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山鎮:昔日養豬場華麗轉身變扶貧“就業車間”

▌亞山鎮:昔日養豬場華麗轉身變扶貧“就業車間”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她曾是一名“養豬妹”,經營著一個大型養豬場。在2017年,她將養豬場改成了加工成衣的扶貧“就業車間”,為當地的貧困戶和農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帶領他們脫貧致富。她——就是博白縣潤大製衣廠的負責人覃萍。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見到覃萍時,她正在車間內查看製衣工作。放眼望去,整個製衣廠一派繁忙的景象。別看現在製衣廠井井有條,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個生豬養殖場。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1995年,覃萍畢業於博白師範學校,在村小學當了5年代課老師。2000年,看到養殖瘦肉型生豬市場前景好,覃萍於是辭職搞起了生豬養殖。從一開始的幾十頭養起,在她的努力下,到2017年豬場變成到了擁有數千頭生豬的大型養殖場了。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然而,隨著豬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汙染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2017年,南流江干支流劃定禁養區後,覃萍的養殖場也被列入了其中。

博白縣潤大製衣廠負責人 覃萍 ▼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2017年因為南流江排汙問題不能養豬了,我就把它轉型為製衣廠,做的都是國內外的訂單網單。之所以轉型開製衣廠的原因是考慮到這裡的留守婦女比較多,貧困戶也比較多。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說幹就幹,覃萍就地取材,果斷把原來的養豬場改成了製衣廠房,把自己全部的積蓄投了進來,裝修廠房、購買設備、請製衣師傅、招聘工人等。就這樣,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個擁有100多臺縫紉機規模的製衣工廠就運轉起來了。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秦芳是互衛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一名單親媽媽,因為家裡有三個小孩子和兩個老人要照顧,時間不充足,去哪裡找工作都不方便,生活非常困難。後來知道博白縣潤大製衣廠招工,上班時間靈活,於是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報名,沒想到成功應聘上了。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亞山鎮互衛村貧困戶 秦芳 ▼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因為家裡有小孩要照顧,我是不可能出外面去打工的。我在這裡上班一個月有2500-2600,我覺得比在外面還好啊,我比較滿意在這個廠工作,因為可以照顧小孩又可以增加收入。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覃萍製衣廠的員工除了貧困婦女、留守婦女外,還有不少是殘疾人。其中,互衛村的貧困戶朱秀瓊在2008年的時候得了腦中風,右腿殘疾,生活窘迫。原本行動不便的她不宜出來工作,但朱秀瓊不安於現狀、不甘於貧窮,依然對生活充滿了信心。覃萍瞭解到她情況後,為朱秀瓊安排了剪線頭的工作。後來還讓她練習縫製褲子,如今朱秀瓊已經成了一名縫製褲子的好手,月收入超過2000元。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亞山鎮互衛村貧困戶 朱秀瓊 ▼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因為我手腳不便,去哪做工人家都不要我。就是來到這裡之後,這個老闆娘好講,就讓我進來,還叫師傅安排一些最簡單的工作給我做。在這裡還有飯吃,在這裡吃飯比我在家裡還好吃。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目前,覃萍的製衣廠面積有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共有五個生產車間、三個縫紉車間、一個包裝部。共有150名員工,其中有40名是貧困戶,平均月工資2500多元。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覃萍的製衣廠已與中東地區不少國家和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客戶建立了合作關係,工廠規模也越做越大。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亚山镇:昔日养猪场华丽转身变扶贫“就业车间”

今年初,覃萍又在博白縣城開了一間分廠。她表示,一定要把工廠做大做強,吸納更多的留守婦女和貧困戶就業,為博白扶貧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博白縣潤大製衣廠負責人 覃萍 ▼

現在縫紉車位基本上滿了。下一步我就加強擴大規模,吸收更多的貧困戶進來,解決她們的就業問題,我又可以更多的提高我的生產量。因為現在貨源充足,訂單比較多,特別是現在雙十一快到了。

▌本文來源:©博白廣播電視臺™ 記者:周發廳 劉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