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哈石头马路——地段街

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工程局总部设在香坊的田家烧锅,而大批铁路建筑器材却堆卸在道里区九站一带,为了沟通道里与南岗、香坊之间的交通,工程局首先在松花江边与南岗之间修筑一条石头马路,于1899年建成,当时本无路亦无名,只因铁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驻扎在此,故俄人称之为“地段街”。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这条路修建极为艰苦,这一带地势低洼泥泞。人们只好先用树干、树枝垫底,再用长满青草的地皮、沙土堆高,最后用小块石铺砌,以免夏季翻浆。所以,它是哈尔滨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石砌马路,就是在整个东北,也是独领风骚。

1915年5月,俄国贵族出身的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希尔科夫升任俄国黑海铁路公司总办。在离任前夕,“哈尔滨市董事会”授予希尔科夫哈尔滨市的“荣誉公民”称号,并因此人曾是第九段的段长,故把“地段街”改称“希尔科夫王爵街”,俗称“王爷街”。1926年后,中国地方政府收回哈尔滨市政管理权,取消了“王爷街”,仍称地段街。

昔日沼泽——新阳路

“偏脸子”这个名称对那些上了年纪的哈尔滨人是多么熟悉啊,而现在却无人提及了。原来,偏脸子位于经纬街偏南新阳路两侧,该地的街道都以“安”字命名,安国街、安定街、安顺街、安良街等共有20多条。这些“安”字头的街道除安德街和安隆街外,其余所有的街巷都偏斜,故将这一地区称“偏脸子”。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1932年哈尔滨发大水,水退之后,日伪即开始筹建贯穿偏脸子的大马路,1933年开工。为实现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霸占东三省的美梦,便以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命名这条路——大同路。

解放后,大同路去掉屈辱的名字,改为新阳路。它经过两次改建,第一次为1958年,这两条马路中间的土台上开出一条路;第二次为1976年,拓宽了中间道,两边自行车道也向外拓宽,并铺柏油路面,新阳路面貌一新,成为哈尔滨同三肇、黑河、大庆、同江等北部边陲联接的纽带。

泾渭分明——国境街

国境街就是今承德街。原来,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将香坊、南岗、道里划为铁路租界,所谓“哈尔滨铁路城”及其美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仅限于此区。而将傅家店、田家烧锅圈出,是“哈尔滨铁路城”的城外乡村。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当时,哈尔滨铁路城与城外傅家店的分界线为现在道外区承德街东侧市房,位于道外区中南部,南起南岗区陡岸,北至景阳街中段,全长1.7公里,车行道宽15米,此街北端开阔,称承德广场。1926年,中国地方当局收回“哈尔滨自治市”的管理权,才改“国境街”为承德街。

1933年7月1日,滨江市(即傅家甸)正式并人哈尔滨市(即道里、南岗),直到这里,“国境街”(承德街)作为两市之间的划界作用才得以最后丧失。与此同时,松浦市(即江北)、东省特区附属地(即香坑、顾乡)也并人哈尔滨市,合四为一成立了哈尔滨特别市。

烧酒飘香——安埠大街

香坊区最古老的街道,当属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这条街道的形成起因,还要从著名的田家烧锅说起。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相传大约在1805年左右,山东黄县的田保辉兄弟6人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哈尔滨。按当时清朝的规定,汉人不得任意开荒。于是,田姓便认住在阿城的一户旗人为房东,开荒种地,并积年有成,开设了第一家烧锅。香坊水质好,酿酒有奇香,田家兄弟待客又和善,遂使田家烧锅远近闻名。在田家烧锅正门口,买酒的人多,自然走出了一条“酒路”。

后来,因土匪骚扰田家烧锅停业。1900年义和团为夺回田家烧锅,与俄军展开战斗。终究因寡不敌众,田家烧锅被毁。1901年,在安埠大街旧址重修聚源烧锅。由于义和团被平定后,此街渐成集贸中心,故取名“安埠”,即有“安定”之意。

青史照街——兆麟街

19世纪末,中东铁路工程局为了解决哈尔滨机务段供水塔的水源,在街北临江处,修建了铁路水源地,这条街取名水道街。民国时期,在水道上铺着长方块的花岗石。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在这条街上,修建了哈埠第一座市场——道里区八杂市,有236家店铺,是当时哈埠最大的一座“超级市场”,买卖甚为兴隆。1923年,在这条街上建立了一座哈尔滨广益中学,后改称东省特区第一中学,今为哈尔滨第一中学。二十年代末,英商汇丰银行在近水道街的南端修建了一座哈尔滨汇丰银行分行的办公大楼(今哈尔滨市教育局处)。三十年代初,第一中学斜对面,修建了当时道里区最大的饭店之一——宴宾楼饭店。

1946年春,由李兆麟将军创办的领导的中苏友好协会,就设在这条街上的一座小楼内(今哈尔滨市委办公楼处)。3月9日,水道街9号二楼,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在这里得手,李兆麟将军壮烈的死在国民党特务的刀下。3月15日,隆重的丧礼之后,水道街正式命名为兆麟街,道里公园改为兆麟公园,以资纪念。

沧桑巨变——中山路

在100年前,中山路是田家烧锅通向南岗的乡间无名小路,大约于1890年左右形成。1898年6月9日,一艘汽船的长笛打破了这条乡间小路的宁静。一队骑着马驮着器材的“洋人”出现在这条小路上,在路的尽头田家烧锅安设了修筑铁路的大本营。

带你回顾哈尔滨的老街历史

为尽快沟通香坊与南岗的交通,中东铁路工程局首先拓宽铺垫了这条路。中国人习惯称通道大街,俄文原名:老哈尔滨公路(香坊大路)。那时的中山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僻静和粗放。从原喇嘛台到现在省政府一段,路面是用大石块铺成的,再往南至香坊则是土路。沿路两侧是一抱多粗的大桷树,枝叶参天,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1921年4月5日,哈尔滨市公议会推举中东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为市“荣誉公民”。同时,便将这条大街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1925年改为陆军街,1931年日军入侵改为“土肥园路”(日本人名)。1946年5月1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这条街改为中山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