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辦人要講究“三綱五常”

黨辦人要講究“三綱五常”

作為職場人,無論是行為還是談吐,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規則的約束,有些規則是透明陽光、白紙黑字形成規章制度的,所有人必須遵守,而有的規則是不方便寫出來、說出來的,但的的確確也在發揮著約束的重要作用,尤其作為機關單位的工作者,特別是黨政系統的人,有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談的規則,需要我們去遵守、去了解,筆者整理了黨辦人要遵守的“三綱五常”,希望對黨辦工作者(尤其是年輕的黨辦工作者)以幫助。

一、“三綱”。一是博為“學”綱。黨辦人必須把學習作為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擴充知識儲備,獲取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才能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跳出固有的框架思維,用多樣化的知識推動問題解決。學習更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黨辦系統的老人都知道,黨辦人(尤其是秘書)作為離領導最近的特殊群體,經常會被領導問及一些業務之外的知識,當被領導問及的時候,若是答不上來,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所以,黨辦人必須把學習當成永恆的課題,不要界定學什麼,海納百川,什麼都學。

二是辨為“明”綱。黨辦人是領導的“耳目”“智囊”,更承擔“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職責,這就要求黨辦人一定要有一個敏銳的頭腦和“洞察千秋”的眼睛,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更要有分辨外“勢”的水平,當面對具體問題、具體事件的時候,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表象看內在,在領導需要的時候,為領導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參考性的意見建議。三是篤為“行”綱。黨辦人進行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文件、資料上,一定要學會知行合一、躬身踐行,堅持眼睛向下看、腳步往下走,去基層摸實情、察民意,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從基層的智慧中汲取營養。只有做到學習和實踐有機統一,未來在給領導提意見建議的時候,才能有務實性、針對性,建議才能提到領導心坎裡。

二、“五常”。一是常為業之“精”。首先要精通自己的業務,只要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一定要吃透看透琢磨透,能夠讓自己“獨當一面”;其次要精心做好每一件事,在黨辦系統內部,行事要處處留心、事事小心,牢記“辦公室工作無小事”的真理,最有用的辦法就是把“熟事當成生事做”,一定不要存有慣性思維,把每一件事情都當做第一次去辦,這樣出差錯的概率才會減少。

二是常思行之“德”。無論哪一級,黨辦系統都是本級的中樞機構,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重要任務。一旦成為黨辦人,個人也就不再是個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黨辦形象,代表著領導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本地區黨員幹部的形象,這就要求黨辦人必須要講德行,一言一行都要以“德”為先,既要講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還要講家庭美德,尤其是個人品德。三是常念事之“禮”。就是要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黨辦人雖然離領導很近,但是一定要記住一句話“給他人以最大的尊重就是對自己尊重”,千萬不要以“領導紅人”自居,也不要以“身居黨辦”盛氣凌人,一定要學會謙虛禮貌,無論是對待下級單位的同志,還是對待群眾,尤其是接待外客,一定要保持和善的態度,以禮相待。如果傲慢無禮,往小了說是個人素質問題,往大了講就是幹部作風問題。四是常修心之“寬”。從工作角度看,黨辦系統的特殊性決定了黨辦人必須要懷有一顆“公”心,要胸懷大局,一切圍繞服務大局開展工作,無論是境界、標準、能力都要在本地區走在先、幹在前、做標杆。從做人角度看,一定要心胸寬廣、行事大氣、雷厲風行,千萬不能小肚雞腸、做事斤斤計較,一個人的處事形態,領導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大氣的人跟小氣的人在領導心裡絕對不是同一定位。
五是常敬權之“正”。作為黨辦人,手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會擁有一定的權力,有的時候,這種權力並不取決於你在黨辦內從於何種崗位、從事哪種具體工作,而是取決於“你是領導身邊的人”。正是因為“你是領導身邊的人”,所以在外人看來,還是有一定的“面子”,這個“面子”也是一定的權力。所以,黨辦人一定要謹記:有權不能任性,學會嚴於律己,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辦的事別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