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相传金缕玉衣是古代王公贵族死后穿着的殓服,其外观基本与人体形状相同,制作十分奢华,既是尊贵身份的象征,又能保持尸身千年不朽,非常神奇。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河北满城一座汉代墓葬中,出土了由几千片玉石和上千克金丝编制而成的金缕玉衣,这种传说中的宝物,才第一次真正出现在世人面前。那么玉衣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制作而成的,是否真的能让尸体千年不腐不朽呢?

1968年5月23日,时间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钟了,在河北省满城县的陵山的主峰上,解放军某部的机械连,还在连夜施工,排长小胡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在开凿隧道,当隧道挖到24米深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塌陷,坑底下露出一个阴森森的黑洞,洞口大约有1.5左右,一个战士自告奋勇地爬进黑洞,经过一番探索,回来报告说:“里面空间很大,还有一些坛坛罐罐。”胡排长立刻把情况向连长汇报,连长知道,这一定是挖到了古墓葬,于是就向他的上级汇报了情况,施工就停了下来。

不久,一个由考古专家组成的发掘小组,来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专家们的发掘,发现这的确是一座古墓,这墓道的空间墓室非常大,有一个专门放车马具的库房,里面车马具金碧辉煌,旁边是一个厨房,厨房里有酒缸,还有堆积如山的陶器,说明这是给墓主人准备喝酒的地方,在墓室的角落还有一个浴室,整个墓室周边还铺设着排水设备,墓室覆盖着大瓦。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专家通过瓦的工艺和制作风格推断这个古墓大致是西汉时期的,这个结论让大家非常振奋,经过初步的勘探,发现了很多精美、珍贵的文物,有青铜器、玉器和金器,通过这些文物,证实了专家的推断,这座古墓的确是西汉时期的,专家们进一步深入到墓的后室,发现在棺床上有一个用金丝连接玉片,编制而成的一个与人的大小、身高、规模很相似的这么一个东西,旁边放着金饼、玉璧、佩刀、配剑,显然它是这个墓的墓主人的遗骸,专家们一看这个东西惊呼,这不就是金缕玉衣吗?专家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因为这金缕玉衣只在史料中、文献中见过。在汉代墓葬中从来没有发现过,为什么?因为汉代的墓葬大部分都被盗掘了,专家最多发现一些金缕玉衣的残片,可这回却挖掘出一个完整金缕玉衣,大家肯定是很高兴的。

在汉代史书中,金缕玉衣出现的次数十分平凡,在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出土了带穿孔的玉片,在徐州出土的西汉早期墓葬中,也发现了玉衣的散片,可惜这些出土的玉衣都不完整,而在满城县发现的汉代墓葬,却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金缕玉衣,令世人为之狂喜。传说中的金缕玉衣终于出现在世人眼前,那么这件惊世宝物究竟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它的主人是谁呢?

专家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始在墓葬中寻找墓主人身份的证据,在青铜器的铭文中发现“中山内府”的字样,说明这个墓主人是西汉时期中山国的国王,可是西汉时期中山国的国王有十位,专家继续在铭文中寻找线索,果然在铭文中发现了“卅二年”和“卅四年”的字样,也就是说哪一位国王在位时间超过32年和34年的,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发现,中山靖王刘胜在位42年,符合这个条件,而其他国王没有在位符合铭文上面的要求的,由此可以知道墓主人是中山国国王刘胜。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说起刘胜,大家应该有所耳闻,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曾经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他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他死于公元前113年,那么这个墓葬就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个金缕玉衣长1.88米,别说西汉,就说现在,这个身高也算得上身材高大了,由于身材高大,费料就多,整个金缕玉衣用了1100克黄金,将2498枚玉片连缀成一个人形的玉衣,所以称之为“金缕玉衣”,也叫“玉匣”,其实就是装殓尸体的尸衣。

玉衣由头部、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部有玉眼盖、鼻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画眼、鼻、嘴型,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形体。

玉衣成衣后,玉片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每部分都制作得非常精细,工艺的繁杂和精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那么金缕玉衣的发现与我们几千年来的玉文化有哪些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又有什么与玉有关的传奇的故事。

说起玉文化,那时我们中华文明独具特色之处,玉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玉”字。关于“玉”的成语很多,比如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玉树临风等等。所以中国古人总是把玉和珍贵的东西连在一起,比如“珍宝”的“宝”就是玉和家的结合,说明这个玉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因为玉无论是色泽和质地都很美,所以古人就把美玉和一些美好的情感连在一起,比如在《诗经 秦风》中有这样一句:

何以赠之,环瑰玉佩。意思是两个相爱的人,用玉来作为信物彼此交换,以确信对方对感情的忠贞不渝。

关于美玉,民间有很多的传说比如据传说,在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叫弄玉,她特别擅长吹笙,她住的地方叫凤台,有一天弄玉在凤台上吹笙,就听见有人唱和,可是环顾四周没人,到了晚上,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一只彩凤飘然而至,这个少年就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奉上天之命要与你完婚,时间定在中秋节,说完这句话之后,就从身上取下一支玉箫吹奏起来,彩凤就和着玉箫翩翩起舞,这样美的画面竟是弄玉的一场梦。

弄玉醒来之后,就派人到太华山打听,没找到这个人,到了中秋晚上,一个少年叫萧史,要给秦穆公吹箫,一连吹了三首,一首箫曲清风徐徐,二首箫曲彩云飘聚,三首箫曲孔雀降临,百鸟和鸣,把秦穆公听得非常高兴,于是就下令让萧史和弄玉完婚。

半年之后,夫妻二人在凤台上笙萧合奏,结果一对龙凤降临,这对夫妻就乘着龙凤飘然而去,留下了“乘龙快婿”的美谈。

说起美玉的传说,最惊心动魄的还算是“卞和泣玉”的故事,据说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怀揣一块璞玉要献给楚厉王,楚厉王非说是普通的石头,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脚砍了,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把璞玉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还是认为它是普通的石头,结果把卞和的右脚砍了,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有一天楚文王巡视各地来到楚山,听到有人哭,来到跟前一看是一个老人,正是卞和,卞和把他为什么哭给楚文王一说,便下令让玉工来看这块璞玉,让玉工把玉切开来看,果然得到一块品质极佳的美玉,楚文王被卞和感动,于是给这块美玉命名“和氏璧”,从此这“和氏璧”就成了美玉的代名词。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人们传颂卞和与美玉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赞美他的品格、忠贞像玉石一样始终不渝,从此人们的美德和美玉就建立了联系。比如以玉比德的君子之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怀,“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的和平理念,这些观念一直传到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跟世界其他古老民族不一样,他们是从石器时期直接进入到了青铜器时期,而我们中华民族在石器时期和青铜器之间还有一个玉器时代。所以玉文化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独具特色的源头,所以据史料记载,有“皇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说法,也就是说在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人们是用玉作为兵器的,在那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而且大部分是兵器,并且独具特色。由此看来,”皇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玉在古代丧葬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出土的墓葬中,就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如璧、琮、璜、璋。玉在一开始用作工具,后来用作兵器,再后来用作礼器,最后代表美德,代表审美情怀这样的玉文化和玉崇拜,怎么会发展为用玉石做尸衣呢?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对玉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现在出土玉衣的这些墓葬都是古代王公贵族的,显然这个玉和权力连在了一起,玉和权力是怎么发生关系的呢?玉在古代资源很匮乏,加工非常艰难,玉器就是稀缺产品,既然稀缺,他就一定得是稍微富有且掌握权力的人才能得到。所以玉就象征着权力,这一点从古代的“玉”字当中也能发现线索,古代的“玉”字是没有一点的,跟“王”是一个写法,三横代表天、人、地,一竖就是王,也是玉,这“皇“就更直白了,就是头戴美玉的王,既然玉是象征权力,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功能,为什么埋在坟里跟死人作伴呢?这就说明玉不仅仅象征权力,它还有别的意思。究竟表达什么意思呢?

还是从“玉”字的写法说起,中国古人通过这个“玉”字的写法,赋予玉以神性,说玉能够沟通神明,玉就跟中国古代神话密切相关了,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少女叫皇娥,乘了一个木筏在大海上漂游,遇到了一个翩翩少年叫白帝之子,二人同乘一座木筏在海上漂游,当然彼此就相爱了,两个氏族也就结合了,他们制作了一个旗帜,雕琢了一个玉鸠,镶嵌在旗杆之上,这面旗帜代表两个氏族共同的徽号,而这只玉鸠就是这两个氏族共同的图腾,从此玉就跟神结合在一起,跟神话密不可分了,比如中国古代最高的神明叫玉皇大帝,老婆叫西王母,住在昆仑玉山之上,她的房子叫琼楼,她的院子里头有瑶池,院子里长的是玉树,开的是琼花。

就说嫦娥飞到了月亮上,住的地方叫广寒宫,又叫琼楼玉宇,虽然高处不胜寒,但毕竟有玉兔作伴,所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美好的事物总是跟玉密不可分的,由于美玉有通神的功能,所以中国古人就用玉去祭祀神明,这样玉器就成了礼器,古代世俗的权力和宗教的权力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部落首领同时就是宗教领袖,所以宗教的权力和世俗的权力共同以玉作为代表和象征。比如玉璧、玉琮,它既是祭祀神明的礼器,同时也是世俗权力的权杖。

所以神权和世俗的权力密切结合,以玉为表征的最典型的就叫“传国玉玺”。秦始皇用玉制作了他的皇帝大印之后,就不允许任何人以玉来制印了,同时要求以后皇帝的大印只能用玉来做,还创造了一个词叫“玉玺”,以表明皇帝大印的神圣、权威和唯一性。那玉怎么会做成尸衣呢?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那就得从中国古人对生命得看法说起了,古人认为玉是天地之精的产物,它具有生生不息的功能和永恒的意义,因此就认为玉本身是有生命的。甚至认为服用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表达了他的信仰和一种意愿,这样一来,用玉石做尸衣,就可以理解了。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容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金缕玉衣的出现大致在西汉的文帝和景帝这个时代,当时对使用玉衣是有严格制度和级别规定的,皇帝的玉衣是用金丝连接而成,诸侯王是用银丝连接而成,皇子和公主只能用铜丝连接而成,虽然他们的级别不同,但是玉并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在那个时代,能够用玉衣入葬的人的数量也不少,王公贵族以及其女眷,如此大规模的消费群体,所以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加工玉衣的作坊,作坊里有很多熟练的玉工,专门选料、切割、抛光、钻孔、打磨等等。为那些死者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形态的不同,做“私人定制”。

古人认为玉凝聚了天地精华,具有永恒的生命,人不仅把玉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还坚信以玉护身能使尸身保持不腐烂,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仅口含宝珠,下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殓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

经过专家辨认,所有玉衣的玉料都来自新疆和田,在汉代就是西域的于阗国,从中原到西域于阗国相隔万里,为什么中国古人要用这么远地方的玉呢?是因为古人对用玉有三个标准:

第一色彩温润,第二材质柔韧,第三音质悦耳,完全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只有和田玉,所以中国古人称和田玉为“帝王之玉”。所以玉衣的玉料都来自新疆和田。

“和田玉”诞生于被称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脉,静静地深藏在大山的腹中,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孕育,成为了晶莹美丽,温润光洁的玉石,随着岁月的更迭,时空的转换,时间的沧桑,沉睡的它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和田玉深受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喜爱,它被人们视为圣洁之物,并作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那人们是怎么去到新疆和田取玉的呢?

带你了解“金缕玉衣”背后的故事

一个瑞典探险家叫斯文赫定,在中国西北部的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小王国,楼兰国的遗址,在这个被风沙湮灭了几千年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玉器,经过测试它们来自和田玉,也就是说几千年前昆仑山的美玉就已经穿过沙漠戈壁来到了楼兰,而楼兰绝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在玉门关到昆仑山之间会有很多楼兰这样的小国家,一步一步地将和田美玉带到了玉门关,通过玉门关进入甘肃向东,就进入了中原。起点是昆仑山—沙漠—楼兰小国—玉门关—河西走廊—陕北—跨过黄河—中原腹地,这是一条古老的运送玉石的路线,它比古老的丝绸之路要早一千多年,它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也带来了西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

综上所述一件玉衣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以当时西汉的经济力量,一件玉衣相当于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全部家产,而且制作玉衣非常艰难,过程也非常漫长,即使一个熟练的玉工,制作一件玉衣也得花十年时间,为什么这些王宫贵族们不惜成本和时间的制作玉衣做为自己的殓服,无非是他们认为尸体装在玉衣里会不腐烂,会保证“永生”。

但是经过后人的发现,玉衣根本没有防止身体腐烂的功能,相反加快了尸身的腐烂,玉衣这么高的成本,如此浪费社会资源,也引起了百姓的愤怒,也引起一些正直的人的抨击和诟病,所以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就下旨:禁止用玉料做玉衣,从此玉衣就在历史上消失了,这种玉器文化的特别形态也终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