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人數超艾滋病10倍的它,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原因是什麼?

感染人數超艾滋病10倍的它,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原因是什麼?

病毒性肝炎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全球每年超過100萬人死於病毒性肝炎,其感染

人數是艾滋病人數的10倍以上。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常見的一種類型,是由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實質細胞損害為主的一種傳染病。HCV感染後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肝

髒,可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

感染人數超艾滋病10倍的它,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原因是什麼?

HCV感染還引起各種肝外疾病,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燥性結膜角膜炎、扁平苔蘚、腎

小球腎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癥、B細胞淋巴瘤和遲發性皮膚卟啉症等。

近年相關研究顯示,HCV感染與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之間存在密切關係。HCV感染

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較普通人群明顯增加;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CV抗體陽性率

亦明顯高於普通人群。

HCV致2型糖尿病的五種可能的原因:

1、HCV影響胰島素信號傳導

HCV核心蛋白可通過上調IRS-1的磷酸化水平,影響下游Akt/PKB通路的活性,繼而引起

胰島素抵抗的發生。HCV還可激活mTOR/S6K1通路,間接抑制IRS-1的功能,干擾胰島

素信號傳導。

2、HCV相關腫瘤壞死因子α過度表達

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機體炎症、腫瘤、免疫反應的重要

調控因子。TNF-α可誘發胰島素抵抗,研究發現HCV感染者血清TNF-α水平明顯增高,HCV

可通過促使TNF-α的過度表達引起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

感染人數超艾滋病10倍的它,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原因是什麼?

3、HCV影響脂質代謝

約34.8%~81.2%的CHC患者存在脂質代謝異常,脂質代謝異常可以誘發或加重胰島素抵

抗和2型糖尿病。

4、HCV影響鐵代謝異常

HCV可介導鐵蛋白增加引起體內鐵代謝異常,肝臟鐵含量增加可直接影響胰島功能,導致

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當胰島素抵抗發生後,還可反過來影響肝臟脂肪沉積,影響鐵代謝。因

此胰島素抵抗、肝脂肪變性、鐵代謝異常與2型糖尿病之間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5、HCV導致胰腺細胞損傷

HCV還可在胰腺細胞中複製,通過直接損傷作用導致胰島細胞破壞,胰腺β細胞功能下降。

另外,HCV感染後易併發產生自身免疫抗體,如HCV包膜蛋白與胰島細胞抗原具有同源性,

可造成交叉免疫反應,胰腺細胞可能成為HCV的靶外細胞,從而導致胰島細胞損傷、細胞

功能降低,最終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

肝硬化是肝臟炎症和纖維化持續存在和發展的後果,研究發現,糖尿病會加重丙型肝炎後肝

硬化的發生發展。糖尿病合併丙型肝炎肝硬化時,會使後者併發症發生率升高,如感染、肝

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

感染人數超艾滋病10倍的它,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原因是什麼?

糖尿病是肝硬化發生肝性腦病的危險因素,高血氨曾被認為是肝硬化肝性腦病發生的主要因

素,近年來發現,炎症反應,尤其是TNF-α及白細胞介素6,在其中也有重要作用,而這兩

個炎性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明顯升高。

同時糖尿病會導致谷氨醯胺酶的升高,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遲,腸動力減弱等原因使腸道細

菌過度生長,上述兩種原因均會導致合併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更易發生肝性腦病。通過嚴格

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可降低丙型肝炎後肝硬化肝性腦病的發生率。

2型糖尿病影響HCV抗病毒的治療效果,而HCV的抗病毒治療將改善胰島素抵抗,並減少

2型糖尿病發生的風險。抗病毒治療能顯著降低HCV合併糖尿病患者發生腎臟和心血管終

末事件的風險,控制2型糖尿病也同樣能夠改善CHC患者肝硬化的預後和發展。

丙型肝炎主要是經血液傳播,包括輸血與血製品傳播、靜脈吸毒、針刺、醫源性傳播和母嬰

垂直傳播等。國內公眾對丙肝的知曉度相當低,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公眾對丙肝的知曉

率僅1%。而丙肝相對於乙肝,及時規範實施抗病毒治療,近80%的丙型肝炎患者可以治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重丙肝的預防與篩查,及早發現丙肝,及時進行治療。

糖尿病與丙型肝炎密切相關。全面深入探討HCV感染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以及相互作

用機制,將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新策略。在臨床中遇到丙肝合併糖尿病的患者,

應積極調整降糖方案,在改善肝功能的基礎上,將血糖控制於正常範圍內,避免血糖控制不

佳導致丙肝患者病死率及併發症的發生率增加。

感染人數超艾滋病10倍的它,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原因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