁徙习惯的驱使,象群的迁徙路线虽经过很多年却不曾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逐渐侵吞了野生动物的家园,以便拥有更多的耕地和住宅。例如在乌干达,仅1929年-1959年的30年时间里,原本被大象占据的领地就从70%下降到了19%,并且还在持续衰退。领地被占、迁徙路线受阻,同时还遭到人类的驱赶,使非洲象面临严酷的生存威胁。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迁徙路上非洲象与人类的冲突

小美寄语:

“在一个追求物质的现实社会中,诗人、作家、爱幻想的艺术家以及大象都被认为是讨厌的家伙”,1968年法国作家罗曼·加里在他那封《致大象的信》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说那就是过去人们对大象的态度,那么可以庆幸的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转变。今天,拯救大象协会与农场主们通力合作,为大象开辟迁徙长廊,努力缓解大象与人类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这些庞然大物,能够随着季节的更替,顺利的穿越非洲大陆。

非洲象的群体观念有多强?关键时刻,离群索居的雄象也会及时赶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