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素有蜀都门户之称,四川德阳白马关景区

白马关景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汉代称绵竹关,唐、宋易名鹿头关,剑南蜀道上五关之最后一关,地处交通要塞,是三国蜀汉政权五十年兴亡佐证地,自古为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素有蜀都门户之称,四川德阳白马关景区


白马雄关关锁南北交通干线——秦川古道,清代罗江才子、文学巨匠李调元有诗形容:“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素有蜀都“门户”之称。

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素有蜀都门户之称,四川德阳白马关景区


古驿道经白马关南北关楼而过,北达长安(今西安市)、南至成都。公元前三百年“五丁开山”时所建,它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大批的蜀军和军用物资经古驿道源源不断的调往北伐前线。唐天宝年间,杨贵妃喜好荔枝,玄宗皇帝旨令地方官经蜀道飞骑运送荔枝入京。杜牧《过华清池绝句》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今天,当您走在这古道上时,是否感觉到荔枝遗留下的阵阵飘香呢。清代果亲王出使西藏,绕蜀道而行,“车骑二三里,西风卷旌旗……”时过千余载,镶嵌在这古道上密集的脚印我们已无法追寻,唯有青石板上留下的深深车辙犹如时光的年轮默默述说着久远的故事。

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素有蜀都门户之称,四川德阳白马关景区


白马雄关:“北望秦岭锁八百里连云,南俯益州开千里沃野”。“山至险峻,有小径仅容车马,三国时营垒也。”白马雄关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蜀汉政权五十年兴衰之见证地,更是汉靖侯庞统祠墓的所在地。

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素有蜀都门户之称,四川德阳白马关景区


景区看点;庞统祠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位于白马关镇凤雏村鹿头山上。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雒城中流矢阵亡,时年不足三十六岁。庞统的死让刘备感到非常的痛惜,将其厚葬于白马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以后,追封庞统为关内候,并在墓前建祠祭祀。在蜀国后期,刘禅又追谥庞统为靖侯,以表达蜀人对庞统的思念。现存祠墓由四川巡抚能泰重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次培修、重建,终成现有规模。祠墓座北朝南,三进四合布局,占地5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73.7平方米,依次排列着山门、二师殿、栖凤殿和庞统墓园。全部建筑以石材为主,古朴典雅,庄重肃穆。另有张飞殿、浣甲池、南北关楼等附属建筑。祠内有明清诗碑、修庙碑、政府文告碑刻30余通;石柱对联40余副,是研究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牛古道白马关段,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公里,原为青石铺就,路中有车辙,现条石基本被毁,仅庞统祠内、金家垭口、落凤坡三段较为完整,为四川保护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古道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与长城及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称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点将台高10米,宽10米,长30余米,为天然石叠砾岩平台。根据民间传说,为张飞为庞统报仇点将处。清李桂林纂修《罗江县志·古迹志》有:"将台,在落凤坡侧,相传汉诸葛武侯点兵于此,旧有亭,今废"。所记与民间传说不同。台周松柏郁郁苍苍,登台可俯视成都平原沃野。

八卦谷传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邓艾决战处。站在点将台上向东望去,松柏及各种灌木掩覆,看似较为平缓,其实林中怪石狰狞,岔道极多,若初次进入,恍如迷宫。谷中有"擂鼓坪"、"忠魂谷"、"肝胆石"、"五行阵"、"旌旗岭"等景点可以玩赏。

.落凤坡;《三国演义》中所述庞统尽忠处,因小说及影视作品,"落凤坡"名气很大。坡上有一大墓冢,传说为庞统中箭处,乡人称为"血坟"。墓高约3米,周长约30米,墓北有石碑一通,上书"汉靖侯庞士元之墓"八个隶书大字。距离血坟约一百米的古驿道旁立着两通石碑:一块上书"落凤坡"三字,另一块书"汉靖侯凤雏先生尽忠处",旁有小字说明庞统 尽忠经过及当地百姓对他的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