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孩子的“媽媽”只有13歲,太忙沒機會一起和孩子吃飯,心酸

哈嘍朋友們,歡迎您的到來,記得點擊上方『關注』,方便閱讀更多育兒好文!

4個孩子的“媽媽”只有13歲,太忙沒機會一起和孩子吃飯,心酸

導語:在我國很多地方,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很多父母都選擇外出打工。於是留下的孩子,叫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普遍存在,造就了很多問題,但面對現實,我們又不得不屈服於現實。

最近網上有一個13歲的留守“媽媽”日常,感動了萬千網友。

這個留守“媽媽”的名字我們不得而知,但她今年只有13歲,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妹妹。因為家裡有5個孩子要養活,他們的父母選擇外出打工。

但是家裡的弟弟妹妹都還小,於是家裡看護弟弟妹妹的重擔就壓到了她的身上。她每天早起做飯,整理家務,給弟弟妹妹們洗澡洗衣服等一切生活事項。

放學回來後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這麼稚嫩的肩膀,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一個媽媽的任務和責任。所以她的故事一傳開來,大家都稱她是4個孩子的“媽媽”,是個只有13歲的留守“媽媽”。

生活不易,13歲的女孩每天不但把家裡照料得井井有條,也能讓自己的學習成績保持良好。但因為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她幾乎都沒有機會和她的4個“孩子”一起吃過飯,看到這裡讓人甚至心酸。

留守兒童在我國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也是存在即合理的社會現象。我們有感於留守兒童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對他們生活教育的擔心和關注。

4個孩子的“媽媽”只有13歲,太忙沒機會一起和孩子吃飯,心酸

01、留守的兒童,遠走的父母,何時是個頭?

關於留守兒童,是這樣定義的。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這樣定義出來的留守兒童,很形象是不是?我們現在幾乎隨處都可見到很多的留守兒童,就像上面提到的13歲留守“媽媽”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我國都有多子多福的傳統,所以很多偏遠地區的人們,一直覺得孩子越多越好,於是他們就不停地生孩子。可是孩子生下了,就是要養育,貧瘠的土地,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家庭,最終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這麼窮,幹嘛還生那麼多孩子,簡直自作自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生孩子的權利,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他們因為目光和格局的問題,看不到現實的殘酷。

一旦父母遠走打工,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就是個進入死循環的問題。而留守兒童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這樣最初生孩子的父母,都忘了最初的初衷了。

被留守的孩子,少了父母的管教,自由地放飛狀態,很容易走上歪路。這現實世界的殘忍,又有多少父母能夠看得到呢?

日復日,年復年,靠著微博的工資,加上沒有按照常人說的孩子出人頭地,那麼,他們面對的更是一代又一代的貧窮和無奈。

4個孩子的“媽媽”只有13歲,太忙沒機會一起和孩子吃飯,心酸

02、留守兒童現狀給人怎樣的思考?

在我國很多地方,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很多父母都選擇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孩子,就叫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問題普遍存在,但是面對現實,我們又不得不屈服於現實。

在我國留守兒童的現狀如下: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週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留守兒童的數量從6102萬到902萬。

是不是看到數據在減少,就以為問題得到解決了。其實不然,數據減少,一是因為排查年齡從18週歲以下,變成了16周以下。二是範圍上的差異,之前是按照只要一方父母不在就算留守兒童,而後來的則是按照父母雙方都不在的情況下才算留守兒童。

於是留守兒童最新定義為: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本次摸排的對象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週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

留守兒童一直是家庭和社會的問題,他們是一個集體名詞。不能說這個是好是壞,畢竟在環境中產生的群體,雖然結果不那麼完美,但至少大家都接受了這個現實。

那麼,留守兒童也並非現象中讓人覺得問題很多的一幫人。

因為在諾大的留守兒童中,有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更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知道關愛家人,感恩社會,他們無論何時都能苦中作樂,堅強微笑面對生活。

當然也有一類孩子,在心理疏導不夠的情況下,就像我們瞭解到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他們同樣有些天真爛漫,以及無憂無慮的童年。

4個孩子的“媽媽”只有13歲,太忙沒機會一起和孩子吃飯,心酸

03、留守兒童需要社會的更多關愛

我們被留守,並不表示我們就放棄自我。或許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總體來說,我們也是一批有理想有夢想的孩子。

正是因為留守兒童屬於弱勢群體,我們社會更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而針對留守兒童,要面對的不但是生活問題,更是心理問題的疏導,教育問題的緊跟得上。只有父母和社會,雙管齊下,才能在這個問題上,達到一定的效果。

目前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做父母的儘量保持親子間的通話,根據孩子的校內外的表現,給予鼓勵和正常的父母教育。

“要真正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就要讓他們不再留守,讓他們跟父母在一起。”長期從事農村留守人口、農村社會問題和農村教育等方面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葉敬忠這樣說道。

雖然這樣的情況,一時是無法實現,但我們仍然可以利用所有的社會資源,儘可能地解決留守兒童相關的問題,比如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等。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只有大家都關注了,一切都會慢慢地變好的。

4個孩子的“媽媽”只有13歲,太忙沒機會一起和孩子吃飯,心酸

關於社會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愛,我們都做了什麼呢?

我們建立了“快樂學校”,面向廣大留守兒童,走進他們的內心,和他們一起成長,給孩子帶去快樂。

星星點燈·關愛

這一項目是中英人壽借鑑英方股東英傑華集團(AVIVA)“Street To School”(從街道重返校園計劃)的運作經驗而發起的公益活動。“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組織受過良好教育的愛心志願者成立關愛行動隊,在為孩子們送去精彩的課程和豐富遊戲的同時,帶他們暢遊書海,幫助他們忘卻孤獨,在互相關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我們建立全球最大的留守兒童吧,從2005年開始,一直堅守崗位。

關愛留守兒童不變,我們的愛心永遠傳下去。

最後,我們對於留守兒童,要多層面的著手。從關愛開始,國家政策為先鋒,地方立法開道,堅持實施留守兒童保護工作的意見,全面開花的讓大家一起來關注這個群體。

關於留守兒童,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俏俏,全職寶媽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期待你的關注,分享,收藏,轉發。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歡迎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