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研究生毕业后,我很快活成了普通人

拾遗的一篇文章《抱歉,这辈子我只能做个普通人了》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这一生,所谓成熟,就是四个接受: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接受伴侣是个普通人,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 "

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已经好久了,可是真正和自己和解却要从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开始。

211研究生毕业后,我很快活成了普通人

01 很庆幸,终于可以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了

从小到大,自己也算是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从不让父母操心,考试还总能名列前茅。

即便是学业繁重的高中,只用别人一半的努力,就能把成绩保持在不错的水准。

一旦成绩掉队了,加加油,立刻又上来了。

过了2年疯狂看小说的学渣生活,通过高三一年的努力最终考入211。

在那个以学习论英雄的小时代,我想是学习给了我自命不凡的勇气吧!

自打进入大学,来自学习的光环褪去,自己只是个什么都不会的乡巴佬。除了学习就是小说,别人的大学多姿多彩,我好像上了个假大学。

美亚在《哈喽,NPC》中说到"大部分真正的普通人,会营营役役地生活,然后陷入不甘不愿的自我怀疑,交替于两者之间。"

而我的大学四年就是在浑浑噩噩的脑中百转千回、脚步从不迈出中度过。不甘于平凡,却从不见行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到的世界越大,内在的小孩就往里缩的越深。归根到底,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成为不了改变世界的主角,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差点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

所幸,大学做了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选择继续读研。在读研的三年时间里,我开始探寻真实的自己。

一切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恐惧的、感兴趣的、未曾体验过的……凡是能吸引注意力,让我耗费心神去思考的,都通通尝试一遍。

慢慢的,恐惧的不再害怕,感兴趣的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未曾体验过的给自己带来了别样感受……总之,我不再纠结自己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开始真正有行动的生活。

多神奇啊,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后,反而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快乐。

02 能安安稳稳的生活是普通人最大的幸运

你知道吗,前几天我差点就要变得不普通了。

那是个很日常的一天,晚上回家打开家门时,客厅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男人。

他是谁?他为什么会在这里?房间里还有没有其他人?

……

一瞬间,脑子里涌现出无数个????

所幸,对方比较可能看出了我的吃惊,主动跟我说明原因,他是原来的住户,过来拿点搬家时没有拿完的东西。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心放下了一半,随口问了一句:"谁给你的钥匙?"他也正确的说出了室友的名字。能对上号,我彻底放心了,毫无戒备的回到自己房间,也没管对方在干啥。走的时候,还跟我打了招呼,嗯,这个人应该没问题。

过了两天,刚巧室友回宿舍了,见她回来,顺嘴跟她提了一下这个事情。结果她说,自己的钥匙没有给别人,之前住户退房的时候,还是她帮忙换的钥匙。另外,室友再三询问了原住户,得到的也是否定的答案。

那前几天出现的人是谁?他是如何拿到房间钥匙的?

我的心一下子慌了起来。

突然一阵后怕,幸亏他不劫色劫财,不然我就完蛋了。什么"独居女教师,数月后被发现横尸宿舍"之类的新闻标题在脑中闪现……总之,当时一千个后悔,自己就这么白白的放走这个人,还没及时跟室友确认。

现在这个社会啊,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滴滴顺风车女孩遇害、杭州保姆纵火杀人、中国留学生国外遇害、北大学生弑母等案件,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

这些出现在社会新闻头条里的不幸对象,哪个在出事前,不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正如我们每个人现在这样的生活着。可是一朝不幸降临,他们连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求,更有甚者连性命都难以保留。

所以,只有当我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才会发现所有那些别人的认可、个人的名气,金钱、财产、地位等普通人用尽力气去追寻的东西,全是身外之物。只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着一地鸡毛的小日子。

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深刻的懂得一个道理,平凡可贵。

03 普通人可以在探索自我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好像变得不快乐了。

研究生期间,我就曾有过很长一段不快乐的时光。

那个时候,因为虚度了大学时光,一早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多多实践,争取通过3年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刀枪不入的社会人。

每天早出晚归,读文献/开组会/写文章,生活就是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

生活很充实,努力没白费,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所有这些成果和奖励,大大肯定了我这三年的学习生涯。

可我却突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有体验过开心的滋味了。

这不是说,获得荣誉和奖励不开心,而是在这短暂的激动与兴奋过后,又回到了生活的常态,一种比平静还要低沉的弥散心境。就好像,待宰的活鱼,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水源后,靠着塑料袋中的残水无力的生存着,偶尔外界刺激一下,蹦跶两下后,又瘫在地上。

发现这一惊悚的现象后,我开始思索,幸福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获得了在外人看来还算不错的成绩后,自己还是不开心呢?

慢慢的,我好像找到了一个不幸福的可能答案。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写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可是对于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我们的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比别人优秀。在家里,我们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学校,我们的老师也是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我们要向着第一名努力。而社会更是通过各种手段向我们渗透,人们只会记得冠军,谁会记得第二名。

所以长期以来,我们把社会的要求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拼命的跟自己较劲,只为成为别人眼里优秀的人。可是在按照社会认可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模式成长中,我们却丢掉了真实的自己。

自己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做完之后,尽管辛苦也觉得很值得的事情有哪些?

不计较利益得失,不在乎表现好坏,仅仅因为体验过了,就很开心的事情又是什么?

上面这三个问题,你能立刻给出答案吗?

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5种基本心理需要,而大部分人的一生停留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获得别人的认可中,却很少思考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需求有哪些。

我们习惯了向他人索爱,却从没学会主动爱自己。

211研究生毕业后,我很快活成了普通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到: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当我可以在公交车上怡然自乐的读着纸质书而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当我心甘情愿放弃毕业前最后的玩乐日子,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实习中;当我每天宅在小小的卧室中听课/读书/写作,而丝毫不羡慕朋友圈中的吃喝玩乐;当我偶尔的一抬头,看见一望无际的天空出现一朵漂亮的云,当我为它而激动……

当我享受在自己选择的生活中,当我持久沉浸在平静而又略带满足的心境中,我为自己是个普通人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不是苦苦向外界追求,而是个人自我选择和创造出来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平凡,不再好高骛远,不再心比天高,踏踏实实过好当下的生活,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感受到点滴幸福。

活出自我,活在当下,就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最好方式。

211研究生毕业后,我很快活成了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