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陰紅:為了每一個母子平安時刻|千里系昭通

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海拔3000餘米,常年陰溼多雨,是典型的滇地高寒地區。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產科主任醫師陰紅來到這裡一年了,她明顯感到,對於這裡的孕婦來說,生個孩子相當不容易。山路崎嶇陡峭,不少人家住在深山之中,對於交通不便的地區來說,一個女人挺著大肚子去遠處的衛生院產檢,確實有困難。

陰紅是個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在小欖人民醫院,一年中,她所經手負責的孕產婦平均有5000多例。她介紹,產科是並非只是一個負責常規性妊娠的專科,很多時候,這個科室更需要直面生命的危及時刻,而且是至少兩個生命的危及時刻。“生產一方面是常規的生理過程,但也有一些產婦,會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病理現象,需要產科醫生的搶救。”陰紅認為,對於產科的很多觀念都需要人們的及時更新,“人們總覺得母親和孩子之間是孩子更重要,這種觀念就需要轉變,母親才是應該排在第一位的,有了產婦的安全,才能有其他。”陰紅說。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阴红:为了每一个母子平安时刻|千里系昭通

事關兩命,產科的危及時刻

對於永善縣人民醫院來說,就目前為止,因條件限制搶救急危重的產婦還存在一些困難。陰紅透露,當地的一些危及產婦會上轉到市級醫院,提早發現苗頭不對的,一早就去了外省的醫院。然而,另一方面,很多產婦來到醫院時,已經面臨生命危險了,提高永善縣人民醫院產科綜合實力迫在眉睫。“其實,縣醫院的產科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他們的科主任和護士長也去過小欖人民醫院學習培訓,對我們的運作機制算是比較瞭解的。”陰紅表示,瞭解歸瞭解,然而,由於兩地畢竟存在客觀實際上的差異,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

永善縣產婦們讓陰紅感受到了醫務人員的巨大價值,經手治療了許多當地產婦後,陰紅感嘆:“這裡的人太需要幫助了!不少產婦連基本的常規產檢都做不到,造成一些明明可以避免的問題,到了分娩時才被發現。”還記得那次,陰紅接收到一位40多歲的高齡產婦,由於從未接受過產檢,產婦並不知胎兒已是面先露、頦後位的危險情況。“當時,產婦並沒有第一時間來醫院生產,而是將接生婆請到家裡,難產後,才送來醫院。”陰紅回憶,當時情況危急,產婦宮口全開,2小時的轉運顛婆加之長時間難產,來到醫院後她已出現心力衰竭、梗阻等情況,血壓也飆到了200+……“多虧中山來的醫療扶貧專家們,他們來自各個專科,在這裡做短期支援。最後,通過多專科通力合作,終於挽救了產婦的性命,遺憾的是,胎兒在路上就已失去了心跳。”陰紅始終記得發生在永善縣的這些令她感到惋惜的事情。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阴红:为了每一个母子平安时刻|千里系昭通

建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近年來,國家將孕產婦的死亡率列為優先控制的醫療問題,產科裡的很多危急重症患者也得到了多專科的重視。陰紅介紹,產科本是需要多專科協作才能更好地為產婦及嬰兒服務的,包括麻醉科、新生兒科等科室,要配合一起才能體現其綜合實力。目前,她也在永善縣人民醫院加強各專科間的整體團隊合作能力。對比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每年1萬多產婦的案例數量來說,永善縣人民醫院每年2000多的產婦分娩量實在算不上繁重。然而,當地醫院的醫生工作量卻讓陰紅感到意外:“科主任不僅要負責科室管理工作,還要負責病床工作,甚至還要排夜班。這裡太缺人手了!”

此前,由於危急的產婦多數被上轉到其他醫院,永善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們對於很多病例瞭解不多,見得也少。2019年下半年來,陰紅積極參與當地醫院籌建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工作,憑藉她多年的臨床經驗,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實戰搶救演練,為其規範急救診療規範,以增強團隊搶救綜合能力。“自從來到這裡後,未見到永善縣發生過一例產婦死亡的病案,這對於這個地方來說不容易。很多鄉村醫生的工作不好做,如果他們翻山越嶺到產婦家做產檢,衛生院就沒法正常運作下去了。”陰紅表示,籌建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對於當地醫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陰紅一直在為此努力。由於醫院缺乏人手,很多時候一人要身兼數職,且缺乏規範化的醫療制度,陰紅在心裡劃定了一條“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紅線。到任以來,她對醫療文書實施質控,對不合理醫囑、用藥及不完善、不規範的病歷書寫予以指正;加強婦產科相關醫療管理、制度建設,建立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重症孕產婦管理機制,規範剖宮產指徵、足月催引產及棄胎引產步驟,完善門診定期產檢規範,制定高危妊娠的處理流程等。

2019年8月,永善縣人民醫院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正式掛牌,陰紅已感受到危重孕產婦的數量在逐漸增加,對於中心的建設她從不敢掉以輕心。據她透露,目前,醫院新生兒科仍在兒科裡,未來也要將新生兒科從兒科中劃分出來,進行專科精細管理。

來永善縣一年了,此去中山路途迢迢,中山與昭通對口幫扶的兩年來,陰紅是第一位長期進行醫療扶貧的女醫師,也是唯一一位醫學博士。這一年中,她的父親在中山逝世,儘管在第一時間接到通知暫時離開返鄉,陰紅仍遺憾地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在昭通的一年,她見證了無數母子平安的喜悅時刻,卻自覺無法彌補對於父親的臨終關懷。儘管如此,她依然無悔。

【記者】郎慧

【圖片】受訪者供圖

【通訊員】任偉

【作者】 郎慧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中山市~中山自營號~醫聊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