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地勢或資源優勢,是明智之舉;身處險峻,卻突破限制,尋到柳暗花明,何嘗不是智者呢?荷蘭就是屬於後一類“智者”:它雖地處低窪,人均耕地面積極少,但卻成為農業強國,休閒農業更處於世界前沿。那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呢?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荷蘭是西歐一個面積僅為4.15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為3.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726萬,東臨德國、南鄰比利時,西部和北部與北海相望,處於馬斯河(Maas)與萊茵河(Rhine)入口的三角洲區域,這讓荷蘭形成低窪、人均耕地極少的地勢。但在這種地勢環境下,荷蘭農業卻創造了全球9%-10%的農業產值,馬鈴薯、園藝產品、肉奶蛋白等出口量僅次於美國,是全球第二大農業出口國。“農業巨人”、“花卉王國”、“歐洲花園”等美譽,更讓荷蘭成為發展休閒農業的前沿國家。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荷蘭農業特色

1.通過高科技創新,發展設施農業

在惡劣的自然地勢條件下,荷蘭通過高科技創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突破環境限制。比如,耕地面積少:研究無土栽培技術。90%以上的農業園區都採用無土栽培技術,並且將岩棉作為栽培基質,有效避免了水分流失或滲透,便於管理人員在種植物不同生長週期的作物,調整不同的營養配方;洪澇乾旱嚴重:推廣循環灌溉技術。通過封閉式的灌溉系統,將栽培營養液經過消毒後再次回收利用,讓其水分和養分的循環率達90%以上;日照光照不夠:發展玻璃溫室人工補光技術。作為較早採用溫室種植的國家,荷蘭的溫室技術不斷升級,為了解決缺乏自然光照問題,將LED照明技術應用到溫室,通過調整LED的紅藍光譜波長,有針對性的為植物提供適宜生產的光源照射。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2.通過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全產業鏈

在高科技設施、專業化配置基礎下,通過集約化、標準化,進行合理分工,根據不同產品發展全產業鏈。比如荷蘭的花卉產業鏈非常完整,從花卉種植、育苗、生產、交易到流通等各個環節,都會進行科學分工、高效聯動;荷蘭馬鈴薯在世界農產品出口市場佔據60%以上,其下土、翻土、採摘、分類到出口,同樣是有著完整的全產業鏈體系。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3.通過訂單農業,規避市場風險

農產品的多因性、季節性等特點,讓生產者承擔很大風險。為了規避市場風險,荷蘭農場大都採用訂單模式,根據買方的需求,選擇所產的育苗品種、大小、特徵等等。這樣農民不僅可以減少風險承擔,還可以直接與買方溝通,減少中間渠道,增加盈利空間。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荷蘭休閒農業發展模式

伴隨著荷蘭農業的高速發展,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促使荷蘭休閒農業也走出一條獨特發展道路:

1.以特色產業為核心,完善周邊產業帶

低窪之地、沙丘土壤、近海洋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等條件,是鬱金香生長的天然沃土。根據這一特色產業,荷蘭打造以“鬱金香”為主題的花園景觀、花卉盛宴、花卉活動。在物聯網和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從種植、培育、銷售、運送、觀光,形成一體化體系,再加之對花卉品種的創新研究,這讓“歐洲最美花園”的聲譽遠播國際,每年都吸引眾多海內外人士前去觀賞,比如荷蘭著名的庫肯霍夫公園。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鬱金香公園,也是每年花卉遊行的必經之路。在32公頃的公園內,近六百萬株花卉爭奇鬥豔,超過1000多種鬱金香先後綻開,將整個公園裝點成五顏六色的花海,美輪美奐。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除了鬱金香主題之外,庫肯霍夫公園還會定期舉辦園藝與插畫等工作坊、遊園活動、蔬菜花園、沙灘花園、探險之旅、花園迷宮、鮮花拍賣等不同主題活動,從多個方面、不同角度展現典型的荷蘭鄉村風情,帶動住宿、餐飲等周邊產業帶。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保護傳統鄉村景觀,恢復地域特色

農業的集約化發展,使得荷蘭農場地塊規模發生較大變化,傳統鄉村景觀因此受到影響。為了對鄉村歷史景觀進行保護,1985年荷蘭政府頒佈了《土地整治法案》,將風車、水道、河堤、吊橋等鄉村歷史景觀的保護充分納入其中。這樣即使後期新建住宅或公共建築,也都在尊重原有空間肌理和建築風格上進行擴建,這讓帶有地域特色的荷蘭傳統鄉村景觀得以延續。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東北方向的布魯克村(Broek in Waterland),那裡依舊保留著17-18世紀的教堂住宅等建築與湖面、樹木的自然要素和佈局特點;再如,荷蘭風車也成為繼鬱金香之後,最具代表性的景觀建築。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3.強化鄉村娛樂功能,增加活動體驗

隨著人們對田園休閒生活方式的需求愈加強烈,單純以農業為主的鄉村環境欣賞,難以滿足遊客需求。因此,在鄉村環境中注入娛樂功能、體驗活動成為一種趨勢。例如,在鄉村和城鎮周邊,修建露營地、足球場、兒童活動樂園、特色餐廳、特色住宿等;在湖泊、河道等水面上展開遊艇俱樂部、垂釣園、田園化泳池等等,這些休閒設施的設計大多數體現出質樸、簡潔的風格,並十分注重與周圍的田園環境相協調,讓遊客們充分體驗、切實感受到荷蘭的鄉風民俗。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4.發展家庭農場,推動規模經營

早期的家庭農場主要是指將小塊土地租種給工人階級,通過土豆、蔬菜的種植提高收入。但隨著二戰結束後,食物短缺問題逐漸被解決,農場的休閒娛樂功能被不斷強化。這種將園藝或農藝活動呈現在自家庭院的結構(家庭農場),越發受到歡迎。這些家庭農場大多位於城市郊區,在空間上大多保持圩田的基本結構,在功能上主要以休閒娛樂為主,並且家庭農場與周圍自行車網絡和公交系統相連接。這為荷蘭休閒農業成片、集群,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5.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引導

無論是發展現代化農業、恢復傳統鄉村景觀,還是發展家庭農場,荷蘭政府根據地形和市場需求,提倡鼓勵發展畜牧業、奶業以及高附加值的園藝作物,並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為農戶們提供大力支持和有效引導。當然,這一過程也少不了園丁協會與政府部門的協調溝通。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借鑑與思考

1.繼承傳統特色,鼓勵產品創意創新

在番茄、馬鈴薯、洋蔥等農產品產量日趨增加,甚至出口額位於世界第一的情況下,荷蘭休閒農業依舊堅持研究花卉種植高新技術和新品種的開發。這樣對花卉領域的專注,讓荷蘭成為世界“精品花卉”的代名詞。休閒農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空中樓閣,它需要我們“推陳出新”,通過對傳統特色的繼承,研發出符合潮流,又具有創意的時代產物。

2.根據地域優勢,突出項目特色體驗

由於天然的地域條件,在荷蘭騎自行車或乘船,成為非常普遍交通方式。據報道,荷蘭各地的自行車基礎設施、公共政策都非常完善,甚至在繁忙的路口優先考慮騎自行車的人;在船舶港口方面,荷蘭的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更是因為較大吞吐量而成為歐洲的海運門戶。根據這些情況,荷蘭的休閒農業大多配備自行車道遊覽觀賞或乘船觀光、湖上小憩等體驗項目。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同時,讓遊客體驗荷蘭木鞋製作、荷蘭奶酪加工、白蠟製作、乳製品製作,在實踐中感受濃濃的歐式鄉村傳統工藝特色。因此,我們開展休閒農業體驗項目,要有創意、要與眾不同,但也一定要考慮地域優勢,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體驗項目。

3.圍繞自有資源,打通整個產業鏈條

從農牧業到高附加值的園藝作物,荷蘭將生產研發、拍賣系統、運送系統、定向銷售進行有效組合,形成高效運作、合理分工的產業鏈,讓休閒農業有市場、農副產品有需求,政府資金合理化,農戶風險最小化,企業效益最大化。因此,我們要發展休閒農業,就要考慮資源現狀,思考如何打通整個產業鏈,讓各方實現合作共贏。只有產業有了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循環發展體系。

壹度創意專注於農旅行業,致力於鄉村發展,經過二十幾年的認真專研,配合近百名國內外優秀的專家級創意團隊,現已完成近千個鄉村策劃、規劃、品牌案例的有效實施,通過全程一站式服務為大家打造出最優的規劃設計方案,實現低成本高效益。

低窪之地卻成為農業強國,荷蘭休閒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