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唐山勞動日報

由唐山文旅集團傾力打造的中國首部湖中島上沉浸式實景體驗劇於10月在美麗的南湖雲鳳島璀璨綻放。流光溢彩、美輪美奐、蕩氣迴腸、如夢似幻……《那年芳華》以想不到的美征服了觀眾,征服了媒體,收穫瞭如潮好評。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圖為《那年芳華》演出現場。 記者 鄭勇 攝

赴一場穿越百年的約會,賞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品一段恩深似海的情義,留一幕刻骨銘心的記憶。唐山文旅集團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的匠心之作——首部湖中島上沉浸式實景體驗劇《那年芳華》,主要講述了評劇創始人成兆才為了評劇事業以家國大義為重,克服重重困難、捨棄兒女情長的動人故事。全劇以南湖雲鳳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載體,利用現代數字多媒體技術和光影藝術,全新創構了觀演融合、五位一體、深度體驗的文旅模式,完美呈現了評腔樂舞與炫美光影的交融勝境,生動詮釋了唐山百年文脈源流的精神內涵,突出展現了那年那時梨園人的家國情懷與梨園情義。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在寬廣美麗的南湖水面上,一彎小島僅由一座九孔石橋與陸地相連,島上綠樹繁花,亭臺軒榭,輕音嫋嫋,這裡就是位於南湖景區龍泉灣的雲鳳島。作為國內首部湖中島上沉浸式實景體驗劇,《那年芳華》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在《那年芳華》演出期間,新華社、人民網、環球網、長城網等74家主流媒體對本劇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圖為《那年芳華》實景演出現場。記者 呂光宇 攝

人民網文章中這樣寫道:河北省唐山市在南湖景區打造沉浸式實景劇《那年芳華》,該劇以南湖景區的自然景觀為載體,利用光影藝術,展現了梨園人的家國情懷。

新華社則用一組圖片,展現了《那年芳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光影藝術,創構觀演融合、五位一體、深度體驗的文旅模式,完美呈現了評腔樂舞與炫美光影的交融勝境。

長城網以《今與祖國共芳華 英雄城市愈年輕》為題,盛讚唐山文旅融合風正勁,破題求變尋發展的新時代來了。

《新京報》則發文稱,唐山培育了培仁裡歷史文化街區、唐山皮影文化主題樂園、唐山戲曲文化園、南湖燈光水舞秀、沉浸式實景演藝《那年芳華》等消費熱點,唐山成為了北京市民週末可逛的“後花園”。

“我們的這臺戲想告訴人們,唐山不僅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是一座英雄城市,還是一座極具人文底蘊的文化之城。”總導演梅洪說,《那年芳華》將誕生於唐山的評劇作為主題,通過一臺戲描繪一代人,通過一段情表現一座城,《那年芳華》填補了唐山乃至全國用時尚形式展現中國傳統戲曲發展和傳承的演出空白,獨具四大特色: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圖為《那年芳華》演出現場。記者 閆軍 攝

時代特色——突出強調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在上世紀初,唐山成為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新文化運動的繁盛,使得評劇的創始人成兆才能夠帶領他的戲班從灤南農村進入唐山城區,能夠將誕生於田間地頭的唐山落子這種曲藝形式改良並提升為享譽中國的戲曲新劇種評劇。

場景特色——再現了當年唐山最具代表性的小山作為演出的特定場景,在演出中,特此用旁白的形式對小山做了介紹:隨著唐山近代工業的發展,小山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之地。當年的小山和天津的勸業場、北京的天橋一樣知名,而成兆才進入唐山城唱戲的永盛茶園就位於小山。

人物特色——並沒有去簡單地還原歷史人物,而是在對大量的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基礎上的推陳出新。新創作的第一個人物並不是成兆才,而是他的女弟子小鳳,力求通過她的視野將觀眾帶回到過去,通過她的視野來襯托成兆才的坎坷曲折與不懈追求,通過她的心路歷程來刻畫成兆才所提出的“學戲先學做人”以及“人有人品,行有行規”的人格魅力。

創新特色——作為中國首臺湖心島上的沉浸式實景演出,在“賞心悅目”的同時,更強調參與性和體驗感。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圖為《那年芳華》演出現場。記者 閆軍 攝

唐山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袁泉表示,這部劇從創意立項到合成聯排,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打磨,力求完美。在選擇導演團隊時,通過全國範圍的考察、對標,最終選擇了成功打造過《外灘尋夢》《六祖大典》等實景演出現象級作品的梅洪團隊;劇中主要演員大都是來自唐山演藝集團的專業演員,所有的演員都經過了導演團隊各專業老師在舞蹈、形體、臺詞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保證了高水平的演出。

“太美了!太好了!難以用語言描述,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驗到這種美!沒想到在咱們家門口也能欣賞到這樣高水平的演出!”試演結束後,觀眾王軍連連讚歎,駐足流連。“盤子碗的賣嘞——”“捎著香菸嘍——”“栗子、甜栗子——”夜幕中,走過九孔橋,剛一踏上雲鳳島,耳畔就傳來極富唐山特色的吆喝聲,街市兩旁酒幡高展,各種買賣攤位熱鬧異常,彷彿一下就置身於百年前的唐山小山。

“這不僅僅是一齣劇,從我上島的那一刻起,就像成了劇中人。”觀眾張斌從外地慕名而來,整場演出,不僅跟隨演員移步換景,同時也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感慨、感動。

“南湖越來越美了,成為不少北京人週末散心的目的地。”來自北京的王麗華告訴記者,前些年,她第一次來南湖就是參觀世園會,感受到南湖別樣的美景。“這幾年,唐山對南湖的打造非常給力,在生態環境營造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僅引入了燈光秀,還打造了唐山宴,打造了《那年芳華》,美景、美食以及唐山地方特有的文化緊緊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展現在了外地觀眾的面前。”王麗華表示,她感覺唐山與北京,就像過去上海與蘇州那樣,上海人週末在“蘇州園林”裡喝茶話事、臥坐涼亭,為蘇州的經濟發展帶去了活力,希望唐山能夠在南湖建設上更進一步,打造出文化旅遊精品,成為北京名副其實的“後花園”!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圖為《那年芳華》演出現場。記者 付衛錚 攝

“自10月1日正式公演以來,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那年芳華》實景體驗劇共演出40餘場,接待觀眾4000餘人次,場場爆滿,受到觀眾們一致好評。”唐山市文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溫超說,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久久駐足的流連和不絕於口的讚歎是對這部劇的肯定,《那年芳華》做到了給觀眾一場高水準的演出。同時,文旅集團有限公司還針對性地邀請了作家協會專家學者、戲曲演藝專業人員以及各旅行社、各地實景演出的專業人士進行了現場觀看,均得到了高度評價。

唐山打造的這部大劇好評如潮!

圖為《那年芳華》演出現場。記者 付衛錚 攝

據瞭解,《那年芳華》是唐山文旅集團按照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做好‘旅遊+’‘文化+’文章,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部署開展的對唐山文化的縱向挖掘。它是對冀東文藝三枝花等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彌補了唐山市在“實景演出”項目上的空白,豐富了“唐山週末”品牌內容,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生活高度融合。

《那年芳華》同樣是一場文化延伸之旅,繼續喚醒唐山這座英雄城市更多的文化機理,帶動本地區文博、文旅、文創等產業鏈發展,拉動城市消費、擦亮城市名片、溫暖城市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