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然宣佈關閉所有駐外使領館,什麼原因?你如何看待此事?

卞競婉


10月30日以色列宣佈關閉所有駐外使領館,起源於其工作人員因一場有關向海外津貼納稅的糾紛舉行的罷工,也無法為在國外的以色列人提供服務。

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館的欄杆和外牆上都掛著“罷工”的標語。大使館發言人易拉得在推特上說:“我們在罷工!不提供領事服務,任何人不得進入大使館。以色列外交人員始終致力於增強以色列的實力和韌性。不幸的是,財政部的決定使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採取上述行動,因為以色列國的重大利益受到了損害。”

(圖:以色列國旗)

以色列駐南蘇丹大使、外交部工會代表哈南說,爭議的焦點是發放給海外工人的補貼,這些補貼幾十年來一直免稅。財政部和外交部在7月達成了一項賠償協議,但財政部後來撤銷了協議。財政部幾天前宣佈了對海外津貼徵稅的意向。哥德說,這些稅還將追溯徵收,這一決定將使外交部工作人員損失數千謝克爾。“我不願意接受這種削減,”戈德說。“一直以來,(財政)部長的幕僚們都在侵蝕、削減、狂飲與外交部有關的一切。”

簡而言之,以色列財政部要徵收外交工作人員海外工作津貼的稅費,不僅如此,以往幾十年的津貼沒交過稅,因此需要補稅,這樣外交部的人肯定就炸鍋了!

以色列外交部聲明最後說:“不向公眾提供服務,不允許代表團入場。”以色列的外交部要罷工,這就是一切起源,而作為回應,財政部指責外交人員試圖逃稅。以色列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外交部工作人員必須像以色列每個公民一樣納稅。”“我們感到遺憾的是,在試圖改善他們的個人條件時,外交部僱員選擇了逃稅和損害基本服務。外交部工作人員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外交部拒絕置評,外交部長卡茨(Yisrael Katz)也拒絕置評。

財政部和外交部打架,原因是以色列兩次大選都沒能組建政府內閣,以色列現在內部亂著呢,各黨派都想趁機崛起,都想當總理掌權,因此這次外交部關閉駐外領事館的決議很可能帶著點政治因素。


穿美國望世界


以色列外交部宣佈,從星期三早上一點鐘開始,關閉全球所有的以色列駐外大使館和領事!以色列在全世界有69個大使館,23個領事館,5個外交代表處。這意味著,它們的一切領事服務將停止!這可是聞所未聞呀!


到底為以色列外交部要做出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呢?

原來是,以色列外交部駐外工作人員工會,是為了爭取和保護會員的利益,組織了統一罷工。

他們認為,以色列財政部一改慣例,打破幾十年從不對以色列駐外工作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的慣例,反悔今年7月19日,以色列外交部與財政部之間達成的“駐外津貼免稅”的共識。並向以色列外交部發出“駐外津貼徵稅”的公文。公文還要求對駐外人員已經花費掉的駐外津貼徵稅。這意味著,財政部不但在未來對駐外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還要進一步通過徵稅的方式,‘’要回‘’已經支付給他們的,並消費掉部分駐外津貼!

以色列財政部的這一“食言舉止”,激怒了外交部和全體外交部駐外人員。而以色列駐外人員工會組織因應會員的呼聲,為了維護會員的權利。就決定舉行駐外人員‘’全體大罷工‘’。

其實,以色列外交部駐外人員的駐外津貼相當豐厚,幾乎佔其基本工資的比例的一半。一旦遭到以色列財政部徵稅,那可是減少了一大部分收入。因為,按以色列駐外人員的高收入,以色列財政部已經徵收基本工資近20~30%的稅額。駐外津貼免稅,剛好可以補貼基本工資被徵收的高稅額。現在財政部改變主意,要對駐外津貼徵稅了。可以想象,駐外人員的收入馬上銳減!這也難怪以色列駐外人員集體罷工。

以色列財政部對駐外津貼徵稅,不單單是對駐外外交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而且也對駐外軍事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所以,相關邊界海關也關閉了。比如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周邊的海關也關閉了。

對於以色列外交部的反對,以色列財政部長卻說,是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每年增加外交預算,“掏空了財政部”,卻罔顧駐外人員的利益!

由此可見,以色列政府中外交部和財政部的“內鬥”,導致了以色列的整個國家的外交事務癱瘓,這對以色列的國家利益和安全,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


顏二哥有言23


國家先進,政治民主的以色列,突然關閉所有都駐外使領館,這肯定不是一夜之間跟所有邦交國都撕破臉了吧?也沒聽說以色列也發生什麼政變,政府被奪權了。那就只能猜測是其政壇內部的派系爭鬥,某一派勢力的某種政治操作因素,引發了以色列這場不大不小的外交地震。


自從溫和執政的拉賓總理一遇刺,代表以色列左派勢力的工黨便從此一蹶不振,右翼的利庫德集團執掌以色列三十來年,一家獨大並且越做越大。人多了難免嘴就雜,各種主張代表著各自的利益,在利庫德集團內部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派系。內塔尼亞胡派系,雖然在大選中曾以微弱的優勢贏得勝選,但由於眾多派系的掣肘,兩次無法完成組閣程序,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舉行大選。

現在輪到了右翼左的,“中間派”藍白黨勝出開始組閣程序,就難免又被內塔尼亞胡派系從中作梗,內塔的心腹干將外交部長卡茨,以財政部的一項新政侵害了外交人員利益為由,竟然關閉了駐外所有使領館。哈哈!以色列外交部竟然對以色列的財政部鬧起了罷工,其實是因為這個財政的部長,是在這次大選中獲勝正在籌備組閣的甘茨派系人物。



這TMD就像講評書的口頭禪:鞍上人鬥人,座下馬鬥馬了,為了給甘茨拆臺,替自己老大內塔尼亞胡再次主政制造機會,各位外交部長卡茲拉動動用自己外交部長權利,給財政部長施泰尼茨罷工,往甘茨領導的藍白黨臉上抹黑畫鬼。其目的就是讓這個甘茨這次的組閣也別想成功,讓以色列今年年之內再來一次大選,給自己的老大內塔尼亞胡再創造一次機會,爭取繼續連任以色列總理。

美國的小跟班兒以色列,追隨美國追得夠緊,連政黨惡鬥的方式也都學的惟妙惟肖。唯獨這種手段也忒新穎,一個國家的外交部竟然對自己國家的財政部罷工,也真夠地球人笑個半拉月的了。


鐵嶺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稀奇,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2011年1月,以色列外交人員舉行罷工活動,致使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被迫推遲出訪行程。

早在2014年3月,以色列就曾關閉外交部總部以及全球使領館。這是該國外交使館第一次總罷工,也是的以色列的外交工作癱瘓。

長期以來,以色列駐外人員一直抱怨薪資太低,稅收太高。以色列共有69個使館、23個領事館以及5個特別使團,給他們的撥款一共只有3億6700萬美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單位只能分到300多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000多萬。

而以色列全國平均月薪也有2萬多人民幣,一年等於要20多萬。

區區2000多萬要支持1個使館的人員工資和各種開銷,真的是勉為其難。

今年5月以色列外交部認為由於經費不足,有250多處外交部機構、宿舍或者使館領館建築物處於破敗失修狀態,急需要撥款維護。

然而因為以色列國內黨派的爭鬥,外交部的經費仍然被繼續縮減。

此次的衝突,源於以色列財政部要求外交人員補交高達幾年時間的一項稅收。

據《以色列時報》稱,這次關閉全球使領館的導火索在於以色列的財政部希望推行一項新的報銷制度,要將外交部人員駐外期間自己產生的費用,從其工資里扣除,並按照稅率的40%徵稅。

按照這個要求,外交人員每人都要補交幾千甚至幾萬人民幣的稅。

本來外交人員就對工資低嚴重不滿,連續鬧過幾次,這次還要搞他們等於火上澆油,罷工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實,西方國家公務員罷工並不稀奇,連警察和法官都會罷工。奇怪的是外交部能夠讓所有使館都罷工,看來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薩沙


以色列的外交部怎麼可能為了駐外武官的幾個津貼而鬧罷工呢?這不讓國際社會笑話嗎?人均GDp已達4萬美元的以色列,難道掏不起這區區幾個小錢嗎?絕不是。千萬不要被以色列財政部所謂的徵稅而引起的兩大部門間的矛盾——表面現象所迷惑了。

聽鑼聽聲,問題的癥結在於:正值反對黨的藍白黨甘茨28天的組閣敏感期間,竟然鬧出這樣的天大笑話,不能說沒有貓膩,不能說沒有政治因素。更何況財政部和外交部的這點糾葛,今年7月的時候都已經鬧上了,那為何現在才爆發了呢?



所有問題的癥結,都可能是現在甘茨組閣有關。以色列是典型的議會制、多黨制國家,今年已經組織了兩次大選,右翼的利庫德集團的代表、現總理內塔尼亞胡已經兩次組閣且全部失敗後,根據憲法規定,只能轉由中間黨派藍白黨代表人物甘茨出面組閣,他能否組閣成功?以色列年內能不能舉行第3次大選?這都是個很大的未知數。



現任以色列外交部長伊沙雷爾卡茨,是2019年2月份才被任命為代理部長,4月份轉正的。他是一位資深的內閣部長和利庫德集團成員,是以色列前情報部長和交通部長。也就是說,現任外交部長卡茨是內塔尼亞胡的心腹死黨,是串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他從主管情報、到交通、再到外交,從他從官的這個軌跡可以看出,以色列掌管情報和外交這樣的要害部門的人,能是一般人物嗎?



而現任財政部長施泰尼茨,是以色列歷史上的第33任財長。他可不屬於右翼的利庫德集團,而屬於中間派性質偏左的藍白黨陣營,說穿了,他和甘茨是一個陣線上的。

如果看穿了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的黨派屬性,如果看穿了以色列兩次大選引發的三次組閣的複雜性和艱鉅性。就基本上能判斷出這次外交部鬧“罷工”風波的貓膩在那兒了!這根本不是錢的事兒,以色列根本不差錢,而是政黨爭鬥的延伸所引發的漣漪——

甘茨所在的藍白黨集團,利用掌管錢袋子的權利,想通過製造一些噱頭,給內塔尼亞胡所在的利庫德集團製造一些麻煩或壓力,從而引起輿論的關注,“逼”對方做出某種讓步。這只是政黨間的一種鬥爭策略而已。


書中有毒


據中新社30日報道,10月30日,以色列外交部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聲明,宣佈自10月30日當天起,將所有駐外使領館無限期關閉。

導致以色列關閉所有外交領事館的原因是因為該國財政部和外交部之間的矛盾,財政部決定撤銷在7月份與外交部達成的共識,單方面撤銷了外交部駐外人員的“津貼免稅”的有關協定。簡而言之,就是外交部不滿意財政部的政策,於是他們罷工了。

據悉,這已經不是兩個部門之間第一次鬧矛盾,早在2014年以色列外交部就和財政部交上手了,外交部長期抱怨自己的工資太低,他們要求財政部給他們漲工資,把他們的月薪漲到1700-2600美元,但這一些要求沒有得到財政部的回應,一氣之下,外交部選擇了罷工,關閉了102個駐外領事館,導致連以色列的總理的出訪都沒有成行。

看了這則消息後,真是令我們哭笑不得,原來以色列的部長大人們這麼任性,連總理都管不了他們,想什麼時候罷工就什麼時候罷工,一點政治意識、大局意識都沒有,我都懷疑他們是怎麼當上的部長的。

其實,這並不是部長權力任性,能不能罷工部長決定不了,而是有外交部的工會決定的。以色列實行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抄襲美國的,因此兩國在工會制度上也是非常類似,在以色列每個企業都會有工會,連政府部門也有工會,只要有勞工的地方就會有工會。而工會的權力非常大,甚至大到可以綁架企業的地步,稍不如意,工會就可能組織罷工對抗企業主。

最近奧巴馬拍了一部紀錄片非常火,名字叫《美國工廠》,曹德旺到美國開工廠,企業要求建立工會,曹德旺堅持只要工會進來,他就退出,可見在美國工會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同樣在以色列也基本如此,只要是工會決定的事情,就是連以色列總理也沒有辦法,因為這個權利已經是寫進憲法了,只要干涉就牽扯到違憲。

由此看,這種制度還是有很大的弊端,你可以罷工,但不能以犧牲公眾利益來換取你自己的利益,這種將個人利益凌駕於集體利益,甚至是國家利益之上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大國縱橫



凡事皆有因。每個國家的國情可能不盡相同,但強大或虛弱肯定都有各自的原因。對於強大的原因,不應該看其表面,而應該“深挖”其內在的“規律性”和“哲理性”。比如美國國會和白宮的“內鬥”;比如英國的脫歐“煎熬”。從表面來看,它們似乎屬於“內耗”。通常的說法是“與國不利”。但是,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也得承認其中蘊涵著的“哲理性”。恰恰是這種“內耗”使這些國家降低了“犯災難性錯誤”的概率。同時也從側面反應了“人性”的“內在規律”。以色列出現的“關閉駐外使領館”事件亦是如此。

據中新社10月30日報道,以色列外交部30日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聲明稱,自10月30日當天,以色列將無限期關閉所有駐外使領館。關閉期間,使領館不再提供領事服務。以色列外交部給出的理由是:“財政部違反了今年7月份與外交部達成的共識,單方面改變了已經實施幾十年的補貼規定”。實質上,這就是以色列外交部的“罷工”。此消息一出,很多域外國家的吃瓜群眾感到“詫異和不解”。紛紛發表議論說:“外交代表著國家的門面,怎麼可以因為個人私利而破壞國家的形象?這是典型的不愛國行為!”其實,如果說以色列人不愛國的話,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相信。以色列人的愛國之情已經浸入“骨髓”。但是,以色列人認為,爭取自己的正當權力和愛國並不矛盾。再者,以色列人的愛國更注重“實質”,而非表面形象。美國也曾做出將“政府關門”這樣“丟人現眼”之事,但這也並沒有阻礙美國的強大。所以說,臉面並不“實用”,而實力才是“根本”。


若論實力,以色列的國土僅有2.57萬平方公里,人口也不過800萬。土地墒情很差,多沙漠。國家安全堪憂,周圍環伺著眾多阿拉伯國家的警惕和仇視的眼睛。就是在這種安全環境和自然條件下,以色列卻建成了現代化國家,是亞洲屈指可數的幾個發達國家之一。試想,如果以色列人不團結,不愛國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但是,以色列人的個性是不願受到“道德綁架”,他們認為愛國和個人正當權益並非“矛盾體”,甚至是“相輔相成”的促進關係。如果個人的正當權益能夠得到保障,他們內心的愛國熱忱就會更高。所以,該爭取的權益他們仍然會爭取。而這次的罷工行為就是外交人員在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所致。

據報道,以色列外交部的這次罷工,起因是外交部和財政部關於“外交人員和駐外武官的津貼”糾紛。以色列財政部準備推行一套新的“報銷制度”,以取代沿用幾十年的津貼制度。外交部認為在時間節點上不合適,所以在今年7月份兩部達成“再磋商”的“共識”。可能是溝通方面出了問題,導致以色列財政部在沒有和外交部“磋商”的情況下,即通知外交部,將實行新的“報銷”制度。而如果按照新的報銷制度,對於已經報銷的多餘部分,這些外交人員必須“退返”。這就損害了這些外交人員的個人權益。因為,已經報銷的,說明花出去了!再讓他們“返還”,顯然“不合理”。所以,他們以關閉使領館的方式以示抗議。



有網友擔心說:“使領館關閉了,那如果以色列人在國外需要救助怎麼辦?”其實,所謂的“關閉”,只是不再辦理簽證服務等事項,也可能會影響外交事宜。但卻與個人的“應急和救助”無關。這也就體現了以色列人的真愛國和對同胞的“真情”。也就是說,即使他們不是使館人員,如果他們的同胞需要救助,他們同樣會“義無反顧”。其實,以色列外交部的“罷工”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14年的時候,以色列外交人員已經“罷工”過一次了!

據此前的媒體報道,以色列外交部曾在2014年3月罷過工,當時,以色列外交部關閉了在全球各地的102處使領館,雖然外交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卻也沒有阻止以色列的發展步伐,以色列也並沒有因此變得虛弱。這就是愛國的“哲理性”問題。這個哲理就是個人權益得到尊重後,其愛國的動力會更足,會更有“歸屬感”,會更加落在“實處”。這個實處就是使以色列“更強盛”。以色列人所創造的成就也栓釋了這個“哲理”的內涵。


以色列“國小人少”,資源貧乏。但以色列人的人均GDP卻達到了4萬多美元,位列亞洲前幾名,絲毫也不遜色於中東的一些產油國。最主要的是,以色列在沙漠化的國土上卻創造了現代化的農業樣板,成為了全世界學習的標杆。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的工業化和科技水平同樣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最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在教育和基礎學科的成就更是以色列未來可以長久立足的“法寶”。顯然易見,對個人權益的爭取,並沒有妨礙以色列人對國家的貢獻。

從去年到現在,以色列已經舉行了兩次大選,新政府始終沒有組成。本月21日,內塔尼亞胡又一次組閣失敗。現在,組閣權又轉到了中左翼聯盟的甘茨手中,假如甘茨組閣失敗的話,以色列將會進入第三次大選程序。之所以組閣失敗,皆因有些黨派不願放棄理念和原則。也許有人會說他們不以大局為重,是在損害以色列的國家利益。就像英國脫歐一樣,似乎被嘲笑。但是,這種尊重民意和尊重程序的做法,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損害國家利益,但從長遠看,則可避免這個國家大的“災難”。而一旦他們達成共識後,其“事半功倍”的效果將會更加明顯。這就個人正當權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的“哲理性”。


猶太人曾在外遊蕩了兩千多年,直到1948年才建國,而在建國的第二天即遭到圍攻。在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數度岌岌可危,但他們都挺過來了!試想,如果他們不愛國,不團結的話,也許早就“不存在”了!顯然,他們將愛國落到了“實處”,而不是流於“表面”;他們將團結融在了行動中,而不是在語言上。所以說,以色列外交部和財政部的這次“糾紛”並不能證明他們不團結,因為團結也要有“底線”。也不能說明他們不愛國,因為外交人員爭取的也是他們自己的正當權益。而從哲理上來說,將矛盾擺在“桌面”上,將正當權益爭取來,也許更利於他們團結,也許會使他們更愛以色列這個國家。


人生觸底反彈


最近以色列突然發佈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消息,也就是在星期三的開始的時候,關閉所有的駐外大使館和領事館,而且是無期限的。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詫異,因為中東那一塊的局勢一直都很亂,而最近確實也相當不對。難道以色列碰到了什麼大麻煩,不得不把所有的駐外部門全部關閉掉。




後來再仔細深究,根本不是那方面的問題。據說是因為以色列財政部打算對以色列所有外交部門駐外機構人員的駐外津貼進行徵稅,這讓那些駐外的人員感到非常的不爽,所以駐外部門的工會集體組織進行罷工。



一般說來,一國的外交人員都是收入非常豐厚的,再加上比較豐富的駐外補貼,他們的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任何一國都可以佔到中上層階級。以色列也同樣如此,而且以前以色列財政部是不對他們的駐外津貼徵稅的。只是最近財政部又改變了主意,要對這一塊進行徵稅,這就讓這些人收入會少掉一截,所以他們就起來反抗,組織罷工。



財政部對外交人員進行徵稅,遭到外交部長的反對,但是財政部長反唇相譏說是因為以色列總理增加了以色列外交部門的預算,所以導致財政赤字。總之這一次罷工似乎是以色列財政部門和外交部門之間的鬥爭,不外乎是為了雙方之間的利益。



看到以色列外交部門,都能為這件事進行罷工,確實也感到外國的相關工會組織都是非常健全的,能夠爭取自己的利益。


平安國際


根據昨天的新聞,以色列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聲明稱:

從10月30號開始,以色列將無限期關閉所有的駐外領館。

在關閉領館期間,以色列領館將不再提供領事服務。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中原因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以色列外交部給出的理由竟然是已經由於財政部違反了今年7月份與外交部達成的共識,單方面改變了已經實施幾十年的補貼規定。

由此引起了以色列外交部全體員工的不滿,由此以色列外交部表示要罷工。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以色列財政部那邊是打算推行一項新的報銷制度,按照這一制度,以色列外交官和武官必須要退還部分已經報銷的這些費用,也就是說在以後這筆津貼都會沒有了。

這就觸及了以色列外交人員的自身利益,因此遭到了抵制,所以以色列外交部要求罷工。

目前已經關閉了102個以色列駐外領館及機構,一系列對以色列的訪問和以總理的出訪被迫取消,以色列與各國及聯合國的多數外交工作陷入癱瘓狀態。

在我們及大多數國家的人來看來,以色列的做法簡直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財政部和外交部的內控,怎麼能夠影響到整個國家呢?

尤其是外交工作,作為一個國家的重要門面,嚴重的會影響國家的外交以及形象。

所以是不是以色列人不愛國呢,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以色列人可能是世界上幾十年來經受戰爭最多最久的國家之一了,以色列也可能就屬於誕生於憂患之中,成長於憂患之中的一個重要奇特國家。

如果以色列人不愛國,他們早就移民到美國或者是西方去了,又何必留在一個炮火連天的國家中呢,而且努力為以色列服務,可能有一天連命都會被拿去。

列外交部之所以罷工,是認為他們的正當權益在沒有得到雙方妥善協商的情況下就擅自被更改或者是被侵犯,因此他們認為自己選擇進行外交部貫通工作是對財政部的一種抗議,但這和不愛國沒關係……

畢竟只有他們自身的正當權益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他們的對以色列整個集體整個國家的愛國熱情反而會更加濃烈……

所以事實上正是因為熱愛以色列,他們才更加要捍衛自身的權益,正是因為愛國,他們才更要反對財政部的單方面,取消津貼。

否則越來越多的外交人員離開了以色列的外交崗位,那麼對於整個以色列這個國家來說,所面臨的問題,將會是災難性的。

事實上就算以色列外交部啊,真正的停工罷工關閉了外交管,但一旦遇到緊急事務,他們仍舊會臨時處置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你像美國政府也會因為財政預算的問題而出現多次關門的情況,不代表等於遇上重大事項的情況下,他們會手忙腳亂,沒有核心了……

在以色列的歷史上,這並不是第1次罷工,也並不是外交部的第1次罷工,上一次罷工對於整個以色列的國家來說,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這一點以色列的外交人員是非常拎得清的。

畢竟以色列以戰火中成長起來的科技國家屹立於世界,並非是一盤散沙就可以靠著美國援助做到的,要知道以色列無論是經濟、科技、軍事、農業在世界都是排得上號的。

一邊打仗一邊發展經濟,如今的以色列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4萬美元之多,不僅在亞洲屬於前列,甚至在世界都屬於排行榜中的佼佼者。

在沙漠上建立的國家,卻在農業水平上成為了最受矚目的一個國家之一,可見這個國家絕非是沒有向心力的,反而他們會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團結力,否則當年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以色列人紛紛從世界各地跑到這個地方建立以色列國,也不會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捍衛自己的領土,並一代代成長起來。

所以今日的以色列外交部罷工事件,並不能證明以色列人不愛國,對整個以色列來說,這件事只不過是小小插曲,其實也無傷大雅。


歷史好奇怪


怎麼看待?內塔尼亞胡都無法組閣讓給競爭對手了,所以外交部的報銷如果沒有預算或者沒有發票就不給報銷,財政部還是厲害啊!

以色列財政部違反今天七月達成的協議,單方面改變已經實施了幾十年的有關協議,所以外交部被迫於30日關閉全球各地的使領館。以色列財政部要求這些外交官提交這些花銷的收據,財政部將會依據這些收據來收取消費稅!

這個事情發生其實挺有意思的:

1.根源上還是現在以色列遲遲無法組閣成功,就是內塔尼亞胡對手甘茨組閣也差火候啊!既然政府都沒有總理,下面的財政部趁機發難花錢大手大腳的以色列外交部就符合邏輯了。所以,政府搖擺才是根源。

2.對於外交部的花銷、報銷與交稅的爭鬥老早就有。在2014年就發生過全部使館罷工的事件,也是因為錢鬧的。

3.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份。以色列國家愛審計長髮表一份報告,就談到了外交部僱員生活艱難,待遇很差的問題。在今年9月份因為金融糾紛就發生過外交部的罷工。

慢慢來吧,錢確實是很重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