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在我国,有一种学生叫“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学生是很多人读书时的阴影,他们最怕听到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主人公曾经也是被“别人家的孩子”伤过,但最后却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他叫刘路,还有一个笔名叫刘嘉忆,出生1989年。这是一个曾经轰动过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一个人,而且还是在特别年轻的时候。在2012年的时候,当时年仅22岁的刘路,刚本科毕业就被中南大学破格聘任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教授级研究员,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同时给予了100万重奖。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是什么事情让中南大学这所985大学破天荒地聘用一位年仅22岁,还是刚本科毕业的学生当教授呢?原来,在刘路上大学期间,当时年仅20岁的他,破解了困扰了世界上无数数学家的一个世界难题,证明了西塔潘猜想,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数学界。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西塔潘猜想是什么?先来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这个猜想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齐(Ramsey)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这个猜想已经困扰了整个数学界长达17年之久,终于被这个20岁的小伙子用了2个月成功破解了。在2010年8月的时候,酷爱数量逻辑的刘路,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西塔潘猜想,瞬间产生了兴趣。于是,他通过邮件跟南京大学一位副教授沟通过几次。同年9月份,刘路在研究一个相关问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方法,瞬间的灵感让他感觉到这个方法有可能会对解决这个猜有帮助。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10月份的某天,刘路灵光一现,用这个方法稍作调整,就能够证明这个猜想。然后他马上跑回宿舍,连夜用英语将这个证明的全过程写了出来,通过邮件形式,投稿给了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而他的证明过程,最终获得《符号逻辑》主编、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文章发表后,瞬间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2011年5月份,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在杭州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特意邀请了当时还在读大三的刘路到会,现场报告了它的证明过程,让现场所有数学专家非常震惊。同年9月份,刘路受邀参加了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他是会议上唯一参加亚洲人,并做了长达40分钟的学术报告。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刘路在完成西塔潘猜想后,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得知此事后,立刻找到刘路,并要求将他收为自己的学生,跟着他读博士。侯教授之后特意为刘路引荐了三名著名的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院士得知后,联名上书中央,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刘路在学术方面的培养,要在各方面对其进行关心和支持。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刘路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如此成就,实在叫人刮目相看。难道他是从小就天赋异常,是个小天才吗?事实并不是这样。

刘路以前上学的时候,开始成绩属于一般般。初中的时候,整体成绩在班级上排名并不靠前。他从初二的时候,就对数学产生了很大兴趣,并开始自学数论。初三的时候,已经读完一本“天书”《古今数学思想集》,高中开始阅读大量的数学著作,包括很多全英文的数学书籍。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初中时,刘路由于对数学产生了巨大兴趣,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数学上,导致其它课程开始下滑,成了妈妈眼中的差生。刘路妈妈和老师也都非常着急,有次晚上想找刘路谈谈的时候,发现很晚了刘路还在挑灯夜读数学书籍。刘路妈妈摇摇头,没说话就走了,在她看来,这孩子可能就是真的笨吧,他已经很努力了,不能强求。

然而,中考的时候,刘路又鬼使神差地考上了当地一所非常不错的高中,只是成绩排名差不多处于垫底位置。2008年,高考的时候,当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这些名校的时候,刘路的高考成绩在学校里只能算一般般,他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大连理大学,第二志愿是中南大学,专业全是数学,最后被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录取。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到了中南大学之后,刘路更是如鱼得水,经常泡在学校图书馆,接触到更多的专业书籍,对数学的兴趣也更加浓了,数学各方面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这才有了后来发生的故事。

从刘路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功最关键的两个字,那就是“兴趣”。他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是他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绩的关键。杨振宁在1983年的时候,向中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学习数学过程时,向大家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刘薰宇。杨振宁说:“刘薰宇先生是著名的数学家,写过很多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刘薰宇先生的书籍。”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而刘薰宇先生编写的《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就是如此,这套书一共三本,包括《马先生讲数学》《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他将自己化名为马先生,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了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以及通过讲解题目,将很多数学知识点全部融合在一起。

他曾是妈妈眼中的差生,20岁破解世界难题,22岁成为985大学教授

这套收非常合适小学生和初中生,可以当成平时课外读物,可以让很多中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目前这套书正好赶上搞团购活动,三本只要69元(包邮),给自己孩子买一套,非常划算有价值。有兴趣有眼光的朋友,欢迎点击下面链接,直接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