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桶养中蜂达到旺群?

杨寿强


土养的中蜂为什么容易达到强群?

对于土养的中蜂来说,一般只要我们养殖,蜂群达到强群的条件就是一个,蜂王质量好,对于我们养殖的位置和蜂箱处理科学,这样蜂群一般几个月就会达到强群,但是往往达到强群以后就比较难以维持。为什么容易达到强群呢?主要是土养的中蜂管理上以一个蜂群为单位,我们是不用经常开箱检查的,而且土养中蜂大多是自生自灭形式,只要蜜源稍好,蜂群达到强群就比较快,蜂部落认为主要还是养蜂人打扰比较少,蜜蜂充足,土养的养殖方式更加符合蜜蜂的野生习性。

为什么土养中蜂难以长期维持强群?

蜂部落认为这才是土养中蜂的重点,那就是为什么难以维持强群。从蜂部落养殖的经验来看,蜂部落认为造成土养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学、没有巢虫防治概念、从来不饲喂、从来不换王、没有培育适龄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学

对于活框养殖的取蜜我们都知道,虽然活框养殖可以过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后只要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时间,养蜂人都会通过饲喂来满足蜂群的日常营养需要。但是土养的很少这样取蜜,一般土养的就是选择一个时间取蜜,根据养蜂人的感觉,想取多少取多少。由于土养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时候把幼虫脾也去掉,导致幼虫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恶劣气候,蜜蜂难以度过难关,最后被饿死。

第二:没有巢虫防治概念

这是土法养蜂最常见的现象,在小时候蜂部落注意观察过,我们当地没有巢虫的说法,一般说棉虫,其实就是巢虫。我们当地养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虫的,一般就是等巢虫自生自灭,所以在我们当地养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灭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比较简单,因为巢虫滋生的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因为新的蜂群中巢虫是不会滋生的,但是超过一年以后如果蜂群中还有较多的老旧蜂脾,巢虫必然泛滥,强群勉强坚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坚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养中蜂养殖失败。

第三:从来不饲喂

对于土养的蜜蜂来说,饲喂比较困难是一个问题,养蜂人从来没有饲喂概念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听起来是纯天然的蜂蜜,没有饲喂过,但是在过去那么多年蜜蜂的发展中,没有经过饲喂蜂蜜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应该说蜂蜜的产量提升除了活框养殖出现外,科学的饲喂也是一个关键。在这里我们不否认有部分蜂蜜因为饲喂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就算蜂蜜质量高,其产量也远远高出了过去的养殖方式。

第四:从来不换王

由于土法饲养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较困难,对于单纯采用土法饲养的蜜蜂来说,蜂王几乎都是自生自灭,最后导致蜂场中产生大量的老龄蜂王,虽然说蜂王分走的时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点养蜂经验的养蜂人都会把分蜂团收回来,实际上我们蜂场中老蜂王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导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龄蜂王,带群能力差,产卵能力差,难以繁殖为强群。

第五:没有培育适龄蜂概念

这里我们说的适龄蜂一般包含两种,一种是适龄的采集蜂,一种是适龄的越冬蜂,这两种养殖方式在传统土养的蜂群中都是没有被采用的,导致了蜂群在该采蜜的时候夺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该越冬的时候适龄越冬蜂数量少,最后产蜜不高,越冬失败。

解决办法

其实找到了原因,想要解决就比较简单了,我们根据上面的原因来寻找解决办法。

第一:科学取蜜

怎么科学取蜜呢?蜂部落认为是可以采取一扫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须根据取蜜后的气候条件进行喂养,该奖励的奖励,该辅助的辅助,保证蜂群不会因为取蜜而饥饿。

第二:坚持巢虫防治

土养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虫其实在过去就已经有了方法,小时候我们当地的老人也采用割脾的方式来对巢虫进行防治,但是并没有注意到老脾对蜂群的危害,所以在过去防治巢虫都是割掉多余的巢脾,其实仅仅是保持了蜂群的强群,如果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割掉旧脾的同时,注意每年取蜜的时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旧脾全部去除,然后定期打扫, 这样巢虫就无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学饲喂

蜜蜂饲喂是一个科学的养殖方式,这不管是多权威的书籍或者机构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为消费者认为不行就不使用,否则我们养蜂的产量会很低,养殖也容易失败,只要我们养殖过程中注意蜂产品的质量把控即可,至于饲喂方法,土养的蜜蜂并非没有办法饲喂,不管采用蜂团底部饲喂或者蜂箱壁挂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与土养结合

对于活框保持蜂王优质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育王,那么我们如何让土养的蜜蜂保持蜂王优质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养殖几箱活框的蜜蜂,采用活框的蜜蜂来培育蜂王,在每年我们最后一次取蜜的时候换掉土养蜂群中的老王,这样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够长期保持优质了,分蜂性会大大减弱,产蜜和产子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第五:坚持培育适龄蜂

对于适龄蜂的培育来说,活框养殖讲究可以控制蜂王产卵,但是土法饲养想要控制蜂王产卵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培育适龄采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产卵的,所以我们可以计划好大流蜜期时间,提前培育适龄采集蜂,对于越冬蜂来说,我们无法保证培育出来的越冬蜂都能够不参与哺育和采集工作,但是只要我们在越冬前进行大量的饲喂,让蜂王大量产卵,到了冬季的时候还是会有大量没有参与哺育的适龄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蜂部落


中蜂,是土生土长的本地蜂种,依然保留了许多野生的生活习性。木桶养殖的中蜂,更加接近中蜂的生活习性,人工干扰少,比较容易养成旺群。木桶养殖的中蜂,养成旺群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保持旺群,持续保持旺群才是桶养中蜂的重中之重。

培育优质蜂王

优质蜂王,产卵能力强、能维持强群、抗病能力强,是桶养中蜂达到旺群并保持旺群的关键。许多桶养中蜂都能把蜂群养殖成旺群,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蜂群群势却越养越弱,甚至最后养没了。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养蜂知识缺乏,对蜂王优劣没有足够的认识,再加上桶养中蜂更换蜂王相对比较麻烦,造成养了好几年的蜂群始终是那只蜂王,随着蜂王老化,产卵量越来越少,一个强盛蜂群逐渐走向衰亡,也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发生自然分蜂的时候,老蜂王飞离后,原群蜂王得到更新,但养蜂人收捕的分蜂团依然保留了老蜂王,造成蜂场中“沉淀”的老蜂王越来越多。因此,养蜂人每年都必须培育新蜂王来替换老弱蜂王。

有效解除分蜂热

中蜂的特性,就是容易分蜂,产生分蜂热的强群,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蜂群不断地分蜂,一个旺群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外界蜜粉源充足,蜂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巢内蜂多蜜多子多,又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蜂群就容易产生分蜂热。养殖蜜蜂的木桶,空间不宜太小,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蜂群养不成旺群。这就跟我们开餐馆一样,生意很火爆,但店面太小,容人拥挤不堪,如果想继续做强做大,要么就扩大店面,要么就只好开分店了。木桶养殖的蜂群,不方便用子脾来调整群势,除了更换蜂王外,就是要及时取蜜,通过取蜜,腾出更多的巢房供蜜蜂储存蜂蜜和供蜂王产卵,让蜜蜂的分蜂情绪得到缓解。中蜂养殖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蜂蜜,做到及时取蜜,不仅可以增加养蜂的收入,还可以有效解除分蜂热。

营造舒适环境防治病虫害

巢虫是木桶养殖中蜂的主要敌害,滋生巢虫的蜂群很难发展起来,甚至会产生飞逃。蜂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旧脾又容易滋生巢虫。养蜂人要充分利用流蜜期,割除旧脾,让蜜蜂筑造新脾。由于木桶养蜂换王、割蜜都相对麻烦,为了减少对蜂群的打扰次数,可以在割蜜的时候同时进行换王。蜜蜂养殖,除了保证充足的蜜粉源外,还要给蜜蜂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外部环境,及时给蜂群遮荫供水,防止胡蜂、蚂蚁、蟾蜍等敌害对蜂群的侵扰。

蜂语语是闽西山区的养蜂人,在我的蜂场也保留着一部分的土养中蜂,主要是用来吸引消费者的。利用活框养殖来为土养蜂群培育蜂王,可以有效弥补土养蜂群管理上的不足。闽西山区的大流蜜期在6月初,流蜜期的10天左右,就可以进行割蜜和换王。根据蜂巢储蜜情况,先割取储蜜较多的一半,剩下一半过10天左右再割,有10天左右的时间,蜜蜂就能筑造新巢储存蜂蜜和供蜂王产卵了。割取蜂蜜后,还有一星期左右流蜜期才结束,可以保证蜂群储存足够的度夏饲料。经历了度夏的蜂群,群势都有一定程度的衰退,9月底,给土养蜂群进行一星期左右的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卵,能有效培育更多的越冬蜂,有利于来年春天蜂群的迅速发展。秋冬季节,外界流蜜量都不大,一般都留给蜂群做越冬饲料。在越冬前一定要保证蜂群有足够的越冬饲料。

优质的蜂王、蜜粉源充足、舒适的养殖环境,这是桶养中蜂养成旺群的必备条件。要持续保持旺群,必须做到更换新王、有效控制分蜂热、及时取蜜、新脾、防治病虫害等。养蜂的朋友,桶养中蜂如何达到并持续保持旺群,你掌握了吗?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关注并咨询我。


蜂语语


怎样才能让桶养中蜂达到旺群?

题主讲的桶养中蜂我猜应该是指传统木桶养殖的中蜂。对于用传统方法,木桶饲养的中蜂希望达到旺群高产的目的,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蜂桶要做大一些,无论卧式或立式蜂桶都需做到内经80厘X40厘米X50厘米的,内部空间大,蜜蜂桶内有 较大的空间建造巢脾 ,同时夏天也不会太热。二、割蜜时尽量取老脾留新脾,中蜂王喜欢在新巢房内产卵,入冬前或开春后可将巢内打扫干净,割去老旧空脾,防止滋生巢虫。

三、桶养中蜂的换王不便人工操作,一般都是自然换王,我们可将自然分蜂后收捕回来的老王群安置在较差的蜂桶內,侧重于新王群的管理。

四、对蜂桶要做好防雨防晒和越冬防冻处理。

五、割蜜时一定要给蜂群留足越冬饲料,切勿杀鸡取卵,以免造成损失。

六、选择好蜂桶的安放位置,可将蜂桶放置在背风向阳的岩石下面,蜂桶上面盖上通风透气又防雨防晒的石棉瓦。


太极峡蜂情


想要桶蜂发展成强群:1首先要有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蜂王。2要有充足蜜源来维持蜂群粮食开销。3技术管理,春、夏、秋、冬、早春:打理保持蜂多于脾、夏季:如何给蜜蜂降温减少死亡、秋季:蜜蜂经过一个高温的夏天蜂量己退不少、这时可减脾另蜜蜂密集起再加强饲喂、冬季:注意保温保持优质越冬蜂加强饲喂少打扰、让他安全过冬。


粤顺德


蜂王的作用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