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在闽清有一条最长的河流叫做梅溪,在这条主流全长78.6公里,总落差1077米,流域面积956.1平方公里的河流上有一段位置叫将军潭(在闽清县云龙乡潭口村),因为当年有4位将军在这里跳江自尽。在这个将军潭中间有一座突起的小岛上建有一座敕封昭显侯的将军庙,叫:昭显侯祖殿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这座将军庙的庙门顶上是双龙戏珠,在上层左右是两只麒麟,正中间写着“敕封昭显侯”的庙名,庙名旁边两只龙护在左右。边上刻着楹联“舍己救人陈将军,英烈可嘉封为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下层中间是大门,门两边是两位门神,再两边是两幅陈将军的英勇事迹。在门外的两条柱子上各盘旋着一条龙。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这座庙里正中间供奉的是昭显侯陈翊惠,陈显惠,陈威远,陈怀远四位将军。左边供奉的是元县令董桢、明县尹沈源和随将军入闽的陈、蔡两总管。右边供奉的是四位世子爷,左右两排供奉的是跟随陈将军站死义勇的吴开将军、焦健将军陈马将军、洪马将军等诸神和福德正神土地公、副官使者。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关于这四位将军的由来:据记载河南光洲固始东乡陈氏四兄弟原为黄巢亲随,在黄巢兵败自杀后,投奔河南光州一带的起义军王绪、王潮、王审知部,并随王绪队伍南下,经江西、广东进入福建,四人追随王审知冲锋陷阵,开闽拓疆,立下汗马功劳,难能可贵的是,这四位农民将军攻城掠寨从不滥杀,行军打伏从不扰民。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建闽国后,闽王王审知忆固始陈氏四兄弟忠心耿耿,长期追随,屡建奇功,隧封其爵为:曰翊惠,曰显惠,曰威远,曰怀远四将军。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龙德三年(公元921年),闽清瘟疫死了许多人。闽王王审知派王延翰入闽清拯救。王延翰吞银百两,百姓敢怒不敢言,只好托四将军向上反映。王审知得悉,便令王延翰退银,也因此王延翰与四将军和闽清人结怨。后同光四年(926),王审知病座卒,王延翰继任闽王。暴戾的王延翰,为泄前恨,便诬闽清民众图谋不轨,暗存反意,要斩尽杀绝刁民,以泄前恨。诏命陈氏四兄弟征伐闽清,陈氏四将军冒死进言劝阻,请王以苍生为重,勿开杀戒。王延翰不听劝阻说:“孤为大局为计,岂惜刁民哉?尔等按诏行事,不必多言。”并且训斥陈氏四将军“违诏令斩不赦”。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陈氏四将军无奈应诏,统领五百兵众至梅,所到之处,但见百姓设香跪接,并无反意。陈氏四将军思之难下杀心,并知事有可疑,再三计议,王命不可违,奈何?陈氏四将军明白局势的逼迫,为救闽清百姓和五百士兵,第一步选择了解散全体兵卒,令各卸军服,改民装,改名换姓,散居梅邑各地安身立命。紧接,陈氏四将军解散了士卒事后,便聚议潭口码头回山上,决计英烈献身,以报开闽王之德,以安闽清百姓。陈氏四兄弟相继投潭自尽,捐躯殉国,壮烈就义于公元927年春。投潭献身之处,至令留名为“将军潭”。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陈氏四将军舍身拯梅邑百姓殁溪之日,知之者嚎啕遍野,次日在钟,南山蟾洞口和南宫夫人殿下(即将军庙下)收殓尸身,梅地万人空巷,披麻戴孝,设灵哀悼,极其隆重。其后众人收其遗骸装入四个金瓮埋存潭口龙洲垱祖庙后面石墓,已有一千零九十三年历史。王延翰得知陈氏四将军投水献身,为挽回民心,下诏“赦尔等无罪恶”并且假意说:“四将军英烈可嘉”让其子继承爵位,赠其家属金银珠宝。事后,王延翰又命一王将军率兵入梅,收集陈氏旧部。居其久,但一无所获,徒劳无功,只得回榕复命。四位将军对祖国开发民间流传“随王十八姓”保境安民德,有历史的“功绩,有功”受爵。宋绍兴年间追封“英惠灵显侯”宋德威(公元1160)年追封“昭顯侯”。

元至顺年间县令董禎,公元1324年任职四年,明洪武年间县令沈源公元1368年浙江湖州人。俩为和易清慎,惠泽及民,民万历年间邑令杨应晓碑记“昭显庙者祀四将军及 董公、沈公者也按四将军相传祁之”。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在祖庙正后方就是当年留下的陈将军祖庙的石庙和陈氏四将军的墓。在石庙顶上盖着忠義亭。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这座敕封昭显侯庙陈将军祖庙及陈将军墓在闽清2016年7.9水灾中被大水淹没,由于陈将军的威名,这座庙没有地方被这场大水冲毁,依然挺立在梅溪之上。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潭口村将军潭上的将军庙——敕封昭显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