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引來的殺身之禍

說到《水滸傳》,我們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種種畫面。

如果梁山好漢一直如此,《水滸傳》不啻為一部「爽劇」。但接著看下去,梁山好漢被招安的情節卻讓人很難接受。其實,讓人難受的不是好漢被招安,而是被招安後那麼多英雄一個接一個地走向了末路。

一句話引來的殺身之禍

▲《水滸傳》
作者: 施耐庵、羅貫中
點評:金聖嘆、李卓吾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9年

《水滸傳》講的是108位好漢反抗欺壓,劫富濟貧的故事,以宋江的被招安為轉折點。被招安前,梁山隊伍逐漸壯大,頑強抵抗;被招安後,梁山好漢雖仍為大宋盡職,下場卻不好過。

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子金聖嘆評價《水滸傳》時曾說,比之於《史記》的妙處,《水滸傳》件件都有,而《水滸傳》的寫作方法出自史記,卻有許多勝於《史記》處。

在《水滸傳》的108條好漢裡,金聖嘆最看不起的是宋江,他還把宋江列為下下人物,把武松、魯智深、李逵看做是上上人物。

為什麼金聖嘆厭惡宋江?

舉個例子,在攻打方臘回來後,梁山108條好漢最後歸來的僅有27人,皇帝雖封了一官半職,但高俅、蔡京、童貫這三大奸臣卻設計用毒藥摻入御酒藥毒死了宋江。

宋江知道自己中毒之後,李逵必定會為自己報仇,於是便在李逵不知情的情況下也讓他喝下了毒酒。

李逵喝下毒酒後宋江才告訴他這是一杯毒酒,李逵卻說:

「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

宋江藉由李逵對自己的情誼,做出這種事情實在讓人痛恨。

也因為金聖嘆很討厭招安,所以索性刪掉了招安之後的故事,以梁山大聚義為結局,結成70回本的《水滸傳》。

美好的結局總是惹人喜愛,所以70回本的《水滸傳》一問世就大受歡迎。

直到民國時期,胡適和魯迅等人才重新發掘出了100回本和120回本《水滸傳》。

一句話引來的殺身之禍

▲金聖嘆(1608-1661),名採,字若採,明末清初文化批評家。

金聖嘆討厭宋江,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江的虛偽與狡猾。

宋江是孝子,又在江湖上被稱為「及時雨」,時常行善救濟別人,真的會因為閻婆惜給自己戴綠帽子而殺害她?

眾所周知,正常社會里,殺人放火和偷盜搶劫,都是犯罪,於國法不容。

《水滸傳》中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宋朝,卻也毫不例外。

宋江作為公門中人,他在衙門裡官居「押司」,而且還是最厲害的「刀筆吏」。這職位主要是執掌文案的官吏,也就是「訟師」。

在《水滸傳》第十七回,宋江一出場,作者就介紹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一句話引來的殺身之禍

▲1998版電視劇《水滸傳》宋江劇照

宋江本以為可以平穩度過一生,沒成想「天不遂人願」,偏偏發生這樣的事情。就這樣,宋江之前從遊刃有餘的體制生活被徹底打破。

起初,宋江因可憐閻婆惜一家的遭遇,把閻婆惜買下來做了小妾。

但宋江平時喜歡使刀槍棍棒,「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平時對閻婆惜並不上心,閻婆惜便在外面另外找了一個相好,名叫張三。

當流言蜚語滿天飛時,宋江並未因此惱怒,他心裡想的是:

「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無心戀我,我沒來由惹氣做甚麼。我只不上門便了。」

那他又為什麼殺了閻婆惜?

這要說到有一次,宋江回到閻婆惜那裡,匆忙忘了拿手中的招文袋。誰知道,這招文袋裡的內容是十分重要並且不能隨意給他人看的。

等他趕忙回去取時,閻婆惜卻藏起宋江落在家裡的招文袋,說道:

「閒常也只嗔老孃和張三有事。他有些不如你處,也不該一刀的罪犯,不強似你和打劫賊通同。」

宋江只好說:

「好姐姐,不要叫!鄰舍聽得,不是耍處。」

「婆惜道:『你怕外人聽得,你莫做不得。這封書老孃牢牢地收著。若要饒你時,只依我三件事便罷。』」

閻婆惜一語戳破了宋江勾結盜匪的事。這閻婆惜還提出三個條件,如果宋江不滿足她,她就要去官府揭發宋江,兩人言辭激烈,並沒有達成共識:

「那婆娘見宋江搶刀在手,叫:『黑三郎殺人也!』只這一聲,提起宋江這個念頭來。那一肚皮氣,正沒出處。婆惜卻叫第二聲時,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卻早刀落,去那婆惜顙子上只一勒,鮮血飛出,那婦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復一刀,那顆頭,伶伶仃仃,落在枕頭上。」

不難看出,宋江殺閻婆惜的唯一的原因就是她威脅宋江,要將他勾結搶劫生辰綱的事情告發。殺人是死罪,而勾結搶劫生辰綱,這不僅是死罪,更是謀逆的大罪。

但是兩種死罪都有活門。

相比較而言,殺人的死罪相對比謀逆大罪的活門更容易一些,「兩害相權取其輕」,宋江經過縝密的思考,一刀殺了閻婆惜。

可以說,宋江殺閻婆惜,既是激情犯罪,又是冷靜之下的選擇。

那麼,宋代的律法是如何給宋江活路的?宋江又想到了哪些辦法去規避死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