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如何?

我在地球村2018


2019年8月23日, 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在美利堅世界央行行長會議上強烈呼籲,建立全球央行聯盟,創建類似比特幣的儲備貨幣,以此不斷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進而降低全球性金融風險。小編認為,建立全球性電子貨幣短時間很難實現,更為現實的是,作為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中國,讓人民幣進行深度國際化,進而完備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體系,是一種更為現實的可替代方案。

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是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從現實性和理論上結合來看,構建多元的國際貨幣儲備體系是一種較好選擇。

第一,各儲備貨幣間的競爭與制衡將對儲備貨幣發行國形成市場紀律約束,減弱主要儲備貨幣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

第二,新興市場國家在某一儲備貨幣匯率變動時,可配置和運用其他儲備貨幣,有利於維持經濟金融的穩定,減少金融危機的發生。

第三,構建多元國際儲備體系有助於減少美國霸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比如近期美國利用美元霸權和銀行結算系統(SWIFT)制裁伊朗,並威脅任何與伊朗存在經濟交往的國家都將遭到制裁,直接損害其他國家正當利益。近來,德國、法國決定創造一個獨立的金融支付系統,讓其他貨幣發揮更大的作用,以避免歐洲企業繼續充當美國單方面對伊朗金融制裁的“犧牲品”,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多元儲備體系和支付系統將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但目前美元國際儲備佔到60%左右,外匯市場交易額穩居第一,美國金融市場深度、廣度仍具有巨大的優勢,註定儲備貨幣多元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儲備體系,應繼續維持歐元地位,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逐漸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新局面。IMF公佈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第1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各國或地區的外儲中已經達到了2128.7億美元規模,佔參與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成員外匯儲備資產的1.95%,目前排在第5位,成長的空間還十分巨大,人民幣佔比的逐步提升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正穩步前行。那麼,我們究竟如何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呢?

一是推動人民幣交易市場國際化,不斷增強人民幣的功能。2018年上半年,我國相繼推動原油期貨和鐵礦石期貨的國際化。長期以來,我國是原油和鐵礦石的最大進口國,原油和鐵礦石交易市場能夠直觀反映中國市場的供需情況,並通過以人民幣計價的期貨價格傳遞給全球的參與者,這對於擴大人民幣的交易和投資功能意義重大。

二是穩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不斷增加人民幣儲備需求。近幾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聯繫穩步提升,未來還將取得更快的發展。僅2018年1-7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幅為11.3%,遠超對歐、美、日等主要市場的進出口增速,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已經佔到我國外貿總值的27.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和投資需求的增長,為人民幣發揮更大作用提供了空間,也將增加沿線國家對人民幣的儲備需求。近期14個非洲國家正在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並擴大人民幣在非洲大陸的使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三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努力讓人民幣發揮“貨幣錨”的作用。2017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起伏不定,但相對於黃金價格來說較為穩定。並且最近幾個月新興經濟體貨幣在對美元匯率異常波動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卻比較穩定。這實際上告訴我們,人民幣匯率開始呈現與黃金掛鉤的新動向,並可以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發揮“貨幣錨”的作用,這不僅有利於相關國家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有利於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財經趣彈


人民幣國際化目前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靠著國內經濟的輻射推動了人民幣在鄰國的結算。

第二個階段、是靠投資,推動了人民幣在非洲地區的結算。

第三個階段、是靠“一路一帶”推動了人民幣在一路一帶沿岸國家的結算。

第四個階段、通過能源需求推動雙邊貿易關係,能源出口國在美國結算系統中出現結算障礙,推動了這些國家使用人民幣結算。

第五個階段、美國打貿易戰所產生世界的風險,催生了世界各國對人民幣的結算需求。

人民幣結算目前已經和世界上38個國家和地區產生關係。但是人民幣目前在世界上的結算份額只有2.04%,這個數據比2015年的時候低了一點,2015年的時候達到2.17%。

英國是人民幣結算的海外第一大國,人民幣結算佔了英國貿易結算中的5.58%。

人民幣現在已經成為新西蘭結算貨幣中的第一大貨幣。

另外非洲的贊比亞全面使用人民幣結算,全國流通。

其實人民幣結算地位還很弱,只有28個國家地區實現了貿易結算,而剩下的國家都只是只簽訂了為期三年的貨幣互換協議,是為了對沖美元風險的。

人民幣國際結算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很多人很樂觀,但我一點都不客觀。

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貨幣可以挑戰美元的地位。美元國際貨幣結算的地位是他的工業體系奠定的。

世界沒有國家敢放棄美元,因為高端的工業產品只有在美國才有購買,其他國家是買不到的,由此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無可動搖。

也許很多人很看好歐元,會代替美元,我只能說這是做夢,美國的先進的飛機航母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有?

軍事裝備是世界最高端的工業產品,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高端軍事裝備的潛在需求國,美國只要牢牢的保持軍工世界第一,世界上就無人能夠撼動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歐洲無論他怎麼發展也無法在軍工領域超越美國。世界上任何一種貨幣的結算份額再大,也只是暫時性的侵佔美元的結算份額,但是這種份額是非常不穩定的,必要時美元翻身易如反掌。

人民幣結算看似取的了一些成果,但是這些份額是非常不穩定的,就像2015的時候達到2.17%,但是現在又下降為2.04%,原因就出在工業體系上。

我國工業體系所生產的產品在世界範圍內可代替性太強,人家不一定要從你這裡購買,所以造成了人民幣結算份額不穩定。

我國雖然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產品還是太低端,很容易被別國的同類產品衝擊,所以導致了其他國家對持有人民幣的信念不夠堅定,阻礙了人民幣結算率的發展。

而美國的高端工業產品在世界沒有可代替性,而且是各個國家在發展途中都有潛在需求的產品。一旦國家安全受到威脅,這些產品就會成為必須品,要是他們手裡沒有美元,到時候如何購買,你覺得他們會安心嗎?

所以美元地在所有國家潛意識中都非常重要,這也是美元國際地位堅固的原因。

只要美國的高端工業產品具有不可代替性,世界結算無論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他們多少會持有一部分美元,作為後備之需。

人民幣要成為世界第一結算貨幣的地位,路還長著呢,只有工業體系成長到打破美國工業體系中的所有壟斷,才能代替美元,成為國際第一結算貨幣。

(圖片來自互聯網)


一號風手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序次上從我國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到投資,金融市場交易到資本市場開放,逐步推進。 目前主要進程如下:

一、貨幣互換。從2008年開始,我國先後與韓國、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阿根廷、日本、泰國、歐元區等3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擴大了人民幣使用範圍,是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有利於減少美元匯率波動風險,促進雙方貿易健康發展。



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從2009年廣東開始,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方案正式啟動,目前全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均可與境外公司進行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上海等地自貿試驗區試點後,跨境貿易結算不斷增長,截止2018年底,央行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當年發生5.11萬億元,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投資等。


三、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從2010年開始,央行開始新疆試點到全國推開,開展了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ODI)和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這幾年不斷增長,2018年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量為2.66萬億元。

四、人民幣金融市場業務。包括清算行安排。目前在香港地區、美國等設立了23家人民幣清算行。同時設立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目前有28家直接參與者、560家間接參與者,成員分佈世界各地。2010年開始,允許國外金融機構參與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資本市場正式對外開放。同時中國財政部、匯豐銀行等在倫敦等開始發行人民幣債券,外匯交易中心直接可交易20多種幣種。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大步。



五、跨境項目貸款與融資。允許境內銀行對企業“走出去”項目提供融資,允許對跨境貿易進行人民幣融資業務。


六、加入SDR。2015開始,正式加入IMF的SDR,加入特別提款權對人民幣國際化是歷史性突破,可以與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一起成為SDR藍子貨幣。



截止2018年底,人民幣全球支付市場佔比為百分之二點零四,排名第五位。雖然這幾年進步很大,但與中國的經濟地位還是不相稱,需要高度智慧,繼續推進人民幣投資融資交易、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最終成為世界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主要幣種。


周思夢想


人民幣國際化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1年時間,期間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績,但與世界其他一些主要貨幣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經歷的幾個階段。

回想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進程,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一個過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是沒法攜帶人民幣出境的。

1957年和1987年國家曾先後兩次發文,分別允許攜帶5元和200人民幣現鈔出入境。

1993年2月,我國公民出境和外國人出境,每人每次攜帶人民幣限額提升到了6000元。

2003年3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文,明確規定,境內機構在簽訂進出口合同時,可以採用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但在實際對外交割的時候仍然是折算成等值外匯進行收付和結算。

2003年9月,外匯局在此發文,允許邊境貿易中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和辦理進出口核銷,允許境外貿易機構在我國邊境地區銀行,開立人民幣邊境貿易結算專用賬戶,辦理邊貿結算項下的資金收付,同時鼓勵邊境地區銀行與毗鄰國家邊境地區商業銀行建立代理行關係,開通銀行直接結算渠道,並可加掛人民幣兌毗鄰國家貨幣的匯價。

2003年11月,人民銀行宣佈,將為在香港辦理個人人民幣存款、兌換、銀行卡和匯款業務的銀行提供清算安排。其中,銀行卡業務的推出,帶動了內地“銀聯卡”的“出海”。

2005年1月,國家又將出入境攜帶人民幣現鈔標準進一步提高到2萬元。

2004年8月,比照香港,人民銀行正式為澳門銀行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提供清算安排。

以上這幾個關鍵節點都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基礎的階段,人民幣真正的國際化,是從2008年開始。

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試點,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承擔了試點任務。2014年,人民幣經常項下跨境使用基本實現了地域範圍、交易項目和使用主體的全覆蓋。

2010年7月,內地與香港貨幣當局簽訂補充合作備忘錄,明確只要不跨境,香港可以按市場化原則自主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

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籃子貨幣對中國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進行了初次評估,當時差距尚遠。

2011年6月,香港財資公會推出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定盤價,即結合15家報價銀行的中間價而公佈的平均價。這使得離岸人民幣市場(CNH)定價更為透明,併為洐生品定價提供了依據,降低香港人民幣外匯洐生品的結算風險,迎來了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大發展。

2014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將人民幣國際化明確為國家戰略。

2015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對人民幣的評估符合“可自由使用”的標準,將人民幣以10.92%的權重納入SDR貨幣籃子,成為該籃子的第五種、第三大權重貨幣。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2017年3月,IMF首次公佈人民幣外匯儲備。 2017年7月3日,“債券通”的“北向通”通道正式開通,中國債券市場開放也迎來了新的突破。2017年全年,境外機構共增持人民幣債券3477億元,持有總量首次超過萬億元,年末存量達到1.15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境外機構在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整體中的佔比也由2016年末的1.26%提高至1.99%。

2018年3月26日,上海原油期貨市場正式上線交易,成交量一直穩步擴大,市場份額逐漸增加,到現在,市場份額達到15%,排名世界第三,這為石油人民幣定價創造一個好的開端。

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成績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

全球外匯儲備佔比1.89%

截止2018年底,全球持有人民幣外匯儲備2027.9億美元(1.4萬億人民幣左右),佔1.89%,同比上升0.44%。同期全球美元外匯儲備65511.6億美元(45.5萬億人民幣,佔62.25%,同比下滑0.22%;全球歐元外匯儲備21316.4億美元(14.8萬億人民幣),佔20.26%,同比下滑0.14%;全球日元外匯儲備5225.9億美元(3.6萬億人民幣),佔4.97%,同比上升0.15%;全球英鎊外匯儲備4710.4億美元(3.3萬億人民幣),佔4.48%,同比下滑0.2%。

境外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總額4.8萬億

截至2018年年底,境外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總額4.8萬億元,較2016年年底的前期低點上升了1.8萬億元。其中,分別增持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5026億、8590億、3082億和1437億元。

人民幣互換總額3.47萬億

截止2018年末人民銀行與38家外國央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互換總金額3.47萬億元,較2015年8月底增加了3095億元;

全球貨幣支付佔比2.03%

截止2018年在全球支付貨幣中,人民幣佔比2.07%,較前期低點回升了0.61個百分點,排名世界第五位;

國際跨境支付中所佔的份額為1.22%

截止2019年3月,人民幣在國際跨境支付中所佔的份額為1.22%,這使得人民幣排在第8位,僅次於瑞士法郎。同期美元所佔份額從兩年前的45.44%升至45.58%,歐元的份額從兩年前的32.28%上升到32.8%。

全球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支付

截止目前全球有超過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成績喜人,但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過多方面數據對比人民幣跟世界其他主要貨幣之後,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人民幣跟世界主要貨幣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特別是跟美元跟歐元的差距更大,這兩大貨幣在短時前內的國際地位是很難撼動的。所以人民幣要想實現全面國際化,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達到。人民幣國際化註定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進程也相對比較艱難,特別是在當前面臨著國際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大家對人民幣的信心可能會有影響。

當然,在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對人民幣來說也是一個機會。目前包括歐盟,以及俄羅斯等國家在內都在強調去美元化,朝多種貨幣方向發展,國際貨幣的格局會進入到一個新的調整期,這個對於人民幣來說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但美國肯定不會樂意看到人民幣的崛起,所以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去控制美元的國際貨幣,給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添加一些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想要進一步擴大國際化了,在國際貨幣當中佔領更大的份額還得看幾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任何一種國際化貨幣的強勢肯定是建立在國家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最近幾年人民幣之所以逐漸被國際所接受,也是因為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所以想要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我國的經濟必須持續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這是國際對人民幣信心最基本的保障。

第二、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

縱觀目前國際一些主要貨幣,他們的國際化程度比較好,往往是伴隨著比較發達的金融市場的誕生,而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仍然有很多地方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建設還需要加一把勁。

所以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當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比如進一步放寬外資投資我國金融市場的門檻,建立更加完善的外資投資保護制度(比如前段時間重啟的股指期貨)比如將內地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延伸一部分到香港,放寬赴港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額度,簡化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審批流程。推動東盟、中亞、西亞等地區人民幣結算,清算,信貸網絡的建設等等。

第三、充分利用我國對外貿易優勢,加強人民幣的結算佔比。

目前我國是貿易進出口總額最大的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優勢,在貿易進出口當中要求配置一定份額的人民幣支付。

第四、建立更加暢通的人民幣流通體系。

人民幣國際化目前只是處於起步階段,大家在使用人民幣的時候仍然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人民幣使用的便利性不夠,人民幣使用所搭建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人民幣交易的成本相對比較高等等。想要人民幣的國際化進一步提升,必須加強人民幣流動體系的建設,讓人民幣在國際上流通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流通成本更低。

總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道路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進步速度驚人,但是目前在國際貨幣市場中的份額仍然比較小,所以人民幣國國際化的發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再加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金融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們相信未來10年左右,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貸款教授


雖有進展,但差距甚遠。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併發揮計價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的功能,即成為國際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

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把人民幣國際化分成3個階段:貿易、投資、儲備。換言之,中國人民幣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

總體而言,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和其他儲備貨幣相比仍差距甚遠。

貿易

首先是以人民幣作為媒介的國際貿易,截至2018年,貨物貿易人民幣收付額3.7萬億元,同比上升13%,在本外幣跨境收付中佔比11.7%。

從2014年期,中國跨境貿易中人民幣結算金額在2014年佔到貿易額的22%。

另外從2018年起隨著上海能源期貨交易所成立,人民幣成為重要的石油結算貨幣。同時自2015年起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和服務結算貨幣。

不過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人民幣全球交易使用量升至2%,在全球支付貨幣中排名第五,這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地位不相匹配,因此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投資

其次是人民幣投資國際化。這包括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和境外投資者在我國金融市場使用人民幣交易和投資,同時還包括一些貨幣互換等。

截至2018年,直接投資項下人民幣收付額2.66萬億元,同比增長61%,在本外幣跨境收付中佔比59.5%。

清算方面,全球範圍內已設立25家人民幣清算行。截至2019年1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業務範圍已覆蓋162個國家和地區,共有直接參與者31家、間接參與者818家。銀聯卡全球受理網絡已覆蓋174個國家和地區,境外發行規模已超1億張,跨境交易規模逾9000億元。

境外投資方面,2018年全年,共有1186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1980.6億元,投資規模1.73萬億元;境外機構參與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規模1700.4億美元。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批准RQFII205家,額度為6466.7億元人民幣。

同時我國已與3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目前仍有效協議31個,總規模約3萬億元。不過人民幣人民幣仍未完全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部分中亞國家的機場兌換點沒有掛牌,和許多貨幣尤其是新興市場貨幣未形成雙邊直接匯率。

此外,在部分國家開始出現了人民幣投資產品,比如2017年7月葡萄牙政府將發行人民幣債券,為歐洲首家人民幣債券。2013年英國在工業七國集團中率先與中國開設貨幣互換線,2014年開始歐元人民幣也實現了交易。

不過總體而言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額中僅佔4.0%,全球排名均在第八位,不僅遠落後於美國、歐元、英鎊和日元等主要儲備貨幣,和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相比也有差距。  

此外,在未來一段時間,未完全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也將對人民幣的國際投資功能造成限制,這也是人民幣面臨的挑戰。

儲備

儲備功能是建立在中國國內綜合實力不斷上升的基礎上的,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人民幣開始成為重要的儲備貨幣。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60餘家海外央行宣佈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在2016年10月,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具有了一項國際儲備貨幣屬性。人民幣國際化將提速。隨著人民幣納入SDR,彭博已宣佈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A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富時羅素也宣佈將把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但是總體而言,人民幣的國際儲備功能還很弱,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資產為885.4億美元,佔官方持有外匯儲備1%。


匯通網


縱觀過去200年的世界歷史,令人感慨萬千。

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當時的清王朝雖然閉關鎖國,但是其生產能力卻是世界第一,大約佔到了全世界GDP的1/3。當時的英國,生產能力大約為全球GDP的5%,而美國的經濟實力更弱。

但是,1840年開始的鴉片戰爭成了一個分水嶺。之後,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逐漸淪為列強欺辱的對象,其經濟實力在內憂外患之中急速下降。1890年左右,美國的經濟體量超過當時的中國,成為全球第一。

從1900年開始的20世紀,可謂美國世紀。一方面,老牌帝國主義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折磨下大傷元氣,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不再。另一方面,美國作為兩次大戰中唯一本土沒有受到過攻擊的大國,大發橫財,一躍成為全球霸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生產能力和經濟實力與日俱增。根據最新的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的GDP將非常接近美國的GDP。照這個趨勢發展,在202X年,中國GDP超越美國重新成為世界第一指日可待。

但是,和中國的經濟規模相比,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顯得比較單薄。

舉例來說,2017年,日本的GDP大約為5萬億美元。日元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佔到8%左右。歐元區所有國家的GDP總和大約為13~14萬億美元左右。而歐元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佔20%左右。美國的GDP為20萬億左右,而美元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佔60%以上。

中國的GDP為12萬億美元左右。照這個經濟規模來算的話,人民幣在儲備貨幣中的地位至少應該和歐元相當。但現實情況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份額不如日元和英鎊,更別說歐元了。因此我們說,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中國的經濟地位不匹配。

道路阻且長

在中國國力逐漸增強的大背景下,人民幣的國際化被慢慢提上日程。

接下來,讓我來為大家回顧一下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進程及遇到的挑戰。

1)人民幣債券市場

建立一個有效的債券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石之一。這是因為,各種資產的定價,都需要參考一個重要指標: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的價格發現,其前提就是有一個流動性好、規模龐大、價格傳導機制有效的債券市場。

在過去10年中,人民幣債券的市場規模得到了長足發展。2010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推出《清算協議》,正式確立中國大陸以外的離岸人民幣(CNH)流通市場,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基礎。從這年開始,內地和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債券,呈井噴之勢。2014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達到頂峰,共計發行566只債券,募集金額2964億元。

2014年以後,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增長有所放緩。特別是在香港發行的離岸人民幣點心債券,2014年和2015年以後幾乎絕跡。這背後有很多原因,比如在2015年以後對於人民幣貶值的擔心,導致國際資本對人民幣債券需求的下降等。

截至2016年,人民幣國債的總規模大約為2萬億美元,佔中國GDP的20%左右。同期美國國債的市場規模,大約為16萬億美元,佔GDP的80%左右。相對美國債市來講,中國的債券市場,還顯得非常年輕和幼小。如果我們想要繼續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那麼繼續推動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是關鍵之一。

2)人民幣結算

人民幣最後能否像美元、歐元那樣成為一個通用的國際貨幣,其關鍵因素之一是大家是否願意在國際貿易中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因此,人民幣在進出口中用來做結算貨幣的比例,是其國際化程度的關鍵指標之一。

從2010年到2015年,用人民幣結算的中國進出口佔比每年都穩步上升,一度達到30%左右。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佈批准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里程碑,但離終點還有距離。

接下來的現實比較骨感。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國際貿易的大約20%用人民幣結算。這也意味著,其他80%左右的貿易量,都是用其他貨幣(主要是美元和歐元)來結算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任重而道遠。

在全球國際貿易體系中,人民幣的分量就更輕了。比如截至2018年,全球貿易中大約40%用美元結算,大約35%用歐元結算。剩下的貿易量,主要由以下幾種貨幣進行結算:英鎊(8%左右)、日元(4%左右)、人民幣(2%左右)、加元和澳元。因此想要挑戰美元和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位置,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人民幣幣值穩定程度

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目標之一,是成為美元那樣的國際儲備貨幣。而國際儲備貨幣的特點之一,是在金融市場發生波動和危機的時候,該貨幣能成為一個“避風港”。

舉例來說,雖然08年的金融危機始於美國,但是在危機發生之後,美元對其他幣種的幣值不但沒有下跌,反而有所上升。即使美聯儲連續發動了好幾輪量化寬鬆政策,美元幣值依舊堅挺。這體現了國際市場對於美元的信心,也凸顯了其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上圖顯示的是不同貨幣在市場動盪時期的幣值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美元、日元和瑞郎屬於典型的“避險貨幣”,在市場發生動盪,不安情緒上升時,這些貨幣的幣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這個數據顯示,當廣大投資者對未來有點吃不準,或者對市場不放心時,第一反應就是把錢換成美元(或者日元/瑞郎)。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市場動盪時,歐元、英鎊、加元和人民幣幣值下跌。也就是說,當投資者們緊張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賣出該貨幣,而不是買入該貨幣。因此,這樣的貨幣還沒有成為國際公認的儲備貨幣,給投資者們的信心還不夠。給與國際投資者們更大的信心,讓他們在危機來臨時,更傾向於購買並持有人民幣,而不是反向操作,這是人民幣國際化成功與否的另一個重要標誌。

總結

從2010年開始,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其中,海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和擴大,以及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是兩個關鍵的里程碑。

雖然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我們離人民幣真正實現國際化,甚至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還有很大差距。在擴大人民幣債券市場,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使用,以及增強投資者對於人民幣的信心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


就目前來說的話,其實是沒有單一的標準去衡量人名幣國際化的的程度的。有的只有部分的簡介指標

從周邊過來來說的話進化還是比較好的,比如東南亞地區的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主要原因是像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華人華僑就很多,更不用說每年去旅遊的一群流量,直接或間接都帶動了人名幣的轉化率。

相比較歐洲地區的話轉化率就低很多咯,本來人名幣的匯率跟美元,歐元,英鎊都不佔優勢。1:6.8 1:8 1:9。再加上中國跟大部分的發達國家的合作也不甚密切。

所以簡單來說,人名幣的國際化發展的是很快。但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八五的小哥哥


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健康成長,又在穩步前行,發展空間大,在改革創新中,能大有作為。人民幣隨著中國強大,而走勢強勁有力,能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中,發揮出重大作用。人民幣在原油和鐵礦石的貨幣交易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民幣促進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一帶一路的三方面的經濟偉大繁榮。世界將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頂立局面。世界貨幣多元化才能避免人們對美元過多依賴和影響,還能力避美元給人們帶來的風險,危害,災難性後果。美元儲備貨幣佔世界儲備貨幣6o%。美元體量大,成衰退,衰弱趨勢。人民幣雖然還比較弱小,可走勢強勁有力,後起直追,迎難而上,迎頭趕上,在科學創新發展中大有作為,有力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讓世界經濟在創新發展中,有美好的明天和未來。


中國美6220


基本沒有進展,而且資本管控更加嚴格,造成某種意義上的倒退。

沒有一個開放的金融市場,沒有可以兌換的自由,沒有進出國境的自由,不要奢望什麼國際化


聽我說完好吧


人民幣對美元1:1換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