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问题1: 到底有多少明星尊重粉丝?


问题2: 粉丝成就了多少明星的荷包?


问题3:到底有多少网红带货的?


问题4:网红不带货怎么办?


上面四个问题的答案,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大概会略懂一二。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早前为一个国际品牌工作,代言人是大名鼎鼎的陈某某。某次活动的一个环节是给幸运粉丝派发陈某某的签名海报。于是,经纪人和助理亲自代劳,为陈某某签名,又由于海报数量实在太多,最终由品牌方的小伙子模仿陈某某签名了事。


可能这张海报至今都挂在粉丝家的墙上,但是不好意思,这个是A货来的。


真的有明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你签名?在这个网络经济和眼球效应的时代,真的蛮少的,明星忙着拍电视剧,上综艺,街拍,录小视频,谁还管你签名这档子的事?


明星上一档综艺,拍一次广告,出席一次活动,都是掐分掐秒的,连保姆车的规格,航班仓位,伙食和化妆师,都是亲自安排的,接待一个明星,如果是A咖level的,真的要像对待祖宗一样供奉着。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想必TF BOYS 连读书时间都没有吧?


一群文化水平在新世纪半文盲水平的偶像们

将领导00后和10后走向新的娱乐时代......


终于迎来了最“垮”的一代


然而即便这样,他还要给你开出一张7位数,甚至8位数的代言合约,如果只是站个小台什么的,一般也在百万级别。钱稍微少了点,就难免黑脸,实际上,就是钱没到位呗。


如果品牌公关说:我们邀请了500个你的粉丝哦。价格可以再商量一下嘛?


此时你只会遭到经纪人的白眼:脑子坏了啊?这年头跟我谈粉丝?


不谈钱谈感情,才伤感情好嘛?


而在这个天价数字的背后,支撑着他们捞金和“洗钱”的,真是在后面追捧的粉丝。


粉丝效应即是流量效应,也被称为带货效应。


是今天品牌选择明星的风向标,是品牌一掷千金的KPI。


粉丝最终成就了品牌的销量。


除了明星之外,网红也不例外。从微博,到小红书,再到抖音,哪个平台没有一摞子的KOL名单?



自媒体疯狂出没的年代,开个公众号犹如客厅开灯这么随意。如有好的内容持续生产,短时间内“吸眼又吸金”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客户预算没有找到更好渠道释放渠道的时候,投放自媒体是最好的出路,因为看得到数据嘛。



昨天传遍朋友圈的那篇《蓝标,你就是这样服务你的客户BMW的吗?》火遍了朋友圈。1天之后100,000+的阅读,后台实际数据未知,但是超过300,000+也不无可能性。而在此之前,这个公众号的平均阅读是2000-3000。


经营了1-2年公众号,还只有2,000-3,000的阅读量,无疑是不合格的。但是蓝色光标BMW组还是启用了这个公众号,并且邀请他去了丽江试驾。


经过一些断章取义之后,该公众号的自媒体爸爸居然发飙了,吓的蓝色光标公关小妹妹花荣失色。


但我相信,这波借着“蓝色光标”和“BMW”的声量为自己吸粉,顺便泄愤+diss一群看起来都是假流量的网红们,是一件0成本有很爽的事情。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都怪宝马爸爸在出发前没有去烧香啊... ...


标准的碰瓷式公关再一次横空出世。


这也让我想起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催生 Luckin Coffee 曾经起草了一篇:《luckin coffee控诉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被Luckin Coffee贴着碰瓷这波神操作只能说见鬼了吧?


而实际上,排他性的合约是这个市场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定。难道你不懂?这其中更大的公关逻辑是借星巴克的知名度,为自己打开局面。


碰瓷式公关的最终目的,都是短时间内快速吸粉。


早说了,流量当道,管他什么手段。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这杯蓝色的“速溶咖啡”还真的挺好意思的

想知道这么大一个咖啡桶里倒出来的咖啡到底啥味道啊?


不过,中国“总设计师”曾经敲过黑板: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管他什么公关手段,能吸粉卖广告(货)的就是好手段。


又在一篇:《黄家驹去世25周年: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怀念70、80、90年代的粤语歌》的推送中聊到80年代轰动香港谭张争霸事件: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当时谭咏麟和陈百强已经在酒吧唱歌了,13岁的张国荣还在英国念中学。

谭咏麟早早就红了,这时的张国荣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小角色,他在台上唱歌,把自己心爱的帽子仍给台下,却被观众又仍回来。

就在谭咏麟如日中天的时候,张国荣以一张《风继续吹》迅速崛起。

第二年他趁热打铁,以自己的英文名命名的《Leslie》,在香港本地销量突破四白金,一首《Monica》大红大紫。

张国荣后来居上,一口气在红馆开了十场演唱会,场场爆满,很快成为可以和谭咏麟比肩的歌手,各大音乐奖项两人经常“狭路相逢”。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媒体成了“谭张争霸”的始作俑者,他们捕风捉影,胡编乱造各种噱头,制造“神仙打架”,煽动歌迷情绪。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最受欢迎男歌手毕竟只有一席,所以当谭咏麟获奖,媒体就说这奖是他花钱买来的。

这自然就触怒了张国荣的歌迷,谭咏麟领奖时台下张国荣的歌迷一片嘘声;反过来,谭咏麟的歌迷认为事情是张国荣挑起的,把他的车刮花,给他写谩骂和恐吓信等等。

两派歌迷水火不容,硝烟弥漫,甚至发生了斗殴流血事件。

主持人汪涵回忆,高中时宿舍分为谭派和张派,两派经常发生口角,他则是不折不扣的张派。

其实私底下,谭咏麟和张国荣并未交恶,早期谭咏麟获奖时,台下的张国荣还像迷弟一样开心地鼓掌,只是后来失控的局面让他们无可奈何。80年代的香港粉丝,跟现在喜欢TF boy和范丞丞的,估计是一挂的风格。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争霸的结果是,深陷买奖泥沼的谭咏麟不堪流言和诽谤,在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宣布不再参加任何有比赛性质的音乐活动。

坐在场下的张国荣极度震惊和难过,他最后没有上台,跑到后台不停地吸烟。人最寂寞的是没有了对手,一个人鹤立鸡群又有什么意思?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黄耀明、张国荣和谭咏麟

后来每当张国荣获奖时,谭咏麟的歌迷都会站出来说:要不是校长退出,你会获奖?这也如今天的网络水军一样,怎么说呢? 没有也不行,太疯狂也不行。

总之,成也粉丝,败也粉丝了。

不堪重负而且本身就有完美主义的张国荣,随后做出了更令人绝望的决定:宣布退出歌坛。

之后的1990年,张国荣在告别演唱会上说了一段颇为悲凉的话: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谭张争霸就这样以两败俱伤的结局遗憾收场。

多年后汪涵仍然感慨:那时媒体太疯狂,那时歌迷,更疯狂!

成也粉丝 败也粉丝 |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1990张国荣告别演唱会,看得谁不心疼疼?我也是张派的


造孽的粉丝如果知道是因为自己太疯狂而逼退了偶像,会不会倒吸三口冷气?

答案是:不会的!

失去理智的歌迷根本不需要知道理智是什么? 而对于品牌和广告商来说失去理智的粉丝才是真粉丝,不然怎么带货?


End


克洛伊还在如下平台等你呦~!

加入“可可粉社群” 有定期福利:

Weibo: 克洛伊马上出发

小红书: 克洛伊马上出发

Instagram: chloechloecao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