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桑坪镇仓房村吕时伟尽孝道 奋勇脱贫

(孟卿茹)在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桑坪镇仓房村,人们一说起贫困户吕时伟,都赞不绝口:“小伙子在压力面前,不等不靠,对妻子好,对父亲孝,正经干,是个好人。”

一个秋日的上午,在熟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到了这位“好人”的家。门开着,吕时伟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妻子陈英坐在房子的前檐下,身边的摇篮里躺着4个月的小女儿,两岁的大女儿在地上玩耍。我们喊了几声,屋里传来一位男人应答的声音,就是不见人。等了约摸一支烟的功夫,从屋里出来了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男人,30来岁,人很经手,怀里抱着一位个子更小、身子更瘦的老人。他把老人放在一把空椅子上,对我们歉意地笑道:“我爸要晒太阳,衣服难穿,让你们久等了。”

西峡县桑坪镇仓房村吕时伟尽孝道 奋勇脱贫

他就是人们说的“好人”吕时伟。

“时伟是个苦命的孩子,12岁母亲去世,18岁时,他父亲得了类风湿病,瘫倒在床,妻子走路不方便,干不了活,一家5口人,残的残,小的小,屋里屋外,全靠他一人照顾,不容易。”该村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退休教师余泽林介绍说。

西峡县桑坪镇仓房村吕时伟尽孝道 奋勇脱贫

这样的家庭确实不容易,世伟要照顾父亲,照顾妻子,照顾两个孩子,要洗衣,要做饭,要干地里活。父亲的病一遇天阴下雨就重,住院时他带着孩子和妻子到医院照顾。世伟早上脚从床上一下地,就没有停下来过。家庭的重担犹如一座大山,压得吕时伟喘不过气。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政府帮助发展香菇,使我家有了出头之日。”吕时伟说,“人再有难处,都要努力干,光依靠国家不是办法,自己的光景要靠自己。”。

2016年,经过群众评选、逐级审核,吕时伟一家评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争取了到户增收项目——香菇种植。精准扶贫政策为吕时伟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吕时伟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和他人换工。最难的是装袋的时候人多,没人做饭,他忙了屋里忙屋外,顾住了东顾不住西。亲戚邻居看到,自动来给他帮忙。袋子装好烧炉子灭菌,没人换班,他烧了三天三夜火,眼没眨一下。菇农常说,香菇袋,一百遍,说的是种香菇活多活杂,从种植到采摘,每个袋子人要摸到上百遍,都是累人的活。别人有人帮忙,他独个人,还有一家子人要照顾,一人顶几人用。人们经常见到他胳膊下夹着孩子在香菇棚中忙碌。当年他种植了8000余袋,待菌棒接上菌放在棚子里,本来很瘦的人又瘦了一圈儿。虽然忙,虽然累,但人们从他脸上读出的只是疲劳却读不出一点压抑和忧愁,整日里脸上都挂满着笑意。由于他管理得当,当年就收入了2万多元。

第一次挣了这么多钱,原本笼罩在他家屋顶上三丈高的穷气一下子矮下去两丈多,小伙子脱贫的劲头更高了。去年和今年他都做了7000多袋,而且,农闲时,就上山砍柴、挖药,大小钱都挣,只今年这两项就挣了8000多元。

他在奋力脱贫之时,更忘不了对父亲和妻子的照顾。他不论是在香菇棚中忙碌或是在山上干活,中间都要回家一趟,看一看父亲是否要喝水、要接手,妻子是否摔倒。父亲病倒这么多年,屋里始终拾掇得整整齐齐,被子洗得干干净净。

“不是时伟照顾好,早没我这个人了。”坐在椅子上的老人艰难地朝吕时伟举了举手,含糊不清地说。

寒露刚过,山上有些树木的叶子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红意。他种植的香菇马上就要出菇了。今年的香菇发菌特别好,产量要比往年多。离开他家已是晌午时分,吕时伟又开始在厨房忙着为一家人做饭。他下午要到集镇医院给父亲买药,要给小女儿买奶粉,要买炕香菇的筐子和给香菇输水的水管子。菇农的忙季就要到了,吕时伟对这个季节充满着深深的期待。2019年重阳节吕时伟被评为西峡县十大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