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法國是歐洲乃至世界非常重要的國家,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達到封建時代的頂峰,並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加速海外殖民擴張進程。進入20世紀後,法國與英國緊密聯合,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事實上,早在中世紀以前,遠古時期在法蘭西的土地上就已經有人居住了。距今3萬年前,歐洲大陸存在一群平均壽命不長但智慧較高的早期人類,即克羅馬農人。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凱爾特人(印歐人的一支)來到了中歐山區,很快就擴散到了法蘭西的土地,並渡海進入不列顛群島。法蘭西當時被羅馬人稱為高盧,因而又將當地人稱為高盧人,從此拉開了法國的歷史進程。

高盧時期:凱爾特人和古羅馬

事實上,當凱爾特人從中歐不斷向西遷居之時,大約在公元前600年希臘人就已經抵達今天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開疆拓土,並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城邦。在這些希臘人城邦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馬賽利亞城,它也是後來法國名城馬賽(法國國歌《馬賽曲》與此城關聯)的前身。公元前5世紀末,凱爾特人終於抵達到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和比利牛斯山脈(法國和伊比利亞半島的地理分界線)一帶。凱爾特人不僅征服和同化了原先居住在這裡的克羅馬農人和希臘人,並且很快遍佈法國各地。羅馬帝國崛起後,將這片與之毗鄰的地方稱為高盧,可謂是法國的第一個名稱。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起初,凱爾特人勇猛無比、迅速擴張,並曾於公元前386年攻佔羅馬城邦(白鵝救羅馬的故事源於此)。但隨著羅馬人先後戰勝拉丁同盟、迦太基和馬其頓,逐漸成為地中海秩序的主導者。進入羅馬共和國“前三巨頭”時期,凱撒率軍出征高盧,以極快的速度鐵血征服了高盧,將其納入羅馬的版圖。為了紀念自己的卓越武功,凱撒在戰爭結束以後還寫了一本書,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高盧戰記》。《高盧戰記》不僅是歐洲人較早流傳的兵書,同時也詳細記載了高盧地區各族群的社會情況,因此極具文學和史料價值。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以凱撒征服為分界線,整個高盧歷史被分割為兩段。此後的高盧又稱羅馬高盧省,其命運也和羅馬慼慼相關。進入三世紀以後,受氣候變化印象,整個亞歐大陸遭到新一輪“蠻族”南下衝擊、絲綢之路斷裂,古代世界四帝國(東漢、貴霜、安息、羅馬)相繼進入“3世紀危機”。在歐洲,日耳曼族群開始不斷南侵包括高盧在內的各地,法蘭西族群出現了新一輪多樣性變化。西羅馬帝國日漸不穩,日耳曼族群法蘭克人在高盧擊敗了羅馬人勢力,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法蘭克時期: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

相傳墨洛溫王朝以創立者克洛維的祖父、荷蘭地區的法蘭克人酋長墨洛維的名字命名的。公元486年,開國君主克洛維擊敗了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最後一任總督西格里烏斯,自此獨佔北部高盧。此後不久,克洛維宣佈皈依羅馬天主教派(此前日耳曼人信奉阿里烏教派),勢力獲得進一步膨脹。然而日耳曼人的傳統習俗同樣在這個新建立的王國中得到了提現,人死地分。克洛維將自己的領地分給了四個兒子,形成了法蘭克史上第一個分裂時期。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在第一分裂時期中,克洛維的四個兒子雖存在摩擦,但大體採取合作對外的態度,將墨洛溫王朝推向巔峰。同時經過一系列爭鬥以後,公元560年法蘭克王國再度統一於克洛泰爾一世(克洛維小兒子)手中,奈何次年他便撒手人寰了,於是法蘭克國王進入第二個分裂時期,而這一次卻爆發了長達四十年的內戰。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戰中,希爾佩裡克一世(克洛泰爾一世的小兒子)雖屢屢落入下風,但其子克洛泰爾二世(克洛泰爾一世之孫)卻在一系列陰謀詭計、暗殺背叛之後,於613年被簇擁為法蘭克唯一的國王。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需要指出的是,克洛泰爾二世雖然是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第三位唯一君主,但他的上臺更多是源於對手麾下貴族的背叛(即奧斯特拉西亞與勃艮第的貴族),所以614年她通過一項意義深遠的法規,即《巴黎詔令》,規定了各地伯爵只能從當地貴族挑選,而不能由國王委任,從而導致地方領主貴族勢力愈發強大起來。

自克洛泰爾二世之後,雖然也曾出現統一法蘭克全境的國王,但地方貴族勢力已經成長為對抗王權的龐大力量,甚至為迫使國王屈服,寧願輸掉對外戰爭。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加洛林家族成功上位成為宮相。當時加洛林家族小丕平扶持克洛維三世國王,與紐斯特里亞的貴族們扶持的提奧德里克三世展開宮相內戰,並取得勝利,奠定了加洛林家族的霸權。公元751年小丕平之孫“矮子”丕平成功篡魏,廢除墨洛溫家族的王位,開創了加洛林王朝。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然而加洛林王朝崛起迅速,沒落也很快。矮子丕平之子查理曼大帝於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皇帝,建立了查理曼帝國(即法蘭克帝國),達到了整個法蘭克時代極盛之時。然而查理曼去世後,其孫輩簽署《凡爾登條約》,再度上演了人死地分的戲碼。偌大的帝國被一分為三。西法蘭克王國成為日後法蘭西的雛形,中法蘭克王國絕嗣後慘遭瓜分,東法蘭克王國日後逐漸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或德國。公元989年西法蘭克加洛林王朝被卡佩王朝取代,公元911年東法蘭克被薩克森王朝取代。

小王權時期:卡佩王朝和瓦盧瓦王朝

西法蘭克君主路易五世去世之時,加洛林家族男性後嗣尚存,路易五世的叔叔查理正是當時的下洛林公爵。然而法國貴族處於利益考慮,選擇了母系祖先源於加洛林家族的雨果·卡佩作為國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貴族勢力對王權的掣肘。卡佩王朝是法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該王朝上可追溯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血脈、下可延綿瓦盧瓦王朝和波旁王朝淵源。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和哈布斯堡王朝、波旁王朝一樣,卡佩王朝同樣是一個延續多年的跨國王朝。其先後統治過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比利時、意大利、匈牙利、克羅地亞、波蘭、立陶宛、阿爾巴尼亞、希臘和拉丁帝國,更是盧森堡如今的王室。另外,卡佩王朝末代國王腓力四世的外孫愛德華三世亦是英國金雀花王朝(法國稱安茹王朝)的關鍵性君主。整個卡佩王朝時期,法國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有所發展,在許多交通樞紐和集市地點上都出現了許多新興城市,城市的興起導致市民階層的出現,法國的社會結構逐漸變化,出現了平民和貴族、教士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卡佩王朝時期,英法之間衝突不斷。自諾曼征服以後的歷代英王皆有同時統治英法兩國的慾望,這種衝突一直延續到瓦盧瓦王朝時期。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卡佩家族嫡系絕嗣,旁支瓦盧瓦家族腓力六世繼位,不久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從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攻打法國起,至1453年法國收復失地、取得勝利為止,這場戰爭激發法國完成了民族意識塑造、發展許多戰術和武器,為日後在歐洲大陸開創霸業打下了基礎。

大王權時期:波旁王朝

經歷了百年戰爭的錘鍊,到了路易十一時期已經基本完成了統一。同時隨著市民階層的崛起、文藝復興達到高潮,歐洲秩序正在發生新的轉向。公元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絕嗣,王位被胡格諾宗教戰爭中以新教領袖的身份參戰瓦盧瓦王室遠親(卡佩王朝旁支)的亨利四世繼承,自此開創波旁王朝。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亨利四世時期,法國進入了一個相當長的休養生息階段,國力日漸強大、王權逐步發展。隨後法國又有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馬紮然的整頓,即便是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法國的實力也在逐步加強。黎塞留是法國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他雖為天主教會紅衣大主教,卻出於法國外交現實的考慮(主要是波旁王朝與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爭鬥),在三十年戰爭中站隊新教國家陣營一邊,向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首的天主教陣營開戰。不僅如此,為了鞏固王權,完善君主制官僚體系,黎塞留大肆從市民階層中任命官員,以此剝離貴族對法國政治的影響。

黎塞留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決策,為法國獲得了相當大的利益,同時也為日後法國兩百年歐陸霸主奠定基礎。到了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王領地不如貴族領主多的情況不復存在了(百年戰爭初期,法王直屬領地僅奧爾良和巴黎兩處),法國專制王權由此進入極盛時期。不過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時間太長,繼承其王位的是他曾孫路易十五。或許是長期的安逸腐蝕了王室成員的意志,路易十五安於享受太陽王的成果,竟然說出了“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話語。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事實上,“洪水”已經蓄勢待發了。由於地方貴族權力的削弱,法國資本主義工商業進一步發展,大家對君主王權制度下諸如徵稅等政策極為不滿。此時,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啟蒙運動蓬勃發展,他們對貴族、教士等特權階層的抨擊越來越厲害了。到了路易十六時期,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爆發了法國大革命。

革命時期:後波旁王朝和拿破崙帝國

大革命時期,各方利益勢力幾經搏鬥,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和熱月黨人不斷更迭,最終拿破崙於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攫取了法國最高權力。5年以後,拿票了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史稱拿破崙帝國。法國勢力的快速擴張引發了歐洲其他大國的忌憚,英、俄、普、奧等國為此先後組建多次反法同盟,並兩度擊敗拿破崙軍隊。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折戟滑鐵盧之後,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後因違憲被七月王朝(波旁王朝旁支)所取代。1848年歐洲爆發反君主制革命大風暴,代表大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倒臺,第二共和國成立。四年之後,拿破崙皇帝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稱帝,史稱“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的法國,又稱法蘭西第二帝國,此時法國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國力進一步發展。然而由於在1870年普法戰爭中潰敗,拿破崙三世被迫退位。

共和時期:普法戰爭以後

普法戰爭之後,兩國簽署了對法國頗為苛刻的《法蘭克福條約》,法國不僅需要賠償德國五十億法郎,還要將阿爾薩斯省的大部分與洛林省屬下的摩澤爾省割讓予德國。這份條約給予法國民眾強烈的羞恥感和復仇慾望,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政策始終以向德國復仇為基本方向。奈何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在歐洲各國之間展開頻繁外交,構築了一套極為複雜的同盟體系,將德國設置為列國交流的樞紐位置,卻將法國基本排除在外。

法國曆史簡述:凱撒徵高盧、法蘭克鼎盛、太陽王專制、拿破崙戰爭

當威廉一世下臺,第二帝國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威廉一世之孫)上臺後不久,迫使俾斯麥請辭。從1890年到1892年的短短兩年間,德國外交政策大變,德俄、德英、奧意之間關係快速惡化,法國乘機先後建立了法俄同盟和英法協約,終於在歐洲打破了孤立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作為協約國陣營主力對德宣戰並取得勝利。戰後成為主導國際聯盟的兩強之一(另一個是英國)。二戰初期,法國雖迅速戰敗投降,但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下堅持抵抗運動,再度躋身戰勝國行列,並位列聯合國五常之一。

縱觀法國曆史,它先後經歷了高盧時期(獨立高盧和羅馬高盧省)、王權強化時期以及共和國大革命時期。這同時也是君主制王權從虛弱到逐步強化再到走向衰落的進程,對歐洲乃至世界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