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现生

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有些哺乳动物拥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类动物,区别于鼯鼠)等,但滑翔毕竟只能借助风力和高度差来进行“搭便车”,不属于真正的飞行。

蝙蝠是跟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的动物,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蝙蝠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各种文化作品流传。

由于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国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视为吉祥的动物,是能给人们带来福气的象征。另外北方某些地区还有个传说,认为老鼠吃咸了就会变成蝙蝠飞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饭的时候觉得菜太咸,就会抱怨一句:“这菜吃完都能飞起来!”

蝙蝠在国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秘,比如吸血鬼的传说。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恶,比如哥谭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骑士——蝙蝠侠

总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这种蝙蝠。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它们毛绒绒、胖乎乎又圆滚滚,挤在一起像糯米团子或者毛绒玩偶?

它们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学名为Ectophylla alba,有时也被简称为白蝙蝠(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一只修炼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据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们就能知道它分布在中美洲地区,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达黎加东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东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种群分布。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范围很广,可以大致分为食果蝠、食虫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两种食果蝠之一,身长只有3.7~4.8厘米,平均体重为5.6克,还没有一块钱的钢镚儿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无花果和其他几种热带水果,白天歇着,晚上出来找东西吃,一般来说它们会优先选择距离自己栖息地最近的果树取食,没有的话就会飞远一点儿,但白天还会回到原本的栖息地休息。

由于中美洲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实产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并不缺少食物。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样眼神儿很差,飞行中需要靠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进行导航。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长又尖,跟小猪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这种构造,有一个生物学专用名词叫做“鼻叶”,可以在蝙蝠进行超声波发射时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体为白色,但是前肢、鼻叶和耳朵皆为黄色,翼膜为黑色。它们身上的黄色部分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显得特别黄,有些则会灰暗一些。

这是因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沉积色素,在外表上体现出黄色。它们也是目前第一种被人们发现的、能富集类胡萝卜素在外表上得以体现的哺乳动物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很多关于洪都拉斯白蝠的照片,都是它们在宽阔树叶中挤成一团的模样,看上去很软萌(还有点像日料里的甜点)。

但实际上这些照片都是仰视角度拍的,也就是说那些阔叶其实都呈倒扣姿态,而洪都拉斯白蝠都是倒挂在叶子中间的

这些叶子大都是赫蕉属的植物,是洪都拉斯白蝠的栖息地,但它们不是随便找片叶子就歇着的,而是要先加工一番。

洪都拉斯白蝠会沿着赫蕉叶粗壮的主叶脉两侧细心地进行啮咬,留下一部分细脉和植物纤维,让宽大的叶片能以主叶脉为屋脊,两边的叶片下垂,整体成为树叶帐篷。

这样的帐篷既能遮风挡雨,又能方便蝙蝠倒挂(后爪抓握在主叶脉上)。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别看洪都拉斯白蝠好几只挤在一起像是同一窝的小宝宝们,但这些其实大都是已经是成年的白蝠了。

洪都拉斯白蝠是由小家庭组成群体的群居动物,每个群体包含1只雄性白蝠和4~6只雌性白蝠。

每年的春夏季(2~8月)是洪都拉斯白蝠的繁殖期,幼崽生出来后,雄性白蝠会离开群落,与其他完成繁殖工作的雄性白蝠组成临时团体(约为5~6只)扎堆生活,而雌性白蝠们则会留在栖息地共同育幼,幼崽学会飞行后离开,雄性会解散老爷们儿联盟,各回各家。

如果某只幼崽的母亲离巢觅食,其他留在巢中的雌性白蝠会帮忙照顾幼崽,直到幼崽的母亲回来。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繁殖期行为,如果将其拟人化的话,就有点像是老婆们生完孩子以后嫌弃老公不会带孩子然后把他赶走,被赶走的男性们聚在一起成为朋友,等小孩有了自理能力再各自回家,是不是有点意思?

但这毕竟只是拟人的说法,并不能代表野生动物的想法,所以千万不能当真,只是我个人觉得有点好玩罢了。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由于洪都拉斯白蝠的体型很小,所以它们的生存环境也颇为艰难,中美洲地区有很多动物能够对白蝠造成威胁,例如多种猛禽、大中小型树栖蛇、负鼠,甚至连卷尾猴、松鼠猴这种不算强大的灵长动物都可以捕食洪都拉斯白蝠。

不过白蝠的栖息地选择比较刁钻,体型太大的动物在足够靠近白蝠栖息的叶片之前就会被白蝠们察觉到,一旦预感到危险来临,白蝠们会在第一时间四散飞离,危机过去后会再回来,如果栖息的叶片被破坏,它们会建造新的帐篷来居住。

颠覆人们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绒绒的萌系外表,还会自己搭帐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