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降水少,為啥你喝那麼多水還防不了“秋燥”

秋季到來,空氣也開始變得更加乾燥,特別是今年秋季降雨減少,不能明顯緩解秋燥的環境,反而更讓秋涼時節“涼燥”的威力加大。對於秋燥的認識,很多朋友應對的方法大都以補水和一般的食療為主。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有的秋燥症狀並不是多飲水或者簡單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便能緩解的,一定要對“症”,才能有效預防。

突襲的“秋燥”讓人猝不及防

夏公旭介紹,秋燥雖然是自然現象,但是“燥”如果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便成為致病因素,中醫稱之為“燥邪”,有的讀者朋友也許會說,為什麼自己覺得秋燥的感覺很明顯,但是身邊有的人卻感覺不是很大的呢?

這主要與秋燥產生的三個客觀條件有關係。第一種情況是,有的地方雖然到了寒露節氣,但是雨水並不稀少,秋燥的感覺因此也不明顯;第二,有的地方寒露節氣之後雨水較少,秋燥程度比較強烈甚至變化過於急驟,超過了很多人的適應能力,因此大家對秋燥的感覺會比較明顯;第三是雖然秋燥出現的時間與程度都比較正常,但是有的人的抵抗力較低,對秋燥比較敏感一些,因此同一地區的人對秋燥的感覺也不一樣。

多飲水就能防秋燥?

很多預防秋燥的科普文章中都會提到多飲水以預防秋燥的說法,不少讀者反映,喝水常常不能緩解秋燥的問題。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燥邪的致病原因有四個特點,對於秋燥耗損津液的這一證型,主要是因為“燥性乾涸”這個特點引起的。

但是秋燥致病的燥邪還有三個特點需要注意,第一是燥邪最容易損傷肺臟,誘發呼吸系統疾患,比如大家經常聽說的燥咳,這類咳嗽西醫的治療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中醫按溫燥與涼燥辨證用藥膏方調理,效果較好。

溫燥咳嗽一般發生在初秋,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乾咽痛為特點,或伴身熱、微寒、頭痛等風熱表證。中醫常用具有疏風清熱,潤燥止咳的中藥進行治療。

涼燥咳嗽一般發生在深秋,主要是感受燥邪與風寒之邪,主要症狀除了咳嗽少痰,咽乾鼻燥表現外,往往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等風寒表證。中醫常用具有疏風散寒,潤肺止咳的中藥進行治療。

多敷面膜對抗“秋燥”不靠譜

很多女性在秋季會因為秋燥感覺面部肌膚乾燥,於是採用多敷面膜的辦法來對抗秋燥,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杜長明介紹說,肌膚過於乾燥的人僅僅靠多敷面膜是沒有效果的,反而會加重皮膚乾燥的症狀,因為面膜裡含有大量的精華成分,而皮膚的吸收能力有限,過剩的營養吸收不了反而會堵塞毛孔,滋生粉刺、油脂粒等問題。

因為皮膚的滋潤是由內而外的,這個季節適合根據具體的體質配合食療方、膏方調理。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肺病科顏延鳳主任中醫師介紹說,中醫認為,“燥”是秋季的主氣。入秋後空氣溼度降低,體內水分不足,暑溼不易散發,導致抵抗力變弱,容易引發秋燥症狀。“肺是水上之源,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喉、咽分別是肺之門戶和肺之通道,秋燥易導致咽乾、口燥、音啞等不適;肺外合皮毛,秋季易出現皮膚乾澀、皸裂、脫髮等,此外,中醫曰:“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燥移大腸,還有可能引發腸燥便秘。所以,預防秋燥,養肺也很重要!可以飲食中加一些潤肺的食物,如百合等。老慢支、哮喘等患者可以趁秋冬季服用膏方調理。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