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3次“变聪明”的成长机会,父母不要错过,更不要犯错

中国式家长的焦虑,让孩子可能从出生,就被掐断了变聪明的路径。别不信,比如陈女士家里,孩子的发展情况让她后悔不已。

陈女士家有一个7岁的儿子,当时是剖腹产生的,出生的时候重5斤4两,可招人疼了。这个独苗,可以说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宠得不能再宠了。但是,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个"小王子"也不例外,既然得到了万千宠爱,那就要承受全家的期望,希望他能长大后有出息,能出人头地。

孩子有3次“变聪明”的成长机会,父母不要错过,更不要犯错

相信,这种思维不仅仅是这一家人会面对,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这种压力,蔓延成了家长的焦虑——我的孩子不能输。

陈女士在怀孕的时候,老公就买了200多块钱的胎教书,到孩子生下来也没看几本。孩子出生之后,所有人都没闲着,发动爷爷奶奶去参加育儿培训,同一时期,开始找各种早教机构。物色了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陈女士自己在家,用自己的方法带孩子,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买了伴读机,在一旁放诗词、放英语,希望能给孩子耳濡目染,给孩子制造一个从小学习的环境,甚至会自己创造一些"考试题",让孩子分辨字母或者识字之类的。

那么,现在7岁的小朋友现在是不是特别厉害?是不是在小学成绩顶呱呱?可惜不是的,恰恰相反,孩子对学习没有动力,在家也显得很木讷。

孩子有3次“变聪明”的成长机会,父母不要错过,更不要犯错

为什么会这样?是孩子不够聪明吗?陈女士一度产生这样怀疑,其实这是陈女士,不科学的育儿方式造成的。

我们首先来说说,聪明这件事本身。

孩子的大脑发育有3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比较重要,父母如果不懂的话,错过了挺可惜的。

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3岁。

这是一个几乎"从无到有"的过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大脑高速发展,以适应环境的过程,建立起了专属于孩子的"认知体系",在这个过程里,孩子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喜欢"模仿大人",因此,只要大人能加以引导,可以让孩子通过"认知体系"的建立,更加聪明。

第二个阶段,7岁到10岁。

度过了"模仿阶段",就到了孩子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已经完成了最初的"模仿"任务,大脑开始需求更多的信息,所以,孩子开始无尽的探索。他们会对很多东西好奇,不断发问。他们会挑战父母的底线,希望找到自己的处事方式。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家长最头疼的时候。但是,只要家长能耐心,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来说,非常有好处。

第三个阶段,青春期。

孩子有3次“变聪明”的成长机会,父母不要错过,更不要犯错

青春期是发育中很重要的时期,也是生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其中就包括大脑。大脑在青春期要活跃的运用,并且辅助合适大脑运作的食物,才能让孩子在"硬件"上冲到前方。相信谁都记得,在高中那会儿,吃的补脑品数不胜数吧。

除了不要错过孩子大脑发展好时机,更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在这几个时间段里,犯错。其实在这几个阶段,家长只需要把握住三件事,孩子一定可以发展的很聪明。

其一,教育是发挥孩子潜能不是为了应试

教育的本质,最初并不是为考试分数,这个关键大家一定要记得。看到很多在读书的孩子,读的生气全无,令人心疼。而最可怜的莫过于类似陈女士家里,孩子被迫从小就开始靠拢"新课标",最后还让孩子产生厌学,太可惜了。

要知道,早教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活动,刺激孩子的身心发展,包括提高孩子的勇气,促进孩子的社会性。不是很多急功近利的家长,让孩子考高分的捷径。

孩子有3次“变聪明”的成长机会,父母不要错过,更不要犯错

其二,保证均衡而充足的营养

人类的大脑会消耗掉,每天要消耗掉肝脏总的血糖占70%,况且还有其他更多的营养需求。这么说来,想要孩子聪明,自然要给大脑做好营养补给,并且不能偏食。

其三,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智力的促进剂,没有好睡眠,是不能帮助孩子变聪明的,而且夜晚睡的晚,会对大脑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不可逆,家长需要注意,不要以为熬夜学习的就是好孩子,那是那聪明的大脑在拼成绩,得不偿失。

所以,家长需要在孩子大脑迅猛发育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应对方法,为孩子的智力发展保驾护航,千万别因为错过而导致悔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