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王山不知道的事情

入目第一眼是布達拉宮,也知道五十元背景圖拍攝點,可是這座山本身也是很有看點的,你知道嗎?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 藥王山得名于山上曾有一座藥王廟,藏語稱為“門巴扎倉”。

藥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彙集在藥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線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關於藥王山不知道的事情

1.魯普巖寺:拉薩罕見石窟寺廟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坐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這就是查拉魯普,也稱魯普巖寺。

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石柱,石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巖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66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贊干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祿東讚的造像。

相傳,洞窟頂上還曾留下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面向東方朝拜的逆光剪影。

石窟廟雖小,卻開鑿於松贊干布時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中間幾經興衰,這座石窟廟宇仍舊得以完好保存。據史書《智者喜宴》記載,藏王松贊干布的木雅妃如雍當年在查拉魯普山崖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珍稀緊俏的鹽巴作為工匠的報酬,鑿取一升崖粉便可換取一升鹽。大大提高了當時的工作效率,大梵天神像之後,又在石窟中開鑿了轉經廊道。

關於藥王山不知道的事情
關於藥王山不知道的事情

2.道登達娃和《甘珠爾》佛塔

藥王山有一座石板壘砌的佛塔,石板上刻的是大藏經《甘珠爾》。所有遠道前來拉薩的朝聖者——手持木屣、繫著骯髒的皮袍、口中唸唸有詞的貧窮百姓,無一不在此處得到慰藉。只因多年前修建大藏經《甘珠爾》石板佛塔的人——道登達娃,以親身朝聖的經歷,不露痕跡的表述著與佛祖的命運。

多年前,四十歲的道登達娃從家鄉青海玉樹州曲麻萊磕著長頭出發,那時他的女兒還不到二十。和很多朝聖者一樣,道登達娃不動聲色地積累著他們的腳步,即使睡覺也要用石頭在地上作出標記,以免匆忙中打亂一個步伐。

途中,道登達娃的小兒子生下來了,他的女兒也生下了兒子。兩年後道登達娃一家人到達拉薩,去過了所有能去的寺廟,全家人決定留下了。

道登達娃說:“我是這麼想的,我哪裡都不去了,我要在藥王山修個塔子……”整整十年,道登達娃每逢吉日都風雨無阻地坐在繪滿佛像的藥王山下,為修建佛塔託缽化緣。

每位來此的善男信女,將手中的佈施的哪怕一分一角錢都恭敬地交給他。

十年後,恢弘的大藏經《甘珠爾》佛塔得以佇立於此。

關於藥王山不知道的事情

3.藥王山石刻及刻石生活

藥王山摩崖石刻在拉薩存在已久,最早源於松贊干布時代。經年累計使得整個藥王山石刻造像長近千米,垂直的石壁上遍佈經文和彩色佛像,氣勢令人歎為觀止。

雕刻經文和佛像的工匠,讓山體上遍佈的永恆石塊為信仰作出虔誠的註解,他們通過雙手和久經磨礪的歲月,將岩石內部的頑強傳達給每位朝聖者。藥王山的石刻工匠多以此為生,他們有的舉家來此刻石,有的在此刻石在此成家,踩著凌晨的露水開始一天的工作,古往今來,週而復始。

在他們眼裡,在藥王山刻石也是積累功德的過程,如此想來那些叮叮噹噹的聲音,反倒帶出幾分悅耳的梵音,倒也不那麼枯燥了。

關於藥王山不知道的事情

4.靜觀藥王山白塔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紅山原為一體,由一座巨大白塔相接,白塔底層的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

60年代拉薩建設需要,將白塔拆除,市內一條交通幹道在此通過,將兩山分隔開來。但雪域高原的宗教的要義使得拉薩不會只有風景和變革,這紅山的神脈在信徒眼中不能被中斷,於是兩山之間被飄揚的經幡復又相連。

現今,兩山之間重現已塔相連,也許在很多信徒心裡,白塔不單只是一座塔子,它更像一個巨大的空間座標,使得每個信徒得以準確地指認內心膜拜之地。

其實每個地方有更多傳說也有更多故事。

今日做個課前準備,下次帶你們一個個去打卡,走進去觀看更真實的文化場景。

記得關注我呦!我是做著環球夢的清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