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數據,將如何賦能國家治理

人工智能、大數據,將如何賦能國家治理

昨日,新華社授權發佈《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中提出,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是未來一段時期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人工智能、大數據成高頻詞

在這份《決定》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多處被提及,成為《決定》中的高頻詞。

比如,在構建政府治理體系方面,《決定》指出要“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決定》要求“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在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方面,《決定》強調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在執政為民方面,《決定》要求“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等等。

這也意味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推動力,而技術賦也將助推把制度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國家治理的許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並將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一個人離開了網絡可謂寸步難行,而國家治理如果不能“觸網”也很難顯現其優勢。

一方面,包括物聯網、雲計算、分享經濟、無人駕駛等在內的新興技術和經濟業態可謂“破壞性創新”,技術本身帶來了諸多治理挑戰。這些新興技術使個人隱私保護、數字安全保障、網絡詐騙防範等問題凸顯,並對許多傳統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帶來威脅。

另一方面,國家治理為這些新興技術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為很多棘手問題的迎刃而解提供了技術可能。而技術的賦能,也使制度優勢更有可能,也更容易轉化為治理效能。無論是數字政府還是網絡教育,新興互聯網技術在解決國家治理問題方面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

無獨有偶,最近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也以發展區塊鏈技術為主要內容,足見此類信息技術在國家治理中的突出價值。

新興信息技術成國家治理良術

之所以新興信息技術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視,就在於中國在許多技術領域處在世界前沿,追趕乃至彎道超車的潛力較大。中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領域的發展速度與世界主要國家幾乎同步,主要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實力雄厚,相關人才儲備和應用場景也處於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上至領導幹部,下至普遍民眾,都能較快速和較順暢地接受新興信息技術,並將其廣泛用於各個領域。比如,當許多國家和地區還停留在信用卡支付階段時,中國早已普及移動掃碼支付了。

這些優越的基礎條件使技術賦能在中國更有可能發生,並能夠釋放更大的技術活力,加快制度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

因此,要進一步加快新興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社會治理、文化管理、公共服務、經濟發展等更多國家治理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其能夠轉化為生產力和治理效能。

當然,很多人在面對新興信息技術時仍然存在心理顧慮,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害怕因為技術引入而導致風險和問題。這意味著要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學習,加強技術應用的試點、試驗和示範,使新興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治理現代化。

與此同時,也需要警惕新興信息技術本身所蘊含的風險,處理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並做好前瞻性的風險防範,使更多優秀的技術服務於國家治理,併成為國家治理的良術。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