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暴露了10个戳心的教育真相


《小欢喜》大结局:暴露了10个戳心的教育真相



1.

父母过满的爱,对孩子是种压力

父母爱得太满,会让孩子犹如惊弓之鸟,随时注意对方的表情、言语、行为,想从蛛丝马迹中看到他的状态,然后决定自己该如何回应。

很多时候,儿女的顺从、讨好,做出一切符合父母需求的事,以父母制定的路为人生中重要标准,并非发自内心,他们在这段关系中,感受到的只有恐惧和害怕。

正如剧中关系紧张的宋倩母女。

2.

孩子有自己的使命,父母不能代替他完成。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适当的手放开。

正如纪伯伦在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经你而生,但非出自于你。

他们虽然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但是别把你的思想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3.

父母最不能缺席的,就是孩子的成长

季胜利错过孩子的成长,两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每次两人试图靠近彼此,却总是两句话就开始吵,针尖对麦芒。

季胜利也很后悔,如果再来一次,他选择陪在孩子身边,哪儿也不去。

可惜一辈子那么短,有些人离开就不会再回来,有些日子逝去就不会再重来。

如今多少父母因为工作缺席孩子的成长,忙着应酬,多少人忙着消遣和玩乐,以为来日方长。

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能拥有孩子几年?我们又能陪伴父母几年?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而后悔。

不要让回忆一片空白,一家子其乐融融,和谐美好,才是真正的小欢喜。

4.

敢于向孩子道歉

《小欢喜》大结局:暴露了10个戳心的教育真相


很多父母固守着这样的观念:父母的地位是高于孩子的,在孩子面前是要有威严的。而向孩子认错是一件丧失威严的事,开了这个头,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殊不知,向孩子道歉可以传递以下非常积极的信息:

1、每个人都会犯错;

2、面子没那么重要;

3、我们可以和彼此更亲近。

很多时候,孩子和父母渐行渐远,只是差了一个道歉。

5.

妈妈的好情绪,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来源

刘静温柔、贤惠、气质好,被网友评价为"最受欢迎妈妈"。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前,可以做到像刘静那样,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许我们与孩子的相处会更容易。

否则,一个情绪失控的家长,又如何要求孩子好好说话呢?

杨杨爸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他每一次在孩子面前的"失控""大吼大叫",都不管用,都是无效沟通,都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欢喜》刘静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控制住你的声音,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你不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不会对你大吼大叫。

6.

父母什么关系,孩子就什么命

剧中的三种家庭说明:其实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天真无邪的,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无一例外,父母恩爱的家庭,孩子会更幸福;而父母不和的家庭,孩子的成长会更加拧巴。

父母恩爱,孩子更大气开朗。

7.

没有最完美的家庭,只不过是互相羡慕

失业、辞职、被骗钱,方圆一家是三组家庭中最拮据的,再加上一个成绩不好不争气的娃,他们羡慕拥有5套学区房外加一个学霸闺女的宋倩家。

可是宋倩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离婚的丈夫,想要挣脱的女儿,不停歇的争吵,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女儿,她卑微地问刘静:“英子为什么跟你那么好,你能教教我吗?”她,羡慕刘静。

刘静拥有体面的工作,上进的老公,平和的性格,美好的关系,但她同样有烦恼,桀骜不驯的儿子与父母关系紧张,她独自承担着患上乳腺癌的绝望,看着和睦温馨的方圆一家,她很羡慕。

每个家庭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候,不用去羡慕别人的美好,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只有一点小欢喜,就好。

8.

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

拥有一个三观正,情绪稳定,明智、理智的父亲,是孩子一生最大的福气。

母子关系紧张的时候,爸爸温和介入,循循善诱,和老婆分析原委对错,建议老婆去给儿子道歉。让儿子明白父母是尊重自己的,不仅对父亲心怀感激,和母亲的矛盾也烟消云散。

不仅在教育上有手段,方圆更能在人生选择中,给儿子指明方向。

儿子方一凡的成绩很差,唱歌跳舞却是一把好手,想要参加艺考时,被母亲直接拒绝了。

方圆却不这么认为,他没有全力支持,也没说不支持。

他说,儿子适不适合艺考,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需要请专业的导师,根据孩子的天赋来判断。

《小欢喜》大结局:暴露了10个戳心的教育真相

一位优秀的父亲,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光和养料,培养着孩子人格的健全,又是指路灯,引导着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9.

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其实是父母

——方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结果反被儿子给“教育”了。北京市妇联曾做过一个调查:74%的家长回避和孩子谈性。

为什么家长会羞于谈性呢?源于四大误区:觉得“性”肮脏,上不了台面;觉得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觉得用不着教,孩子可以无师自通;觉得性教育就是性行为教育。

所以,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说得好:“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中国父母。”

10.

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孩子的过程,何尝不是父母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父母的言谈举止,就是一本贯穿孩子一生的教科书。

如果这本书里有积极进取,那么孩子便能学着勇敢拼搏;如果这本书里充斥着虚伪和谎言,又如何要求孩子诚实正直?

如果我们抗拒自身的成长,把成长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仅靠教育焦虑是无法培养出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的。

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场模仿游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如《小欢喜》传递出来的教育理念:相较于审视孩子,父母们应当更注重审视自身。

希望每一个家庭中,父母们对自己多些要求,对孩子少些苛责,珍惜亲子间的每一份小欢喜。

毕竟岁月长流,父子母女一场,便是这世间最美的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