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上最嚴格網絡條令,讓科技巨頭只想退出歐洲市場

歐洲最嚴格法律

歐洲史上最嚴格網絡條令,讓科技巨頭只想退出歐洲市場

其實在國外很多消費者一直想知道世界最大的搜索網站谷歌和世界最大的社交平臺臉譜網對他們的個人信息瞭解多少,還有誰可以訪問他們網上的個人數據。但是,互聯網巨頭幾乎沒有給出直截了當的答案,即使是簡單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向我們展示此廣告?。但是,由於歐洲隱私法限制了個人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方式,因此5月25日,權力將轉移給消費者。該規則被稱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或GDPR,其重點是確保用戶瞭解,理解並同意所收集的有關他們的數據

在GDPR下,公司必須清楚,簡潔地收集和使用個人數據,例如全名,家庭住址,位置數據,IP地址或跟蹤智能手機上的網絡和應用程序使用的標識符。公司必須闡明收集數據的原因以及是否將其用於創建人們的行為和習慣的概況。此外,消費者將獲得訪問公司存儲在其上的數據的權利,糾正不正確信息的權利以及限制使用算法做出的決策的權利等。

大公司的威脅

歐洲史上最嚴格網絡條令,讓科技巨頭只想退出歐洲市場

GDPR已經刺激或促進了數據收集和處理實踐的變化。六月,谷歌宣佈將停止在谷歌郵箱中挖掘電子郵件來個性化廣告。該公司表示,這與GDPR無關,並且是為了協調Gmail的消費者版本和企業版本。9月,谷歌對其隱私面板進行了改進,該面板於2009年首次推出,以更加用戶友好。一月份,臉譜網宣佈了自己的隱私儀表板,該儀表板尚未啟動。儘管該法律僅在歐洲適用,但公司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更改,因為它比創建不同的系統要簡單。這項法律的影響將遠遠超過網絡巨頭。

3月,追蹤跨設備用戶的廣告技術公司Drawbridge表示,將關閉其在歐盟的廣告業務,因為目前尚不清楚數字廣告行業如何確保消費者的同意。一個數據公司可以提供有關超過7億人的信息,這些人是從選民記錄,購買行為,車輛登記和其他來源中剔除而來的,該公司正在修改其在美國和歐洲的在線門戶,消費者可以在其中查看關於他們的哪些信息。GDPR將為未來十年的全球數據保護樹立基調。

為什麼如此大動作

歐洲史上最嚴格網絡條令,讓科技巨頭只想退出歐洲市場

除了採取這些措施之外,法律對同意,控制和明確解釋的強調可能會促使用戶更好地理解和重新考慮他們在網上進行監視的方式。同時,隱私權主義者計劃將GDPR用作強制改變公司數據處理方式的武器。簡而言之,法律是翻轉行業經濟的機會。

自商業網絡問世以來,公司一直受到財務激勵,以徘徊在數據上並在以後獲利。現在,歐盟消費者將有選擇加入的自由,而不是選擇退出的負擔。對同意的強調為建立消費者信任創造了經濟上的回報。

對透明度和問責制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單擊接受難以理解的服務條款文檔似乎很容易。好的方面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效率,而不利的方面似乎只是一些討厭的鞋類廣告在網上纏著你。使用個人數據來影響行為並確定你所看到的產品,可以使用的服務以及在從購物到銀行業務等領域支付的價格。每次我們點擊時,這些公司都會試圖弄清楚,這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還是這個毫無價值的人。GDPR規定的大多數數據權利已在歐盟確立,但未得到執行。GDPR標準化了所有歐盟國家/地區的數據權利,使監管機構擁有同樣的能力和更強的實力。違反者將面臨高達年度全球收入4%的罰款。對於臉譜網而言,這將是16億美元;對谷歌來說是44億美元。

科技巨頭損失巨大

歐洲史上最嚴格網絡條令,讓科技巨頭只想退出歐洲市場

當然,法律也有反對者的一面,他們,視GDPR為歐盟的更多保護主義,歐盟以反托拉斯和隱私為由對美國技術平臺提出了挑戰,並帶來了沉重的後果。再有就是成本問題法律中存在潛在的漏洞。它使企業可以出於有限的原因未經同意而處理個人數據,包括企業的“合法權益”,歐盟委員會稱這包括通過郵件,電子郵件或在線廣告進行的“直接營銷”。

但是,即使到那時,公司也必須考慮消費者對如何使用其數據的期望,並且不得侵犯GDPR保障的其他消費者權利。在數字領域,歐盟消費者還獲得了保護電子通訊的一系列配套規則稱為“電子隱私指令”的保護。根據那些正在被批准為法律的規則,同意是收集個人數據的唯一法律依據。

廣告利益誘惑

歐洲史上最嚴格網絡條令,讓科技巨頭只想退出歐洲市場

歐洲消費者組織的高級法律官員戴維·馬丁表示,科技公司的遊說者正在努力影響解釋GDPR的準則並削弱隱私保護。避免不是一種選擇。2017年,臉譜網在歐洲的每用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41%,達到8.86億美元。增長速度快於任何其他地區。最近的趨勢表明,人們越來越關注隱私。在美國和其他地方,廣告攔截器的使用正在增加。立法GDPR,允許個人對如何使用其個人數據有更大的發言權,但在許多方面並沒有那麼遠:沒有規定的時間限制來通知消費者有關違規行為和 組織不會因違規而面臨罰款。但是,將這項立法引入技術行業的熱潮似乎表明,隱私和同意是可能改變硅谷運作方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