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區建成主要公園68座 從“一枝獨秀”到“雨後春筍”

70年風雨兼程,70年精彩蝶變。

70年來,東海之濱的溫州,一路走來歷經無數的坎坷和輝煌,這片熱土上誕生的無數個“溫州第一”,驅動著溫州人奔騰向前,見證了溫州城跨越發展。曾記否,甌江上的第一座橋開通時的人頭攢動,第一輛公交車駛上街頭時的新奇觀望,溫州解放後的第一個掃盲班裡的笑臉,從燈光球場到奧體中心的迭代,第一批商品房落成時的萬眾矚目……每一項“第一”,無不昭示著溫州砥礪前行的勇氣、凝聚著創業者不變的初心、預示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年的NO.1,如今已經演繹出更多更深的內涵,正影響著溫州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們回望來時路,歷數70年征程上的這些“第一”,是為緬懷,是為記錄,更是為了展望。

公園是一座城市的“門面”。

休閒公園、主題公園、綠地公園……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公園從“一枝獨秀”到“雨後春筍”,從單一到多樣,越來越多的公園建在市民家門口,市民推窗便可欣賞到美麗如畫的風景。一座座公園拔地而起,見證了溫州城市的變遷與發展,承載了一代代市民的美好回憶。

中山公園陪伴一代人成長

說起溫州最早的公園,市民不約而同地會提到中山公園。它作為我市資歷最老的公園,陪伴了一代市民的成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數市民家裡的老照片中都有一張中山公園的照片。”近日,市園林文史學者石慶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石慶霖今年62歲,從1986年開始著手園林人文歷史的收集。

他拿出一疊珍藏快30年的老照片,向記者講述了當時中山公園的模樣。

“當年浙江省只有三座城市建造中山公園,溫州便是其中之一。”石慶霖說。

《溫州園林》記載,中山公園位於市區公園路東端,前銜華蓋山,後倚積穀山。公園面積5.45公頃,其中水面面積1.33公頃。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舊溫屬六縣人民籌措經費建造公園,以紀念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而得名。

新中國成立前因年久失修,乏人管理,中山公園幾乎荒廢。新中國成立初期,溫州市人民政府決定重建中山公園,招募200多名工人參加建設,建假山、裝電燈,徵集名花佳木10萬多株。經過修建,多景點多功能的新公園初具規模。

石慶霖介紹,當時的中山公園比較有名的景點有中山紀念堂、池上樓和兒童樂園等。

“兒童樂園是很多市民孩童時代的記憶之一。”石慶霖說,兒童樂園建於1951年,置辦的遊樂設施有千秋架、滑梯、跳板、轉風車等。上世紀50年代,這些設施全部是木頭材料的,後因設施損壞嚴重,上世紀80年代重新修建,門口設置一組兒童雕塑,增添了機動飛機、飛椅和游龍戲水等大型娛樂設施,且全部為鐵質材料。

温州市区建成主要公园68座 从“一枝独秀”到“雨后春笋”

攝於1957年的中山公園 石慶霖供圖

“公園收費也是一波三折。” 石慶霖回憶說,上世紀50年代,中山公園對外免費開放,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為園林綠化需要公園北門圍起了圍牆並開始收費,2000年以後圍牆拆除,中山公園重新免費開放。

温州市区建成主要公园68座 从“一枝独秀”到“雨后春笋”

攝於2019年的中山公園 溫都記者 鄭鵬

從“一枝獨秀”到“雨後春筍”

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市區的公園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中山公園不再“一枝獨秀”。

“上世紀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溫州公園越建越多,像景山公園、望江公園、海壇公園、九山公園等都是在那個時期建造的。”石慶霖說,進入2000年後,馬鞍池公園、繡山公園、呂浦公園等也相繼湧現。其中,景山公園是面積最大的公園,海壇公園是最有文化淵源的公園。

“有這麼多離家近、環境優美的公園,而且全部免費開放,這在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現在日子好了,走到哪裡都有公園,我們天天到公園唱歌、打太極拳,心情好,身體也好!”近日,在市區白鹿洲公園裡,市民姚老伯正和幾個朋友一起練太極拳,提起公園環境,大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白鹿洲公園位於市區南塘河畔,錦繡路與飛霞南路的交會處東南角,通過兩座橋樑與南塘風貌區相連。

白鹿洲公園作為市政府的重點項目,與南塘街組成了溫州人的“會客廳”,深受市民的喜愛。內部河道蜿蜒交錯,並且有固定班次的水上巴士經停於此。

温州市区建成主要公园68座 从“一枝独秀”到“雨后春笋”

世紀公園 石慶霖供圖

市區公園的四大變化

記者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瞭解到,截至目前,市區共有68座主要公園,並且全部免費對外開放。2016年1月,我市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將逐步達成“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國家園林城市目標。

“要說這幾年市區公園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公園變乾淨、變綠、變美了,公園裡的各項基礎設施也更加完善了。例如楊府山公園裡鋪上了塑膠跑道,在這裡鍛鍊身體,心情舒暢。”家住市區新城的市民陳先生認為,如今公園基本上都鋪設草坪、種植花卉,增加監控和音響等基礎設施,公園整體服務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溫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技術處相關人員介紹,與世紀初的公園相比,近年來的公園有幾大變化:

一、全市公園佈局更加均衡,近幾年大小公園建設加上綠道網的建設,把市區的各類公園串聯起來,逐漸形成公園體系網絡。除了大型公園的建設,我市逐年見縫插針打造一些小公園。

二、全市公園配套更加完善,大小公園裡所有的綠化設施和配套設備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市民的獲得感和品質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各類公園的功能更加綜合,原來的公園功能比較單一,只是一個休閒觀賞的地方,如今的公園除了健身休閒外,增加了娛樂文化知識、博物科普體驗及防災避險等功能。

四、公園主題化更加鮮明,市區每一座公園都有它自身的特點,例如景山森林公園以動物科普、植物專類園為主題,中山公園以地域歷史文化為主題,馬鞍池公園以歐陸風情為主題,墨池公園以再現傳統造園技藝為特色等。

(原標題《市區建成主要公園68座 從“一枝獨秀”到“雨後春筍”》編輯 甘凌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